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蕉城新闻

小鱼苗带来大效益

2018-03-12 09:26 来源:宁德网 郑雨桐,李加进

14

技术人员给鱼苗喂食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郑雨桐 通讯员 李加进 文/图)大黄鱼被称为“国鱼”,是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类。宁德素有“中国大黄鱼之乡”的美誉,大黄鱼行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口超十万人。

大黄鱼产业链长,育苗、养殖、捕捞、加工等环节都可以让群众受益。在蕉城区飞鸾镇,就有这么一个村,以大黄鱼鱼苗产业为主导产业,年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绝大多数村民都因大黄鱼鱼苗产业而受益。

专业化育苗,带来新效益

近日,在蕉城区飞鸾镇一养殖场里,工人们正忙着将冰鲜的小鱼斩去头尾,选取中段的鱼肉再切成小块,给大黄鱼当“口粮”。养殖场技术员陈庆标告诉记者,2月份是鱼儿繁殖的关键期,看护要格外仔细,基地里的1000余条大黄鱼近期就要产卵了。

走进基地育苗车间,里面垂着层层黑色帘幕,黑漆漆一团,硕大的养殖池也覆盖着黑色薄膜,每个池有三四百条用于繁殖的亲鱼。陈庆标一再叮嘱我们,走路、说话都要保持安静,因为“待产”的大黄鱼不仅怕光,还要有安静的环境,如果受惊,会影响产卵质量。

车间里其他的养殖池,前些天也都已进行了清洁、消毒,做孵化小鱼之用。车间外,两名工人就着阳光,仔细检查每一只网箱。“网箱如果有破洞或者起翘,会划伤小鱼,进而造成鱼的死亡,必须要修补平整,容不得半点马虎。”陈庆标说。

陈庆标是飞鸾镇澳里村人,1999年经同村大黄鱼育苗能人陈永钦介绍开始入股育苗场。第一次他投入2万元,第二年就净赚1万元。而且因为他在育苗场工作勤快好学,4年就掌握了育苗养殖技术,成了一名专业育苗技术人员,每年收入高达十多万元。

陈庆标只是澳里村走出的大黄鱼育苗技术人员之一。而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大黄鱼鱼苗产业的就是陈永钦。他从17岁开始便从事大黄鱼鱼苗产业,也是澳里村第一个开始专业育苗并摸索出大黄鱼苗孵化技术的人。

专业化育苗,带来新效益。1997年,陈永钦靠育苗年收入就高达100多万元,如今更是成为金盛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大黄鱼产业是我们的传统产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不断探索新技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陈永钦说,对于蕉城区飞鸾、三都等乡镇而言,大黄鱼产业十分重要,但过去一度因为粗放的发展方式,而受到制约。如今,许多养殖户都开始探索大黄鱼人工养殖新技术,让这条“致富鱼”游得更远。

一个产业,富了一个村

澳里村离飞鸾镇区6.8公里,处白马山西南麓,离海边并不远。以前村民经济收入全靠山里的杉木、毛竹以及部分农作物,全年的收入也只能贴补家用。再加上澳里村地处大山沟,交通闭塞,靠土里刨食的村民们生活并不富裕。

穷则思变,村民们开始打算走出山村谋出路。当时不少村民知道陈永钦是个大黄鱼育苗能人后,纷纷上门取经。“陈永钦不是小气的人,大大方方地把自己成功摸索出来的大黄鱼苗孵化技术倾囊相授,带动并指导农户发展大黄鱼鱼苗产业。” 澳里村村主任陈永乐说,他是陈永钦手中教出的一名学生,也是大黄鱼鱼苗产业的受益者。

据了解,在陈永钦的技术传帮带下,目前,澳里村村民与福鼎、连江、罗源等地70多家育苗场有合作关系,自己开办育苗场的有30多户。全村有育苗专业技术人员20多人,掌握鱼苗养殖技术且从事相关行业的有70多户。

小鱼苗带来大财富,如今的澳里村,大黄鱼鱼苗产业年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经济支柱,且在继续发展壮大中。

产业壮大了,村里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和不断完善的基础条件,吸引了外出的村民纷纷返乡就业创业。村民陈洪便是其中一员。2013年,他从大学毕业后,了解到鱼苗育苗的市场前景后,当年就返乡创业,主要经销鱼苗饲料。

“比起在外面打拼,在自己家乡就业对我来说更为理想。而且我们村大黄鱼鱼苗产业基础扎实、发展良好,守着‘宝山’自然要充分利用。”陈洪说,他还经营花蛤、牡蛎、蛤蜊等,每年的产值达2000多万元。

小鱼苗“越游越远”,澳里村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下一步,澳里村还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多渠道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大黄鱼 鱼苗 澳里村 陈永钦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