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区赤溪镇富民产业推进精准扶贫
以农业园区辐射全镇 以特色产业激活各村
赤溪千亩高优农业园区吸收贫困劳力务工。
宁德网消息(颜凑 龚键荣 谢舒婕 文/图) 赤溪镇位于蕉城区北部,青山环绕,风景旖旎。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红色老区,叶飞、陈挺、范式人等一批革命前辈曾在这里战斗过。在一片山水的丰厚滋养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多样的自然物产使赤溪 “茶乡菇镇”的美誉远扬。
然而,受各种条件制约,赤溪镇部分村仍难以摆脱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窘境。扶贫,一直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是摆在赤溪镇党委、政府面前严峻的现实考验。
贫困怎么扶最有效?千亩高优农业园区落户赤溪,大平台辐射带动全镇。贫困怎么扶最精准?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激活村民致富内生动力。
园区落地 贫困劳力务工增收
赤溪镇目前有5个贫困村,贫困户173户588人。作为蕉城区的农业重镇,赤溪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十分适于农业生产。然而,过去赤溪的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群众荷包始终鼓不起来。要打破发展瓶颈,显然赤溪还缺少一个能有效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大平台”。
2013年,千亩高优农业园区落地赤溪雁乐溪平原,规划总面积5000亩,蕉城区配套资金投入4000多万元,园区按照“政府服务,企业投资,农民收益”的思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形成“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利益挂钩模式。
由于现代化农业园区对管理方式、种植技术的要求较高,赤溪还创新性地将“田间学校”进驻到田间地头,成立由专技人员、致富能手、劳动模范等组成的宣讲队伍,定期到田间对农民的生产种植进行现场教学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种植新技术,坚定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目前,园区已引进18家企业,经营范围包括果蔬、名贵中药材、淡水养殖等,至今已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机会,成为该镇解决贫困户就业难的主要渠道。
千亩农业园区落地仅3年,在扶贫方面可发挥的潜力还有待挖掘。笔者了解到,赤溪镇正探索“1+X”企业帮扶机制,以期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实现自我“造血”。具体做法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由1家园区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帮扶带动,建立小额贴息信贷,鼓励贫困户入股分红,实现“打造产业——提供就业——实现脱贫”的良性循环。这套机制通过发挥园区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的优势特长,与贫困户有效对接,以因户制宜、一户一策达成真扶贫、扶真贫。
“以前家里困难,后来看到赤溪花生的效益不错,就加入合作社开始种植。现在每年可以增收一两万元,经济情况比以前好多了。”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带动下,赤溪镇村民郑福终于摆脱贫困,他的欣喜溢于言表。
特色产业 激活致富内生动力
现代农业园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但不免存在盲区,偏远山村终究还是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来激发内生动力。
在探索扶贫工作方法上,赤溪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科学设置党组织,提高村级党支部的感召力。将致富能人发展为党员,将党员吸收进村级领导班子,形成“支部+党员”“党员+专业合作社”的扶贫模式。
这几年,个小但是口感佳的赤溪花生在干货市场上颇受青睐,尽管每公斤售价高达40多元,却常常供不应求。鲜有人知的是,“赤溪花生”品牌是从一个叫由知村的小山村开始打响的。
“过去,由知村的花生种植就有一定的规模,但一直没形成产业,再加上缺少市场推广,出产的赤溪花生一直乏人问津。”由知村党支部书记江通光说道。
2006年,返乡创业的江通光敏锐地觉察出家乡花生种植业的前景,他从最初借口碑营销打开市场知名度,到成立合作社吸收种植户共同经营,
再到成立农业科技公司,着力打造“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和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模式,助推赤溪花生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随着花生的生意越做越大,江通光在村内的号召力也大大提升。见此情景,赤溪镇党委、政府鼓励江通光加入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随后,经民主选举,江通光当选成为由知村支部书记。通过合作社的平台,吸引260多名种植户参与共同经营,与种植户签订购销合同,统一购销价格,带动了将近8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60岁的江明登是由知村人,因病又缺乏资金,家庭收入长期处于国定贫困线下。今年,赤溪镇完善扶贫信息统一管理平台,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精准扶贫,江明登一家获得了园区务工和扶持花生种植两项帮扶。
“在政府的帮助下,今年打算试种几亩花生,如果收成不错,到时候家里的条件会好上许多。”江明登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赤溪花生种植产业不仅使由知村摘下“贫困帽”,更带动了全镇花生产业的发展。2015年,赤溪镇花生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每亩产值达6000余元,总产值1200万元,小花生的“钱景”倍受看好。
党建扶贫 党员群众双向联动
同样通过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典型还有松岭村,该村地理位置偏僻,山路崎岖,过去以茶叶、毛竹、杉木等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经济发展总不见起色。
松岭村支部书记江细平意识到,如果没有特色产业做支撑,村里贫穷落后的情况很难改变。经多次考察,江细平根据本村的环境条件,于2003年试引进石蛙养殖。这种蛙类的生长期长达3年,加之营养价值高,其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其它食用蛙。
在赤溪镇党委政府帮助下,经过几年苦心经营,江细平的石蛙经济收益一路见涨,成为该村特色经济产业。许多村民见此情景,都加入到石蛙养殖中,村内呈现出一派干事创业、争先脱贫的氛围。
村民兰兴旺是石蛙养殖的受益者,由于家中人口多,母亲常年卧床不起,兰兴旺无法舍家外出打工,此前的生活一直比较艰难。
2010年,看到石蛙养殖的潜在商机,兰兴旺咬牙投资,也养起了石蛙。“现在每年可增收3万元左右,生活压力减轻了很多,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兰兴旺告诉笔者。
目前,松岭村采用农户入股的模式,已成立石蛙养殖合作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种植户转投石蛙养殖。如今,松岭村普通的养殖户,年平均收入可达6.5万元,养殖大户更是达到15万元以上。
实现全面脱贫既是硬指标,也是群众的呼声。今年,赤溪镇党委积极探索与落实“一帮二带三促进”的党建扶贫机制,即脱贫户与贫困户一对一互助,致富能人与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发挥纽带帮手作用,促进扶贫、减贫、脱贫一体化,开创“以点带面、精英扶贫”的党员群众双向联动机制。
赤溪镇党委进一步加强与扶贫挂钩部门的联系,多渠道筹集资金,抓住有利时机,建设一批群众急盼的“民心工程”,努力改善贫困山村的发展条件。与此同时,加强教育和致富信息的引导,努力提高脱贫“造血”功能;关心边远山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继续实施造福工程。
责任编辑:吴圣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