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大党委领办联合社 开辟兴村富民新路
西溪中心村大党委活动场所面向各村群众提供多种便民服务。
连日来,古田县凤埔乡西溪村高山果蔬产业基地里的西红柿、茄子、青椒等蔬菜陆续成熟,种植户们忙着采收、搬运、装车,呈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驻西溪村第一书记黄伟告诉记者,基地虽选址西溪,负责技术和管理的却是旧镇村的种植大户,这种打破跨村生产要素配置壁垒的做法,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凤埔乡上半区共有7个行政村,西溪村因地理位置居中、基础配套完善,吸引周边村庄人口涌入。2018年,凤埔乡党委因势利导,引导上半区成立西溪中心村大党委,创新“农村党建便利店”模式,打造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基层党建综合平台。
“农村党建便利店”是西溪中心村大党委的主要活动场所,由旧粮仓改造而成。经过多次完善提升,目前具备窗口办事、晨巡晚议、办公开会等功能,“西溪TV”、闽剧票友俱乐部、电商直播间、消费常识宣传、特色产品展示等模块则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成立西溪中心村大党委以来,上半区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各村产业结构不同,如何整合资源优势,实现村财村民共同增收,是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一道必答题。”凤埔乡党委书记蔡欣说。
记者在一张凤埔乡上半区产业分布图上看到,西溪村群众主要从事菌菇栽培、果蔬种植、竹木加工等产业,旧镇村、北溪村的优势产业是竹木种植,东溪、镇边、朱墩等村的支柱产业也各具特色。不仅如此,各村党支部都领办了合作社,这为推动产业协作、抱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过调查研究,凤埔乡决定在上半区探索推行“联合社+合作社+农户”模式。去年7月,西溪中心村大党委领办古田县溪鑫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中心村大党委的组织优势和联合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这在古田县属于首创。
联合社成立后,各村群策群力,完善各项章程制度,制定收益分配机制,实行社务公开监督,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展开。
去年,凤埔乡上半区大力整治撂荒地和闲置土地,种植水稻、玉米、地瓜等粮食作物150余亩,吸引省市县三级机关单位、企业商会以及乡贤认领其中的85亩田。西溪村建成3亩现代化大棚,与旧镇村种植户吴道灿合作种植高山蔬菜。各村产出的油柰、芙蓉李、水蜜桃由联合社统一收购,降低了农户种植风险。
与此同时,古田县农村信用联社为联合社授信400万元,为社员给予10至50万元不等的低息贷款额度。联合社成立农业产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各村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指导。各合作社用工需求经过整合,解决了上半区50余个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通过统一配置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联合社因地制宜推出“粮食”“水果”“蔬菜”“菌菇”四大礼包,共享销售渠道。“这些经过分类包装的优质土特产品以礼盒形式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累计销售额达40多万元。”黄伟说。
支部联动,凝聚了合力;产业联营,激活了潜能;村社联建,有力促进共同发展。在西溪中心村大党委的引领下,上半区各村的俱乐部、校舍、冰库等闲置资产被全面盘活整合,如西溪村把闲置校舍改建成“四下基层”驿站,东溪村把闲置俱乐部改建成“农民田间学校”,以承接省、市、县学员培训学习业务。上半区各村还共同谋划生成凤埔乡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包,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实现村庄美化、绿化、亮化。
从成立中心村大党委再到大党委领办联合社,凤埔乡因地制宜探索党建促乡村振兴,既符合乡情实际,又满足农民需求。目前,联合社已发展社员50多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带动群众300多户。蔡欣表示,下一步要把各村力量拧成一股绳,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好具有闽东特色、符合凤埔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闽东日报 记者 龚键荣 文/图
编辑:淑琴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陈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