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蕉城新闻

蕉城区际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帮扶侧记

真情洒沃土 实干暖民心

2016-08-22 17:03 来源:宁德网 茹捷

宁德网消息 (记者 茹捷) 8月17日上午一大早,陈延照就来到际头村村委,与村干们围绕着如何发展畲寨农村休闲游展开讨论。“驻村时间还剩不到一年了,要做的事还有不少,要抓紧时间了。”陈延照说。

际头村是蕉城区七都镇最为偏远的山村之一。由于交通闭塞、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一少数民族老区村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的困境。为了帮助该村改变这一状况,市委、市政府将该村列为我市第四批重点扶贫村,由市交通运输局下派市交通工程勘察设计院计划经营室主任陈延照任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2014年4月28日,陈延照走马上任了。到任的第一天,陈延照在村干的陪同下走村入户开展摸底调查。一周内,陈延照走遍了际头村所辖8个自然村。通过走访摸底对村里情况的日益了解,他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

“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村里通往七都镇区约25公里,给群众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不便;基本农田少,土地多为山地,不能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村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并且缺乏进取精神,小富即安思想较严重;村民仅以茶叶采摘和简单加工糊口,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渠道狭窄,群众增收难度大,劳动力大量外流……”他在调查报告中写道。

陈延照下定决心在驻村的三年内要让村里有个大变样。

要致富先修路。到任后的第一把“火”,陈延照瞄上了该村落后的交通。此时的际头村对外交通全凭一条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简易水泥路。弯多、路窄,且路途较远。为了该变这一状况,在挂钩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大力支持下,陈延照跑部门要项目。在他的努力下,2014年7月,村民们期盼多年的通村公路开工建设。通过几个月努力,该村至小坑里公路硬化工程完工。镇区进村的路程由原先的25公里缩短至5.5公里,大大降低了农作物运输成本,极大方便群众出行。

趁热打铁,在挂钩帮扶单位和七都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陈延照在际头村掀起了一波波的建设高潮。筹措资金修缮五保幸福园,在村内道路安装路灯,建成畲族文化公园,铺设新村污水管网……一件件民生工程相继完工,使际头村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丽畲村雏形已现。

在加快新村建设的同时,发展村内经济也摆上了他的工作日程。从该村实际出发,陈延照制定《际头村扶贫开发三年规划(2014-2017)》,从打造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切入,找准扶贫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茶叶种植在际头村有着较长的历史。但由于茶种老化,价格十分低廉。为了盘活际头村茶产业,提升茶产业品质,陈延照引导当地茶企和茶农与省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省农科院茶研所进行对接,对当地茶叶种植技术进行改良,并充分发挥科技-基地-农户-加工-销售模式,实施科技兴茶。

2年下来,该村的有机茶园从零发展至如今的120亩,无公害茶园也达到了300多亩。而当地茶企宁德市畲家金闽红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畲佳茶”更是荣获“宁德市知名商标”“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等称号。

在茶产业逐渐焕发生机的同时,陈延照又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适合山区村发展的种植产业——雷竹。

为了“拜师取经”,2015年陈延照专程来到霞浦县有名的雷竹村——水门畲族乡大坝民族村进行考察。这一趟取经成效显著。陈延照不仅带回了雷竹苗种,还与大坝结成对子,由大坝村向际头村提供技术支持。

如今,该村引种回来的近20亩雷竹长势良好。“预计明年年初产笋后,每亩能为群众增收3万多元。”陈延照笑着说。

“粗放”变“精准”,“帮助”变“引导”,“输血”变“造血”。在陈延照的带动下,曾经落后贫困的际头村实现了华丽嬗变。2015年人均收入达到8700余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下一步,陈延照还计划因地制宜,挖掘资源,大力发展畲族中草药黄栀子种植和畲寨农村休闲游,让“精准扶贫”这滴“灌溉水”进一步滋润昔日贫困村。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陈延照 际头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