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院 提升幸福感——蕉城区探索农村幸福院养老模式
九都赖岭华镜村慈善幸福院
老人在活动室看电视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杨洋 通讯员 张中尧 文/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
针对农村日益凸显的养老问题,蕉城区通过将慈善和养老相结合,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助老,探索出“以政府保障、社会慈善救助、村自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慈善幸福院”建设,为农村养老创出了一条新路子,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让老人有一个晚年好归宿。
创新农村养老模式
4月14日,记者走进蕉城区九都镇赖岭华境村慈善幸福院,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院内有长凳石椅,环绕着绿树鲜花,还设置各种健身休闲活动器材。在老人们的房间里,每一间卧室还配有有线电视、电热水器等各种生活设施。目前,该幸福院内有23位老人,其中五保户13人,年纪最大的83岁,最小的68岁。五保户老人由政府财政供养。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打工热潮的兴起,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独居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群体不断壮大。如何满足农村养老需求,解决儿女后顾之忧,已成为当地政府亟需思考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蕉城区一直致力探索一种“低成本、广覆盖、就地入住”的农村养老模式。
多年来,蕉城区组织人员开展实地调研,在广泛调查、广听民意的基础上,决定在农村启动建设“政府保障、社会救助、村自管理”的福利单位——村级慈善幸福院,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生活服务。
2014年,慈善幸福院项目被蕉城区慈善总会纳入总会的重要项目。在省、市、区慈善总会与民政、脱贫等部门及村镇两级的共同努力下,慈善幸福院在蕉城区落地生根。
“没想到这岁数还有这样的福气。对于我们这些独居老人来说,幸福院就像家一样,我们的心比过去安定多了。”年已过古稀的老人陈舒芳说。
幸福院建设仅仅是蕉城区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区已建成12所慈善幸福院,占地总面积16123平方米,总投资1560多万元,可满足400多位老人使用,目前已有160多位贫困孤寡老人住进慈善幸福院。2017年6月,八都镇溪池村、赤溪镇黄田村2所慈善幸福院被评为“福建省慈善幸福院示范点”。
多方筹措资金支持
据蕉城区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王辉介绍,九都镇赖岭华境村慈善幸福院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给村里有需求的老人提供集中居住、互相照顾、自由生活的场所,让他们离家不离社区、村庄,离亲不离情,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钱从哪里来,运行费用由谁出?不破解这个难题,慈善幸福院很难持续运营。”王辉说,为了保证所需资金充足,蕉城区慈善总会将慈善工作导入农村养老事业,采取“个人交一点、政策补一点、村里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募集——每年,区财政给每所慈善幸福院配套专项服务管理经费5万元至7万元;镇、村财政给予每所慈善幸福院3万元至5万元补助;蕉城区慈善总会根据实际运营情况,给予2万元至3万元补助;蕉城区慈善总会和区工商联牵头,由区各商会(含异地商会)与农村慈善幸福院“一对一”结对帮扶,给予资金支持。一系列举措,为慈善幸福院的运营、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支持。
除了物质上的满足,在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上,蕉城区慈善总会也是不遗余力。建院以来,蕉城区慈善总会不定期前往幸福院慰问,制作多媒体收音机赠送老人,为老人们组织各类文艺活动。不仅如此,溪池等村还规划给慈善幸福院划地,用于种植粮食、蔬菜,以此丰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增加幸福院额外收入。
周到温情的想法与服务,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全方位满足了老人“故土难离”的思想要求和“生活有保障”的需求, 让农村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用,也让慈善幸福院真正成为农村老人稳固、可靠的“幸福宝地”。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