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优势发展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礁头村的“码头经济学”
宁德网消息(郑雨桐)日前,笔者在蕉城区三都镇礁头村看到,午后的码头依然车水马龙、人流如织。陆岛码头上,两艘货船刚靠岸,十几名搬运工人就立即把货物卸到岸上,装到早已等候的货车上。旅游码头上,一艘艘快艇不断往返,将一拨拨慕名而来的游客迎来送往……礁头村党支部书记郑宁生说,礁头码头无淡季,这样的场景随时都能见到。
礁头村依山面海,与三都岛隔海相望,水陆交通便捷,有着丰富的港口资源。然而,过去的礁头人守着1公里海岸线,却过着“讨海果腹,漂泊无依”的穷日子,村集体也没有任何收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三都澳海上网箱养殖业兴起,给作为交通枢纽的礁头村带来巨大的人流和货流。
礁头村两委没有放过这个机遇,由村集体借款15万元,建设3艘大型木制班船,采取由三个生产队轮流经营的承包方式,实现了村集体每年8万元的收入。紧接着,村两委又牵头成立礁头村码头搬运队,对码头人货运输与货物搬运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吸纳本村群众务工就业。如今,礁头村有快艇70艘、大黄鱼运输船35艘,日均上岸成品鱼600多吨,实现全村年搬运收入400多万元,解决全村400多人就业问题。
有了“第一桶金”的成功体验,礁头村两委发展集体经济的兴致更浓了,他们把目光瞄准了旅游业。
进入21世纪,随着三都澳旅游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游客来到礁头村。“只有紧跟发展形势,立足自身优势,才能为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 郑宁生介绍,为了共享三都澳旅游产业的红利,礁头村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礁头村两委对码头边上长期废弃的荒滩地进行整治,建设可停放200辆车辆的停车场,年增收15万元;利用整理出来的另外4亩地,对原有的陆岛码头进行扩建,以满足群众生产需求;投入80多万元在沿街的集体土地上建设五层楼高的综合楼,部分对外出租,年增收10万元;购置生产队土地0.3亩,建成连片的沿街两层商铺5间,年增收5万元;借助港湾式候车站建设,将原来的400余平方米空地,建成2间店面(小型市场)和2个水果摊点,年增收3万元。
这一次“搭乘春风”,让礁头村的发展呈现新生机。旅游业带来的人流物流,使礁头村购物、住宿、餐饮等各类需求日益旺盛。目前,全村酒楼、旅社、食杂店等达30多家,年创效益300多万元。
发展的落脚点还是民生福祉。礁头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也反哺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近5年来,礁头村共先后投入500多万元,用于改善和发展民生事业,解决了村道、自来水、公厕、消防设施、休闲公园建设等一批群众急盼解决的问题。
不仅如此,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助推了精准扶贫工作。现年60多岁的裴官金因中年时患过脑中风,不能干重活,加之妻子也体弱多病,一家4口人日子过得十分艰辛。村两委了解到情况后,安排他负责村里绿化的日常管理,每月给他2400元的固定工资,基本解决其生活问题。在礁头村,像裴官金这样因家庭困难,被安排在村里公益岗位就业的就有4户。
“下一步,我们还将借助村里滚装码头建成的机会,购置一批大型起吊设备投入运营,为礁头村集体经济发展再注入新活力。”郑宁生说。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