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 | 古田:重塑老产业的“年轻态”
即食银耳清露成为近年来走俏市场的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之一
上百间智能化菇房,每间放置5000个银耳菌棒,日常管理维护只需1至2名工人。位于古田县大桥镇的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袋栽银耳工厂化生产企业,通过革新小农种植模式,引领了一波工厂化生产银耳浪潮。
栽培、管理、采收是食用菌种植过程中耗时最长、劳动力最密集的环节。前些年,古田县银耳产业的集约化、标准化还处于较低水平,老旧菇房的生产条件简陋,人力管理成本较高,产出的银耳品质不稳定。
天天源公司工作人员在智能化菇房察看银耳长势
高成本与低效率的矛盾,倒逼古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古田县出台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9条意见”,鼓励工厂化生产。2018年,又出台促进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的“15条措施”,引导发展工厂化生产。而就在这一年,天天源银耳生产基地落户古田。
“从企业成立之初,我们就奔着工厂化栽培的方向发展。”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昌铿说,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企业自主研发了温控智能化标准菇房、新型银耳节能高效烘干设备、菌菇去蒂工作台等专业化生产设施,获得银耳种植与精深加工专利37项,在银耳种植、清洗、烘干等细分领域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走进天天源现代化银耳栽培厂房,只见数十间菇房相对排开,每一间都安装了自动化设备,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可自动监测并调节菇棚的温度、湿度,还可控制新风、灯光,不仅使银耳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实现全年全天候生产,还解放了人力,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菇房内的银耳菌棒整齐排列于架上,朵朵银耳在水雾缭绕间如花绽放,散发阵阵菌香。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秋菊说:“这是以十多味中药为培养基,精心培育出来的本草银耳,外形轻盈透白,多糖含量远高于普通银耳。”
银耳的生长周期约45天,成熟后的银耳经过采摘、削菇蒂、清洗、烘干,即制成常见的银耳干品。而天天源公司以现代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养生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银耳产品系列,从银耳干制品到颇受欢迎的冻干银耳羹,再到即食代餐银耳粥、银耳清露等,多元产品契合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天天源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提升食用菌产业。通过发挥工厂化生产优势,天天源公司向合作农户提供优质菌种、菌棒和专业技术指导。农户只需专注种植管理环节,待银耳成熟后由天天源全部回收。大桥镇菇农李鹏说:“跟自己种菇相比,操心的事少了,风险也降低了,收益自然就提高了。”
从传统的千家万户分散生产转向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分工、社会化合作,古田县厚植食用菌产业优势,不断提升产业质效。2022年,全县食用菌鲜品总产量91.1万吨,产值62亿元,产业链总产值235亿元,其中银耳产量超过38.5万吨、占全国90%以上,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食用菌产业是古田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富民支柱产业,围绕做好“一朵菇”的文章,古田将持续开展优势食用菌产业提效专项行动,实施标准化生产提升、良种繁育提升、科研能力提升、产业服务提升、品牌文化提升五大工程,以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引领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闽东日报 记者 龚键荣
编辑:刘宁芬
审核:林翠慧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