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文明新风劲吹菌都
古田县城新貌
这里是古田,湖光山色,风景美不胜收;这里是古田,灿烂文化,涵养进取品格;这里是古田,嘉言懿行,彰显文明气质。
2012年,古田县首次获得省级文明县城荣誉称号,成为宁德市首个省级文明县城;2015年、2018年、2021年,又先后获得福建省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文明县城称号。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不仅是城市颜值、市民素质的提升,更为百姓生活增添幸福底色。新春时节,记者来到“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感受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和文明气息。
▲古田县城东街道文兴社区“小巷管家”向群众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在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常常走进“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局。如何破题,古田县换位思考,以群众视角聚焦创城工作的不足、以群众力量补齐创城工作的短板。
按照“党建统建、政府主导、网格管理、全员参与、分片包保、共同创建”的原则,古田县持续推进由处级领导深入挂钩网格片区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15个共建单位与11个网格片区共建常态长效创建机制,形成文明单位、社会力量与社区居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共建文明县城的工作格局,营造了“干部带头干,群众共参与”的良好氛围。
早上八九点钟,城东街道屏东社区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创城专员陈方颖骑着自行车深入屏东片区的大街小巷,排查占道经营、不按规定停车、乱堆放杂物等不文明现象及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
“屏东社区一处空地上堆放着许多垃圾杂物,请环卫部门及时清理。”发现问题后,陈方颖拍照记录并上传“创城实地”微信群,相关部门及时组织人员开展清扫作业。
“创城专员”是古田县为适应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常态化而创新推出的一项工作机制。这支队伍由临近退休干部组成,通过深入县城的11个网格片区,为城市文明“挑刺”、支妙招、解难题。
创城专员不仅是文明“观察员”,也是文明“特派员”。每周三,创城专员和社区干部、志愿者都会开展入户宣传调查,向居民宣传创城知识,记录居民对创城工作的意见建议,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通过巡查、引导、宣传,我们发现文明意识更加深入人心,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大家对打造‘又美又甜’的古田形象有了共识。”松台片区创城专员吴有利说。
参与网格片区创城工作的除了创城专员,还有“小巷管家”、志愿者、社工等多元社会力量。
文兴社区是1958年库区搬迁形成的老旧移民社区,基层治理面临许多难点。2018年以来,该社区在干部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向社区居民招募“小巷管家”,负责收集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解决群众问题等。
“小巷管家”源自居民、了解居民、服务居民,他们打通了社区治理“最后一里路”,在传播文明理念、建设美好社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兴社区党总支书记曾丽芳说:“在‘小巷管家’的带动下,人人都成为城市文明的参与者、践行者。”
目前,古田县已建立“小巷管家”人才信息库,从不同的群体中招募“小巷管家”200多名,有效充实城市社区治理力量。
▲古田县举办顶梁柱母亲技能培训活动,帮助家庭困难的母亲学到一技之长 (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供图)
“没有你们的帮助,真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下去,千言万语都不能表达我的谢意。”握住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志愿者的手,家住城西街道华山村的杨大姐激动地说道。
几年前,由于丈夫去世,杨大姐的生活陷入困顿,常常以泪洗面。为此,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将其列入“撑起母亲弯曲的脊梁”志愿服务项目帮扶对象,并组织志愿者多次到她家中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她解决就业问题、义卖农产品、筹措子女学费等,助她走出阴霾、重拾信心。
“撑起母亲弯曲的脊梁”志愿服务项目实施以来,在古田县妇联、慈善总会、恒申慈善基金会等指导支持下,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积极为上百位处于困境的母亲提供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关爱帮扶、家庭支持等个性化服务,赢得社会各界称赞,获评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最美”先进典型。
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是该县首个民间爱心公益组织,成立十年来,致力开展助老、助幼、助残、助困、助学等爱心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推动扶贫济困在古田蔚然成风。
▲2023年3月3日,古田县“弘扬雷锋精神·共创文明城市”学雷锋主题活动月启动
凡人善举,最暖人心。“最美志愿者”张敏青投身公益事业十余年,道德模范余海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身边好人”陈幼玲在三尺讲台上践行敬业奉献精神,退休工人陈利官倾心倾力服务社区居民,“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吴明引领古田家庭教育事业,古田县社会心理援助站站长黄晓浈致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古田县的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五星级志愿者、新时代好少年等层见叠出,与全县上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密不可分。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在哪里。古田县拓展建设县图书馆、百姓大舞台、金翼之家、翠屏湖派出所等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推动92个文明单位与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挂钩结对共建,常态化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紧扣“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主题,古田县广泛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工作特性的“三正”特色创建活动,包括全民国防教育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助力全民阅读·共建书香古田”全民阅读、“9·28”终身教育活动周等,推动全社会国防观、网络观、学习观等持续更新。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全县289个村(社区)均已完成新版村规民约修订,有效遏制陈规陋习。通过开展古田县“好媳妇”“好女婿”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组织文明单位志愿者参与孝老食堂志愿服务活动,帮扶农村孝老食堂建设;古田县文明办常态化指导各乡镇(街道)利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规民约、积分制等因地制宜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文明是城市最美的风景。当越来越多的人将崇善向上的“种子”埋进土里,“文明之花”自然处处盛开。
改造后的古田县城西街道新秀社区焕然一新 龚键荣 摄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古田县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快速增长,交通违法行为随之增多,影响城市文明形象。立足实际问题,该县在全省首创文明交通评价管理系统“行德通”,为破解这一城市治理“顽疾”提供了有益思路。
“行德通”是交通违法处罚“硬约束”的重要补充,该系统从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菌都110”、“微劝导”小程序、路面监控等渠道收集交通违法信息,进而通过评价机制产生文明交通评价管理数据,实施红、橙、黄、蓝分色预警和等级评价。
去年11月,古田县交警大队依托“行德通”系统,首次联合外卖平台企业,对外卖骑手闯红灯、逆行等重点违法行为进行教育、处罚。“当外卖员的‘行德通’系统达到黄色预警等级时将被限制接单,此举是为了保障骑手和他人的安全。”古田县一家外卖企业负责人说。
自“行德通”系统上线以来,驾驶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未佩戴安全头盔,行人、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通行,不按规定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有力推动交通参与者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安全意识、规则意识。
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上接“天线”,又要下接“地气”。近年来,古田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把人民群众期盼的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等“民意清单”变成“责任清单”,让曾经城市治理的“顽疾痛点”成为“幸福支点”。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去年,古田县71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完成投资22.37亿元;第二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竣工验收;第三批城西片区进入扫尾阶段,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样板工程入选“2024年福建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省级样板工程”。
城市形象持续提升。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张贴“牛皮癣”、随意摆摊设点、车辆乱停乱放影响市容市貌难题,古田县靶向施策,全力推进城市管理细化、交通优化、环境净化、市容美化、园林绿化、夜景亮化,将精细化管理建设融入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城市配套持续完善。新改建市政道路4.5公里、燃气管道3.5公里、雨水管网8.26公里、污水管网13.14公里,新建城区停车位217个、休闲小公园2个。鸣玉桥、移民公园、长寿路健身休闲福道(三期)、廊桥配套二期等项目建成投用,新丰河景观夜景提升项目开工建设。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场永不止步的幸福接力。古田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实现连续四届获评省级文明县城后,全县上下将持续创新文明城市创建之道,把人民群众的“点赞量”作为检验文明城市创建的“含金量”,让全民共享整洁有序、安全舒适的城区环境,共创文明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通讯员 黄章羽 周丽斌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古田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邱祖辉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邱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