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童年走过的岭
宁德师范附小六年级(1)班学生黄浩原
石壁岭这个地方,承载了三代人的记忆。
早在父亲他们的爸爸妈妈那个年代就开始走岭了。他们从这儿挑着担子把农产品送到城里卖,又从这儿把城里买来的生活必需品挑回家里。爸爸是从上初中那一年,接过这副担子。
"这条岭是古官道,是商贸和政治通道,我现在跟大人们一样,就走在这条道上……"。他挑着框子,一头是书,一头是米,心中暗暗的欢喜,别提有多神气了。旁边的妈妈看了,轻轻一笑,两肩一颤,腰板一挺,收紧担子两端的装满农货的框子。这两副担子,一大一小,一路颤悠悠,十分和谐。这是13岁的他。从那时开始,每周日跟着到城里卖农货换生活用品的妈妈去上学。他的妈妈每次总是早早地卖完农货换得生活用品,又到城郊的农民菜地捡菜叶、拔猪菜,满满装上二三担挑回家。
他第一次看到他妈妈挑猪菜回来,是一个周五放学的傍晚。夕阳西下,天气依然炎热。在这条直插云霄30华里长古岭上,他遇到他妈妈,他看着自己妈妈颤悠悠地把一担猪菜挑上几里外,又回头挑另一担。在夕阳余晖里,他妈妈脸上挂满晶莹的汗珠子,皱纹如同古岭下的沟壑,深一道浅一道,弯曲的背上紧紧粘着湿透了的衣服。他看在眼里,泪水盈眶。身边过往的行人,纷纷投来同情的目光。他母亲没有理会,只是默默的抹去一把汗。他也没有理会,只是心中暗暗地想,穷人怎么啦?不都说,穷人孩子早当家。
每次往返这条古岭都是如此,他看着妈妈的背越来越弯,心是越来越沉重。有一天,他一把夺过他妈妈手中的担子,放在自己的肩上。他妈妈默默地看着,眼角淌下一滴泪。
作为第三代,我站在巍峨古朴的石壁岭上,望着已作为传家宝的担子,百感交织,想到我的爸爸和我爸爸的父辈们是多么的坚韧。不禁,敬佩的心情一拥而上,直冲心头。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