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孩子共沐公平教育阳光
——蕉城区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洋中中心小学学生在西乡书香阁练习毛笔字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陈小妹 通讯员 颜凑 文/图)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高标准的实验室,设施齐全的音美专用教室……走进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操场上学生欢声笑语,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近年来,蕉城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科学制订“全面改薄”(2014—2018)五年规划,在区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投入,全面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尤其侧重农村、边远海岛山区学校改造,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发展提质提速。
旧貌换新颜 办学条件显著提高
扩建后的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
绿草如茵,花香四溢。走进蕉城区洋中中心小学,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塑胶操场,环形跑道内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所整齐排列,跑道外侧是古色古香的西乡书香阁、校园文化长廊及重新装修的旗台……这所农村学校如今已然旧貌换新颜。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校园变得更美了。特别是塑胶操场的建设,让我们运动更方便了。”在洋中中心小学读六年级的陈思雨见证了学校“改薄”以来的变化,“三年前,我们学校的操场还是用沙土铺成的,晴天到操场上活动或上体育课,往往是尘土飞扬,下雨天到处都泞泥不堪。一到寒暑假,操场上更是长满荒草。”
洋中中心小学的变化是蕉城区“全面改薄”成果的一个缩影。如今,蕉城区许多农村学校建起了塑胶跑道,图书馆、科学实验室、音乐室、电脑室等一应俱全。“我们学校一点儿也不比城里的学校差”成为了多数农村学生的心声。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全面改薄”以来,蕉城区在中央、省级每年安排800多万元资金的前提下,采取财政拨款、学校自筹和社会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做到小财政大投入,把教育办实、办好。
加快教育事业项目建设力度,2014年以来,蕉城区累计投入资金9亿多元,用于教育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宁德五中新校区、蕉城区第二实验学校,扩建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扩容蕉城区实验小学、一小、五小,建设霍童中心小学、九都中心小学综合楼,以及赤溪、三都、虎贝、八都、洪口、城南富洋、漳湾南埕、漳湾溪口等幼儿园;翻修改建狭小的图书馆,涵盖科学、历史等多种学科的巨型书架;加强教学仪器设备配置,优化全区学校布局,极大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学校“七化”目标。
教育信息化 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4月11日,在宁德十中初三年段教师办公室里,黄卫健老师手持平板电脑,通过智能云阅卷系统批阅试题。
“以前我讲解试题都是采用一题一题逐题讲解的方式,既耗时又耗力,效果不佳。现在我只要利用‘班班通’打开智学网,就能够很清晰地知道哪些题目多少学生做对了,多少学生做错了,知道班与班之间的细微差别,数据一目了然,让我的讲解更有针对性,效果特别好。”黄卫健说道。
不仅如此,当教师批阅完试卷后,学生登入平台就可以看到自己本次考试的成绩报告,并且知道自己每一题在班级中得分情况以及各学科知识点掌握情况。同时,该平台还为学生提供了错题集,方便查缺补漏。
2015年6月,宁德十中作为宁德市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校,探索基于智能云阅卷的大数据采集,试点个性化教与学,逐步形成多层级比较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2016年9月开始,宁德五中等多所初、高中学校也积极探索大数据下的教学质量监控,开展多次校际联考,通过数据分析对比,更好地服务教育决策,指导改进教学。
夯实基础,优化配置,推进教育信息化全覆盖。2013年,蕉城区开始组建了城域网络,逐步完成全区各校班班通网络建设,2016年又进一步落实农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项目,全面实现教学点以上班班通网络。“十二五”期间,区委、区政府投入3917.95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63所完小以上学校共1070个班级配备了先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全市率先实现完小以上学校“班班通”全覆盖,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教育资源班班通”,全面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
教育的短板在广大贫困、边远、落后的农村。蕉城区加强网络互动平台和学习直录播系统的建设,深入开展“三个课堂”应用研究,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开展片区间、城乡间“强校带弱校”“一校带多点”的网络教研活动,实现远程同步互动课堂教学研讨,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积极推进“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建设,创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建立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网络学习空间、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网络学习空间,全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大手牵小手” 推进优质均衡教育
漳湾中心小学副校长薛巧芳指导学生吹口琴
4月9日下午,在蕉城区漳湾中心小学的口琴社团里,学生们拿起各自的口琴,在薛巧芳老师的指挥下,吹出一首首旋律优美的曲子。
薛巧芳是漳湾中心小学副校长,2014年从蕉城区实验小学轮岗交流到这里,并创办了口琴社团。在她的带领下,漳湾中心小学口琴社团蓬勃发展,连续三届参加“海西杯”口琴比赛,获得了团体合奏第一名、四重奏第二名以及多个单项个人奖。
“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到漳湾中心小学后,我们的孩子就是直接受益者。”漳湾中心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张雪莲告诉记者,她的孩子自从参加了口琴社团后,不仅音乐素养得到提高,而且也变得更加自信了。
“学校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各方面素养,不仅使教育更上一个台阶,也能缩小与城区学校的差距,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平等的教育。”薛巧芳说。
教育要均衡,教师是关键。“全面改薄”工作开展以来,为促进全区各校均衡优质发展,蕉城区深入推进“大手牵小手”帮扶薄弱学校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名校示范引领带动,促成了宁德师院附小与金涵中心小学、蕉城区实验小学与漳湾中心小学结盟,通过教师互派、同步管理、教学研讨,提升薄弱校师资水平。实行“三级管理、三级监控”的片区管理模式,促使区域学校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有优质学校上学。
蕉城区还深入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活动,促进了城乡学校之间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为教育队伍注入“新血液”;实施“五级梯队”名师培养工程,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培养和评选了一批“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蕉城名师”;建立了名师工作室,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讲学活动,有效促进了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