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蕉城新闻

文艺踩街精彩纷呈 民俗盛宴网友热捧

2017-03-01 10:05 来源:宁德网 郑霄

7

宁德网消息(记者 郑霄 文/图)自晋唐以来,南迁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宋元时期,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来文化,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这些民俗,沟通着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实的联系,至今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和行为。

璀璨的灯火、祥和的鼓乐、清脆的快板、摇曳的秧歌……近日,一场绚烂多姿的民俗文艺踩街在蕉城区举行。当天晚上,10余种民俗组成的巡游队伍,绵延数里,所过之处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在给人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引发了网友们对多彩民俗的热议与追溯。

长街巡游 万人空巷

正月前后,宁德大地上演着一出出民俗盛宴,福鼎沙埕的铁枝、霍童二月二的花灯,屏南的香火龙……这是闽东的山海文化交织而出的美丽画卷。假如,你能有幸一一观赏,一定会叹服于祖先的智慧与勤劳,心生敬畏、砥砺前行。在蕉城,一年一度的民俗踩街,寓意丰富、精彩纷呈,令人称道。

蕉城的民俗踩街文化自古就有,在物质生活和信息技术远不如今天发达的过去,这一场民俗文艺踩街便是市民翘首企盼一整年的狂欢。十里八乡、携家带口、呼朋引伴,去赶一次的“相逢何必曾相识,只缘花市灯如昼”的盛会。

“小时候有几样东西一直记忆深刻,新年、社戏,再有就是这文化踩街。对于小孩子来说‘花花世界’不外如是。”市民李先生,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说这番话的时候,他正把儿子架在肩头,一起在人群中“凑热闹”。

据了解,今年的踩街活动较往年规模更大,增添了更为有趣和向上的民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间持续三天。许多没有赶上首夜的市民,纷纷在本地各家公众号下方留言,要求公布活动的具体详细时间、地点。

@孙TF:错过,好可惜。听说今晚还有,会在哪条街呢?谁知道急求?

@子小闽闽:霍童兴贤村的舞龙和陈姓线狮也非常不错,(形式)挺丰富的。

多彩民俗 源远流长

游花灯、走旱船、公背婆、福禄寿、扭秧歌、打快板、健身操,传统习俗与现代元素的碰撞,让整场节目显得老少咸宜。

“良好家风要发扬,明礼诚信心善良;修身养性识廉耻,遵纪守法喜洋洋……”一曲用宁德方言唱的快板说让人耳目一新,老年市民们听了乐开怀,旅居的外地市民纷纷询问方言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踩街还加入了“戚继光文化”的部分,横刀立马的将军,手握“狼筅”(戚继光发明的特制兵器),脖系光饼的兵丁,据说戚继光在宁德抗倭时创造了著名的横屿大捷,行军所食的“光饼”而今已成为了宁德美食中的代表符号。“民俗是群众的文化,导向性很强,将戚继光抗倭文化加入巡游队伍,是希望发扬、传承民族精神。”活动相关负责人彭石森说道。

当下,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第十六届省运会将于明年在我市举行,为了营造更好的省运氛围,巡游中特意加入了两支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队伍。动感的音乐,明快的节奏,让不少现场市民都跃跃欲试。

对于家乡民俗的情愫在一些身处外乡的网友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那便是他们挥不去的乡愁。

@chen-Mr:好多年没回去了。看到这样的画面心里激动,好想儿时在蕉城的日子,希望老家风调雨顺,人民幸福美满。

@Vick3hhh:好骄傲,在外省上大学,上课说寒假的故事,我还顺带推销了一把蕉城民俗。

@微:现在信息发达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希望可以好好宣传宣传,一代代传承下去。

传承保护 任重道远

民俗的传承长久以来处在一种青黄不接的状态。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老去,青年人受限于网络科技发达的成长环境,对传统习俗失去了兴趣,传承面临着困境。而在今年,传统的游行队伍中,新生力量逐渐壮大,一些耗费体力的项目多由青年人承担。

围观群众中有着各色各样的年轻面孔,手机拍客和直播也为民俗的传承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和更加深远的影响。梨视频的拍客陈先生说:从小看着这样的民俗长大,每次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小时候是纯粹的有趣,现在更多是一种自豪感,我希望把这里的文化传播出去,与世界共享。

而像陈先生这样的“拍客”,记者一路上见了不少,长枪短炮、手机航拍,他们对每项民俗都抱着极大的热情,并且认为:“文化发展需要互通有无,技术的发展给我们许多便利,作为媒体人乃至普通大众都可以为此贡献力量。”

“我们的‘公背婆’、‘福禄寿’等传统民俗都曾登上央视戏曲频道春晚的舞台,也曾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大放异彩、增进彼此血脉相连的文化认同感。”彭石森说。

据踩街活动的主办方介绍,近年来,他们不断加强对蕉城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开始对踩街活动进行全程录制,并在后期附上相应文字资料,将这些习俗用视频影像的方式进行传承、传播。此外,还对其中一些有价值的本地民俗进行“非遗”申报,目前,这些工作都在有序进行中。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民俗 蕉城 戚继光 传承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