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爱心小驿站 助残有力量
“现在,菜园里有茄子、秋葵、黄瓜、四季豆、空心菜,不久就能采摘了。”5月14日一大早,在古田县凤埔乡苏墩村爱心助残驿站旁的“爱心菜园”里,阿顺(化名)熟练地给蔬菜松土锄草,十分细致。
今年70多岁的阿顺,是一名四级肢体残疾人,在这个设在家门口的爱心助残驿站工作已经1年多。此前,他在县城靠着三轮车载客谋生,为了更好地照顾二级智力残疾的儿子,他回到村里,一时生计没有着落。
前年,“爱心助残驿站”依托村互助孝老食堂成立,配备康复训练室、文体活动室等,服务村里的残疾群众。阿顺和他的儿子不仅可以在驿站内就餐,还受聘就职“爱心菜园”,每月可获得600元的公益性补贴工资,并享受每年2000元的“一户多残”补助。
“菜园子面积不大,工作量也不大,身体也吃得消。”阿顺笑呵呵地说。在他看来,这一份简单的工作,让他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像阿顺这样,生活因“爱心助残驿站”而温暖改变的生动实例,在古田不胜枚举。近年来,该县根据省、市残联和县委、县政府部署,率先开展“爱心助残驿站”建设试点,探索服务农村残疾人的有人服务、有钱服务、有场所服务、有机制服务、有成效服务的“五有”服务机制,为农村残疾人在家门口搭建一个集就餐、康复、培训、就业、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畅通基层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
在构建有人服务体系方面,古田县将“爱心助残驿站”试点与村残协工作有效衔接,由村残协负责“爱心助残驿站”日常管理,残协委员分片挂钩残疾人,形成完整服务网络;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由热心群众、轻度残疾人组成,帮助残疾人卫生保洁、送餐、种菜、义工;还设立残疾人公益性岗位,鼓励有就业意愿、有能力的残疾人到驿站工作,不仅解决服务人员紧缺问题,还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驿站运营离不开资金支持。该县筹集中央、省、市、县资金用于“爱心助残驿站”建设,在县财政给每个孝老食堂开办费及运营补助经费基础上,叠加省残联下达每个试点村补助资金以及县残联、村残协组织建设经费,同时广泛动员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保障了驿站持久运营。
在场所、制度保障方面,古田县依托敬老院、孝老食堂改造餐厅,配置康复器材、文体器材,部分驿站还配备手工室、阅览室、医疗室、娱乐室、书法室,使“爱心助残驿站”成为残疾人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文化娱乐的综合场所。此外,进一步规范“爱心助残驿站”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考评机制、挂钩帮扶制度,确保驿站管理运行有条不紊。
截至目前,古田县全县建成省级“爱心助残驿站”试点机构28个,市级“爱心助残驿站”试点机构13个,服务农村残疾人3600多人。
“小驿站”释放“大能量”。古田县残联下阶段将进一步加大“爱心助残驿站”试点建设,加大“爱心助残驿站”入驻推广,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技术培训实效,积极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村)活动,让驿站真正成为残疾人播撒希望的暖心港湾。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陈莉莉
编辑:陈娥
审核:林翠慧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