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蕉城新闻

乡土文化“点睛”蕉城乡村游

2019-01-17 11:02 记者 杨洋 通讯员 张中尧

a

金涵上金贝村一瞥。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杨洋 通讯员 张中尧 文/图)

背起行囊,走在乡间小路,观小桥流水,品热情淳朴,享温馨舒适……闲暇之余,到乡村去体验农家生活乐趣,已成为广大市民放松身心的一种休闲方式。

蕉城区金涵乡上金贝“中华畲家寨”、水韵九都水利风景区、三都澳斗姆风景区、霍童古镇……近年来,蕉城区依托当地良好乡村生态环境,立足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不断引导特色村庄借助乡村游的春风,形成特有的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踏上经济发展快车道。

  乡土情结成旅游资源

隆冬时节,走进蕉城区金涵乡上金贝村,举目望去,一座座黑瓦白墙的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葡萄长廊曲径通幽,古树参天,井巷交错,旅游开发特色十足。游客来到这里,总能体会到鲜明的本土特色。

徜徉在荷塘与森林之间,观望白鸟飞翔,在树下池边垂钓,进果园采一捧可口葡萄,或在生态大棚菜园中摘新鲜瓜菜,再入住别具一格的农家客房,在蛙鸣鸟吟中进入甜甜的梦乡……“在这里有童年的记忆,这次还带小孩来制作畲家糍粑,对于我们是怀旧之旅,对于下一辈则是新鲜的体验了。”市民钟一昕与家人来到上金贝寻找那一份散落在田野间的记忆。

上金贝村是个纯畲族建制村,过去,该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2006年以来,蕉城区投入2000多万元着力打造上金贝村“畲家寨”景区旅游品牌,开发建成景观湖、拦河坝,原貌修复建文帝陵寝等景观。如今,刺葡萄沟、油桃棚架、樱花园以及畲族百草园等景点都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流连忘返,特色民俗活动更是广受好评,至2016年到上金贝旅游的人数便已突破了百万大关。

回归自然,感受大地脉搏,找回儿时记忆,体会乡土深情,乡村塑造了一代人的记忆。“如何让人气转为商机,让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来源,这是我们村两委一直在思考、探索的。”上金贝村党支部副书记兰文乾说,早在2007年,村两委就组织十几名村民参加厨房培训班,希望通过旅游业带动农家乐等其他产业发展,以此提高当地群众收入,为村民提供一条致富的道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

29岁的钟金辉得益于上金贝村两委组织的厨师培训班,如今在上金贝村经营“金贝农家乐”餐厅已有八年,目前每月收入有近2万元。“自家餐厅一次性可容纳70多人,节假日来就餐一般都要提前预定。”钟金辉表示,村里另外2家农家乐餐厅也是这般场景。

随着畲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上金贝村“旅游+农业”的体验式旅游方式愈加成熟,相继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下一步,上金贝村两委还将准备投入200多万元开发一条爬山步道,以此增加游客游玩体验感。

d

石后乡小岭村油菜花田游客如织 (资料照片)

乡土节庆引游客体验

“到赤溪插秧去。”2018年赤溪镇首届农民趣味体育运动会精彩上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为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添了一把“火”。

活动当天,挂牌接力、插秧比赛、五谷归仓、搬运柚子、扛甘蔗接力、保苗抗旱、拔河比赛……一个个充满“乡村气息”、贴近农村生活的竞赛项目,让游客们应接不暇。“今天的活动与平时的运动会大不相同,很有乡村特色,特别是插秧比赛,几乎就是以前农民生产劳动的场景再现,非常有感染性。”特意从城区赶来观看运动会的游客黄菊芬说道。

“这些项目都是根据平时生产生活特点设计的,既有竞技性又充满趣味性,乡土味十足。”赤溪镇群众吴前高兴地说,“过去咱们哪有运动会?这几年镇里旅游发展有了新思路,原来这些平时司空见惯的生产活动也能玩。”

据悉,本次农民趣味体育运动会旨在打造一个定期举办的农事、农耕、农俗趣味赛事,并基于赤溪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身份,多角度宣传推广“乡土节庆+乡村旅游”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在活动举办期间,还有文艺表演、5公里欢乐跑等活动同步开展。

乡土节庆搅动民俗游,用土味挣人气,这是蕉城乡村旅游的亮点之一。元宵节舞碗板龙是蕉城特色的文化习俗之一,每年都会引得许多自驾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往,带动当地乡村游的火热。“舞碗板龙是家乡最热闹的活动,一些在外的村民即使春节不返乡,元宵节一定要回乡庆祝。”蕉城市民李恒说。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曾经在山野乡村顽强生长的民情民俗,正悄悄走进现代生活,而充分挖掘包括传统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知识、民族文化遗产等传统“三农”旅游资源,运用市场行为给民俗节日、民俗文化注入富有活力的元素,则是尽快提升和发展民俗旅游的有效途径之一。

乡土文化为乡村铸魂

“蕉城的每一个小镇建设都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每到一处都有不同的体会。”趁着元旦假期,浙江游客马兵把蕉城的特色小镇玩了个遍,对于闽东乡土文化又多了几分了解。

历史文化名村文峰村,曾孕育了两位响当当的人物—— 一位是宋末元初闻名于世的著名天文学家、理学家、教育学家陈普,另一位则是清代爱国戍台名将黄礼鉁。村内保存有陈普祠堂、黄礼鉁将军旧居、仁丰书院旧址、举人宅等多处历史旧址,在修缮保护过程中,当地人用这一文一武两位名士的赤子情怀,和着这个村庄的悠悠古韵,弹拨出了最绵长的音律。

走进洋中镇东山村,随处踩一块石板,就会触动一个时代。黄墙黑瓦与红木门窗构建的民居,让街道如明清小巷,流连间仿佛可听“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小城故事”……“一镇一风情”,乡土文化的延续,让人与传统不再疏离。

走进霍童古镇,赞不完的传统作坊、能工巧匠,惊不断的霍童线狮、中华绝活,滚茶珠,舞线狮,听弹唱……这些从明朝至今盛开了几百年的光景,虽是旧时模样,却仍拒绝凋零。

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成为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今天,乡村的绿水青山已是人们寻求“诗意栖居”理想之地、健康养生的归宿之所,乡村中那些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田园村落、特色小镇将成为新财富积累的落脚点,乡村成为井喷式消费之地。

为此,蕉城区进一步摸清家底,发掘乡村文化资源,把每个村让人印象深刻的民间故事,可以展示乡村风采的非遗表演项目,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具有特色的传统节庆,让人难忘的传统风味小吃,令人有所触动的历史人物,体现传统价值观的族规家训等挖掘出来,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不仅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品质和文化气质,成为村民们永远守望的精神家园,更使“乡土文化”成为“乡土经济”,带动老艺人和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拓宽致富路,扩大文化消费、激活全域旅游,为乡村振兴积累起雄厚物质基础。

责任编辑:郑力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