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蕉城新闻

蕉城鳌江村:连家船民书写美好新生活

2018-10-25 10:04 来源:宁德网 杨洋 ,张中尧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杨洋 通讯员 张中尧 文/图)白天一张网,晚上一张床,这是蕉城区漳湾镇鳌江村1270多户以船为家的船民过去的生活状况。吃、穿、住、行,生、老、病、死,他们的一生就在船与水之间度过。一条斑驳的旧渔船、几张渔网,是许多人几近全部的家当。发达的现代科技几乎与他们无缘,各项保障虽然覆盖,但常年居无定所的他们,却很难切身享受。

上世纪60年代,该村船民开始陆续上岸。2012年,船民安居工程的启动,让最后一批154户船民告别“水上漂”的生活,他们住进不会摇晃的房屋,用上自来水、煤气灶,在新居里谋划新的生计,用连家船民的勤劳与智慧融入岸上生活,谱写出崭新的生活篇章。

微信图片_20181025094700

 鳌江群众发展新型养殖致富,图为外地顾客在鳌江村选购海鲜。

住进新居 告别漂泊

人们常用“泛舟江上”“渔舟唱晚”描绘船民的惬意生活,但现实却是沉重和艰难的。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日渐艰难。

“没想到,如今我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10月11日,在蕉城区漳湾镇鳌江村村民连细坤的家,一座占地60平方米的三层半楼房里,新式家具、电冰箱、洗衣机等应有尽有,说起如今的新生活,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满足的笑。

现年63岁的他,以前一直过着海上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直到2016年7月才住进了如今的新房,在岸上有了个安稳的“家”。

“祖孙三代9个人挤在一条1.2米宽、8.5米长的船上,天气好时,才能开船捞点小鱼,吃喝拉撒全在船上,生活真的太苦了。”回忆起幼时的海上漂泊生活,连细坤记忆犹新,“遇到台风时,船无处停靠,一家人担惊受怕。”

打渔是靠老天吃饭的活计,十分不稳定,弃船上岸,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便成了全家人最大的心愿。但没钱没地,又没文化,使得这一愿望始终无法真正实现。得益于蕉城区实施“船民安居工程”,2015年,连细坤一家免费获得了政府规划建造好的房屋地基和7万元补贴,才开始建造自己的“家”。

谈起如今的新生活,连细坤感慨万千:“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上了岸,有了家,孙子孙女也上了学,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蕉城区连家船民上岸安居工程涉及七都、八都、漳湾、三都等四个乡镇8个村,仅鳌江村就有1270户5400余人。

2013年,为实现船民彻底上岸,改善连家船民生产生活条件,蕉城区按照“一户一宅60平方米”的用地标准进行建设,无偿提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将连家船民全部纳入“造福工程”搬迁对象。目前,连家船民均已上岸安居,这些船民们正在迎接与祖辈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不断适应 融合文化

一年四季都在船上度过,与岸上的交际也仅限于购买生活必需品,每天除了打渔便是在船上“枯坐”,这种生活方式让他们与现代社会脱节。“因为幸福工程,船民们上岸后的居住地有了,生计方面村里也有帮忙,但最大问题却在于思想与文化上的差异。”鳌江村党支部书记欧成安说。

长年“蜗居”渔船,船民们长时间无法及时接触到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造成了正在上岸和已经上岸的船民,要接受新鲜事物很难。“上岸那时我感觉什么都是陌生的,也不知道做什么,很是茫然。”船民陈宽说。

“虽然也期待岸上的生活,但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船上度过,也只会捕鱼、织网,上岸后能做什么呢?”船民翁大爷说,既期望着结束四处漂泊的生活,又对上岸后的生活完全迷茫,没有方向。“就像黑夜里的海面,让人心中彷徨。”为了帮助他们尽早适应岸上的生活,鳌江村村两委下足功夫。

“刚上岸那时,船民们状况百出——出门不锁门、不会开关自来水、习惯了烧煤用不来燃气灶……甚至有人不记得自己家在哪里,到了晚上还是回到渔船上睡觉。”欧成安说,那时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一只小队伍在村里巡逻,负责为船民们解决生活事项。

上岸是连家船民与社会接轨的开始,生活方式与思想改变,则是连家船民们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的关键性一步,如今经过村两委多年的帮助,大多船民都已适应了岸上生活,“现在孩子们都在村里的小学上课,也有玩伴,与人接触多了,性格也很活泼,不像我们那一辈,都没有交际圈。”陈宽说,而他与妻子两人也由村两委介绍,找到合适的工作,一人每月可拿2000多元工资。

转产转业 感恩政府

10月12日一大早,鳌江村村民翁云福,拉了满满一农用车刚刚从养殖厂里收获的龙须菜,来到村委楼与欧成安会合。

“村里帮助联系龙须菜收购商,我们现在一起去交货。”与欧成安核对着产品数量,翁云福抑制不住地开心。

“搬上岸、住下来,更要富起来。”为了解决船民上岸就业问题,从2013年开始,鳌江村村两委就按照市场需求,主动引领村民种植龙须菜、养殖海蛎等水产品,帮助他们转产转业,使船民在安居的基础上,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乐业。

同时,蕉城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小额信贷、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连家船民发展二、三产业,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择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优先安排连家船民参加“阳光工程”等各类培训。

“我们正走在致富路上。”村民翁玉忠自豪地说,“上岸后,在镇、村帮助下,我自己办了一家龙须菜加工厂,技术不行,镇里请农技员来指导,销路不畅,村支书帮忙联系厂商,现在我们的年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呢。”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各级帮助下,像翁玉忠这样的“水产大户”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也带动村经济发展,以此感恩政府。

走近翁玉忠的蕉城区康来点水产有限公司,门口一副写着“政策英明开盛世,求真务实暖民心”的对联格外醒目,厂里正有几名妇女在收割龙须菜,“告别漂泊生活后,许多妇女留守在家,无事可做,于是我们就主动招收村里女工来厂里工作。”翁玉忠说。

“刚上岸的时候,想去城里打工,可是自小在船上长大,除了撒网捕鱼什么都不会,是翁总和欧书记一起找上门,希望我们到厂里打工,现在一天能赚百来元,我们可开心了。”女工林大妈告诉笔者。

在翁玉忠的示范作用下,鳌江村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带领同村老小一同致富,或招收工人,或交流养殖经验,或共同前往外地创业,目前全村有500多人在晋江发展水产养殖业,每年实现纯收入3200多万元,有效反哺了村里集体经济的发展。

“上岸是我们船民的梦想,是政府给了这样的机会,我们心怀感恩,也正是这样的心情,现在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扩大产业,努力让鳌江村水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翁玉忠说。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