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蕉城新闻

“非遗”转型 乌米变“金”

2017-05-23 08:54 来源:宁德网 郑雨桐 兰强

宁德网消息(郑雨桐 兰强)端午节将至,许多市民开始采购粽子以备节日之需。粽子种类各式各样,可乌米粽却不常见。近日,记者来到蕉城区金涵畲族乡的福建山哈乌饭食品有限公司,看到身着消毒工作服的公司员工正加紧制作乌米粽,完成订单。

见到公司负责人蓝进良时,他正在接待专程从厦门赶来的客户。这位客户是一家超市的负责人,打算采购乌米粽及其他乌米产品。客商告诉我们:“乌米产品很有特色,肯定会受到顾客的青睐。”记者还了解到,4月19日时,公司接了一笔来自上海的8万多个乌米粽的订单,仅这一笔就有20多万元的收入。

“过去我们仅生产乌米饭。而乌米粽与端午节相结合,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迎合人们的口味。”蓝进良对记者说到,“我们从去年三月份开始生产乌米粽产品,解决食用、包装等技术难题。产品甫出,立即得到客户的认可。临近端午节,公司每天要生产约2万个乌米粽。”

乌米饭自古以来是畲族群众所喜爱的一种传统美食,它用乌稔树的绿色树叶泡制而成。相传,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被关在牢房,母亲送来的饭却都被狱卒抢去。雷万兴便想法让母亲将米饭染黑,从此,狱卒再也不动乌米饭。以后,畲族群众每年便在三月三以乌米饭来祭祀悼念他。

20多年前,福建山哈乌饭食品有限公司只是个家庭式小作坊。可近年来,乌米饭制作技艺的状况愈加艰难,蓝进良告诉记者,必须针对市场的需求,不断进行转型发展,才是乌米制作这一省级非遗传承技艺的出路。

于是,蓝进良等人与2013年成立了福建山哈乌饭食品有限公司,并对乌米饭产品、销售、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创新。次年5月,公司获得了全国首个乌米饭 “QS”认证。

蕉城区文体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非遗传承技艺要走进现代化社会,并非一件易事。传统乌米饭保存期限有限,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公司以特殊工艺对乌米进行处理,并进行灭菌及真空包装。随着创新步伐加大,乌米饭变得更加方便食用,保质期可达到6个月。

为了立足市场,他们还不断研发与更新产品种类,以多样化的产品来迎合市场消费需求。他们以“即食产品”为主思路,主动与福州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不断研发更多品种的即食类乌米产品。

该公司还不断为乌米饭赋予文化内涵,通过畲族传统节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产品附加值。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公司逐步走上正轨,平均每年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浙江、福州等多个地区。

蓝进良说:“目前公司已经解决40多人就业,其中80%是当地畲民,月均收入3000多元。下一步将引导周边畲汉同胞进行乌稔树、乌米与粽叶的种植,并积极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乌米 蓝进良 米饭 乌米饭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