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蕉城新闻

手工木雕——指尖流转下的那一抹神韵

2017-06-01 09:24 来源:宁德网 黄璐 郑雨桐

宁德网消息(黄璐 郑雨桐)5月,木雕匠人郑怀清迎来了许多返乡的顾客。他们或多或少都会买一些木雕作为伴手礼,送给外地的亲友。

手工木雕作为我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以精湛的工艺、惟妙惟肖的工艺形象闻名于世。由于各地的名俗、文化和资源条件及工艺不同,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流派。宁德木雕之多、工艺之精,都令人赞叹。

成品之路  精雕细琢

来到蕉城“清艺木雕”,未进门便看到木雕匠人郑怀清正襟危坐,专注着手里的雕活儿,而对于我们的到来,他竟丝毫未察。

加上郑怀清,店里总共两名员工。所有的木雕艺品都出自他们之手。大到牌匾、几桌,小到佛像、摆件。在郑怀清看来,这些都是他的宝贝。

“木雕是桩费时间的活儿,木料的选择往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郑怀清介绍道,“樟木自带香味儿,木质较硬,雕刻出来的成品更细一些。而杉木质地柔软,抗腐蚀性也比较强。除非客人有特定的要求,不然一般都选用这两种木料。”

“最考验木雕技艺的非刀功莫属了。”郑怀清的操作台上摆放着大大小小不下40把刻刀。“别看这些刻刀的造型都差不多,真正使用起来便会发现每一把刻刀的功能都是不可替代的。”说罢,他便继续未完成的半成品雕刻,边雕边意味深长道,“木雕的刀功就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炉火纯青。”在郑怀清眼里,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所表现出来的魅力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郑怀清的木雕,融入了很多花鸟虫鱼、历史故事、传说神话等元素。这些意念中的图像经过匠人之手,体现在木质材料上,形成富含思想和品味的图案。凭着一把把小小的刻刀,将图案一刀刀地雕刻在木材上,木雕工艺如此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学徒之路 锲而不舍

和许多木匠不一样,郑怀清的祖祖辈辈没有一个是干木匠的。之所以选择这一行,主要还是因为喜欢。

30岁出头的他,入行已经12个年头。“我18岁就跟随师傅学习木雕,21岁出师,如今开店也有五六年了。”据郑怀清回忆,他上学的时候常常经过海滨路,每次总要跑去看别人怎么雕刻,刻刀与木料产生的物理反应使他流连忘返,往往一待就是一整天。“那时候对木雕还没有很深的概念,只知道自己很喜欢,很想学。”

“值得庆幸的是,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时,不仅没有得到劝阻,反而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于是,郑怀清便踏上了他的学徒之路。俗话说,“三年徒弟,四年伙计”,这就是对木雕技艺功底之描绘。

设计图案、打胚、修光、打磨、喷漆上色……每道工序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圆刀、平刀、斜刀、玉婉刀、中钢刀、三角刀……每一把刻刀都镌刻着自己的故事。

除了对每把刻刀最基本的认识,当时的木雕和美术、书法是捆绑在一起的。不像现在,可以直接用电脑进行扫描。而设计图案是完成雕刻作品的第一步,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件作品的成败,因此在设计每件作品的时候都要经过反复构思。没有任何美术、书法基础的郑怀清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地摸索、积累,到后来慢慢上手。

完成设计图案后,下一步便是打胚。“木雕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便是打胚。胚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所雕之物有没有承载灵魂。学会了打胚,后面的学习难度就不算一回事儿了。”郑怀清表示,学习打胚的过程是枯燥而辛苦的,刻、凿、铲、钻、斧、刨等技法,更是一样也少不了。“其实当时有打算要放弃,但是又不想半途而废,毕竟喜欢了就要坚持。”没日没夜地操练,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成就了现在匠心独运的木雕大师。

从修光到打磨,是一个由粗转细的过程。“随着木雕的线条一点一点变清晰,木雕本身也就越来越立体。”郑怀清说这是一场富有美的盛宴,直到完成上色,美得也愈发绚烂。一个完整的木雕艺品,不仅仅是结果让人耳目一新,过程更是使人为之震撼。

传承之路 任重道远

这些年,郑怀清也带过不少徒弟,不过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木雕是个精细活,没有一定的耐力是走不了多远的。且木雕没有那么精致优雅的工作环境,一旦雕刻起来,总是木屑满天飞。”不过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才让郑怀清有满满的归属感。

郑怀清一心钻研自己的手艺,传承的同时也追求创新,以便努力追赶时代发展的步伐,好留住这门老手艺。

“宁德目前的木雕市场需求量并不大,木雕制品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小,关注传统木雕工艺的人也不够多。加上木雕制作工艺复杂,纯手工制作劳动强度大,从而也导致制作木雕的匠人越来越少。所以我们一直在花心思寻找创新的突破口,想将古老工艺与现代潮流元素相结合,让木雕更多地应用到生活中。”

郑怀清刚提出这个想法,便得到了同伴的回应。一旦市场需求的口子打开了,就完全不用担心这门老手艺的流失。只不过说起来往往比较容易,做起来便没有这般简单了。

“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担心机器雕刻会同化了手工雕刻。为了图方便而选择机器雕刻的人不在少数。”郑怀清认真雕刻着手里的摆件,严肃而熟练,“不过机器雕刻现在还是没办法超越手工雕刻。机器雕刻不比手工雕刻,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包含的感情寄托是机器木雕所没有的。”

刀刀入目、熟练流畅、线条清晰、图案生动,木雕,从来都是一件无可复加的事。

责任编辑:刘宁芬

关键词

木雕 郑怀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