首页 县市频道 古田新闻

古田吉巷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2022-08-11 15:37 来源:古田发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领导是关键,党建引领是引擎。吉巷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强化政治引领、加深组织覆盖、优选干部队伍、完善治理模式,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吉巷乡是怎么做的?

让我们来听听吉巷乡党委书记张德铭

怎么说?


强化政治引领,牢筑红色堡垒



古田县“四下基层”主题馆


吉巷乡坚持贯彻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五项重点任务,坚持把政治引领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坂中村共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四下基层”主题馆建设。馆内空间约750平方米,是全省首个集中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四下基层”工作的理念思路和实践足迹的主题馆,被福建省委党校授牌为现场教学点,作为传播新思想的重要教育基地,并入选全市文化振兴典型案例。吉巷乡领导班子定期开展“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对标党代会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目标,就乡村振兴开展情况进行调研。主题馆建成以来,已接待省、市委党校21班次,各项调研、党日活动等3000多人次。




加深组织覆盖,提升组织凝聚


坂中村五连厝


激活乡村振兴“神经末梢”,不断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党组织设置,将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在产业链、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社会各类群体中,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影响和带动能力。吉巷乡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2022年新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家,累计培育10家。前垅村党支部领办成立昊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村+软弱涣散村”优势互补的方式,联合周边7个村党支部共同促进,带动周边村民增收10万元。兰溪、韦端、先锋等3个村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共建的方式成立古田县瑞农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出租形式增加村财收益,每年可收取租金8万元。




优选干部队伍,支持人才振兴


党员之家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要坚持培育考核、教育管理、储备人才“三管齐下”。一是重选拔,选拔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打造高素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吉巷乡为了完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在“两推”前成立了吉巷乡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方案》。依托“围桌茶谈”工作机制,乡党委书记、组织委员与全乡24个村的包村领导、各村主干和村内乡贤谈心谈话300余次,及时摸清村情、民情和选情,确保党员群众民主推荐和组织意图的高度统一。以村 “两委”换届为契机,吉巷乡选优配强了一批乡村振兴“领头雁”。新当选的班子成员中,35岁及以下年轻干部有33人占35.9%,高中以上学历干部有79人占85.9%,大专以上学历干部有42人占45.6%。二是抓管理,严格党员发展标准和程序,注重党员学习培养。吉巷乡认真实施全市党员教育培训“百千万”工程,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每月根据需求不定期为基层党员开设个性化党课,打通乡镇一级党员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强储备,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大力培育乡土人才。吉巷乡于今年正式成立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开展本乡各类人才情况摸底,加强政策宣讲,设立人才服务月,推进人才下乡进企,有效提升人才知晓率。吉巷乡引进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6人,发展经营型农民7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完善治理模式,激发组织活力


“智慧银耳”观光园


党支领办合作社

要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育骨干,吉巷乡为了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推行“导师帮带制”,着力提升新入职年轻干部、新任职村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专题召开导师工作推进暨业务培训会,推动14对帮带对象与帮带导师结对,颁发导师聘书。优选乡镇领导干部、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等“八员”作为帮带导师,通过结对式、授课式、交流式、辐射式、项目式、作业式“六带六帮”工作机制,搭建全方位交流平台。二是重治理,探索“党建引领、群众为主体,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低成本、可持续”的乡村治理模式。环境治理方面,吉巷乡带领各村支部书记前往寿宁下党、福安潭头镇南岩村学习人居环境整治经验,采取以点促面工作方式。在村支部书记的努力下,水竹洋获评第一季度全县“最干净村”称号。文化治理方面,全乡所有行政村实现“一约四会”全覆盖,打造移风易俗示范点24个。






乡村振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吉巷乡将谨遵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吉巷乡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定不移壮大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强大合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古田发布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缪洪通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