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开工建造两艘仿古宋船
建成后将重航海上丝绸之路
宁德网消息 (李加进) “重建南宋古船,将是中国乃至世界海船研究的一个里程碑。”6月8日,“南宋古船重建研究计划启动仪式”暨“汉源号”“刺桐号(暂名)”两艘仿古宋船开工仪式,在蕉城区漳湾水密隔舱福船非遗保护基地举行。
据了解,两艘仿古宋船分别依据“泉州后诸宋古船”和“华光礁一号”的线型等考古研究成果进行“有限”复原重建。漳湾镇“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迄今已有650年历史,2008年6月7日该制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1月1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蕉城区水密隔舱福船研究会会长刘登兴介绍,“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福建沿海木船制造的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隔成各自独立的一个个舱区,即每个舱区与舱区之间密闭而不相通。这样的结构所起的作用是,被分隔成若干舱的船舶在航行中万一舱位破损一两处,不至于导致全船进水而沉没。只要对破损进水的舱进行修补堵漏,可使船继续安全航行。
“建造一条中式木帆船去环球航海,一直是我的梦想。”船东尔冬强告诉笔者,两艘仿古宋船建成后将扬帆出海,重航海上丝绸之路。
据了解,“南宋古船重建研究计划”是“中国传统木帆船复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木帆船复兴计划”始于2015年。致力于保护、研究和推动中国传统木帆船建造技艺的复兴,此前,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基地已复原建造了两艘福船,其中包括一艘世界上长宽最大的木帆船。主办方表示,此次开建的两条仿古宋船用于重航海上丝绸之路,并进一步抵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法国巴黎附近港口,进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保护履约承诺展示。 这对于进一步扩大水密隔舱福船技艺的影响,重现中国宋代海船高超的建造技艺、系列发明和航行能力,继承中国古代先民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