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延滨: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
余延滨与专家交流水稻种植经验
宁德网消息(李加进 颜凑)近日,笔者来到蕉城区洋中镇钟洋村,根据村民的指引,在山脚下菜园里找到了余延滨。他边修水渠边说:“这片地地势高,趁着河里有水,抓紧把刚整理好的土地进行灌溉压碱,时间不等人,要不就耽误种菜了。”
40岁的余延滨,是响当当的“种粮大户”,早在2009年,33岁的余延滨就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蔬菜。2015年,他承包土地的规模扩大到560多亩,年产值178.6万元。
从百亩荒地起家
“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种地,你为什么从年轻的时候起就爱种地呢?”笔者问。“钟洋村地多,这里的农民习惯于粗放耕作,靠天吃饭,因村里大多数人外出经商、务工,很多良田被撂荒。总不能老是让这些地荒下去吧?看到这些荒地我就心疼。再说,如果多种地还能不赚钱?” 余延滨道出了种粮的初衷。
余延滨初中时因贫辍学,后在家务农,除了种好自家责任田,剩余时间就外出打工,可一年下来,也没有多少盈余。2009年春节回乡,余延滨看到村里因许多劳动力外出务工,水田、旱地成片抛荒,深感痛惜。那时,他还发现一些种植大户每天进出批发市场,想到他们在家种地也一样能致富,觉得与其给别人打工,还不如为自己打工。
当年春节刚过,他就拿定主意,从外出打工的乡邻那里租来100多亩土地,开始办起家庭农场,种上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当年就获得好收成。尝到甜头,他更坚定了搞农业的信心,逐年扩大种植规模。2012年,他我的农场耕地面积已达260多亩。
“由于我种的地比较多,还承担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下乡‘双百’行动的优质玉米和优质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有新品种我先种,如果种的好、产量高,才推广给其他的农民。同时,区农技站还派技术员跟踪观察指导,提前测土配方施肥,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余延滨说。
余延滨说,国家还出台“种粮补贴”惠农政策,在补贴项目实施中,针对多个优良品种都配发相应的技术措施资料,做到了技术跟着种子走,实现了种子与栽培技术要点一并到户。“这么好的政策下,只要你不怕累,多种地,谁说种地不赚钱?”
为了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限制,实现现代化耕种生。2013年,受高新农业理念的启发,余延滨到蕉城区赤溪千亩高优示范园区承包了占地90多亩的钢架大棚,投资100多万元,引进种植辣椒、西红柿、丝瓜等8个蔬菜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推广种植,总产值达200多万元。
在创新管理中增收
发展种植业,很重要的一点是发挥土地的综合效益。余延滨采取前期种植马铃薯、有机稻,后期种植蔬菜的套种模式,不仅使土地肥力得到提升,土壤的富营养化也得到遏制。在技术瓶颈解决方面,余延滨在种植的过程中,直接与省农科院以及区、镇农业专家对接,遇到疑难杂症,第一时间找他们帮助解决。
“我的合作社经营思路在创新中实现跨越性转变。种植经营上,合作社的150多亩有机水稻田转变成‘消费者认领田’,种植无公害有机水稻,保证认领的消费者吃得健康、放心。同样种植一亩水稻,有机大米的价格是普通大米的四五倍,这样一来,合作社的社员收入在增加,合作社的收入也在增加,消费者也如愿吃到了安全、可口的大米,实现‘三赢’。”余延滨说。同时,他还把科研部门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和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种植管理技术无偿提供给周边群众,并为稻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在实践中摸索学习,秸秆还田、种植紫云英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有很明显效果。”余延滨介绍道,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原本对科学种田一无所知的他越来越专业。他说:“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种粮成本,再加上水旱轮作,成效显著。
在销售方面,余延滨采用订单生产的模式,与各家农业公司签订长期稳定的稻谷收购合同。另外,他还将优质农产品通过蕉城区现代农业特色产品展示、销售暨电子商务中心平台进行销售,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
在探索中带领村民致富
余延滨在外地考查中敏锐地发现,发展农业要走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回来后,他决定采用“合作社+农户”生产方式。2013年,他注册成立了福建省展琪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群众加入。目前,社员增加到60多户,承包土地的规模扩大到560多亩。种植种类也由原先以反季节蔬菜为主向有机稻、水果、花卉、食用菌、茶叶、药材领域进军,公司年产值可达800万元。
“抱团取暖”是成立合作社目的之一,近年来,合作社组织社员为群众担保贷款,基本解决了群众扩大生产所需资金。与此同时,专业的生产、销售、管理团队也都相继成熟,合作社在带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为解决农户技术缺乏、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余延滨聘请省农科院技术人员、省果树所、市农业局等单位的种植专家为常年顾问,到种植户的田间地头进行巡回指导。他大力宣传特色水稻、果业,推动农业发展,积极鼓励社员以股份制形式创办各种组织实体,组建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扩大了合作社的服务功能。
据了解,余延滨把科研部门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和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种植管理技术无偿提供给周边群众,并为稻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近几年,他帮助群众购买农资和销售粮食、蔬菜,直接增加经济效益30万元。投入了20多万元修复和新建水利,拓宽机耕路,改善群众生产条件。
在他的带领下,钟洋村的农业种植产业向规模生产、打造品牌、提升服务转型,农民的收入也逐年递升。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