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溪青狮:百年技艺 传承不息
赤溪青狮
舞狮表演
宁德网消息(黄璐 李锟 文/图)赤溪,位于蕉城区西部,紧邻雁乐溪畔。这里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雄厚,象征着平安与吉祥的赤溪青狮便“产”于此。从萌芽到发展,上百年来,这一技艺在这座古镇中不断升华,不仅构筑了当地的文化风貌,成为民众生活中的盛事,还由此衍生出一代代青狮传承人。从鲜为人知到如今的“非遗”,青狮的演绎离不开老艺人们的坚守。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日前,笔者来到赤溪镇青狮训练房时,一场精彩的青狮戏球正在上演:赤溪青狮第七代传承人吴振胜身着黄白相间武术服,双拳运气,步法敏捷,时而化掌为拳,时而以拳换掌,招式时而如细水长流,时而疾如雷电,令人眼花缭乱。其灵活的身法,细腻多变的招法也引得围观群众拍手称绝。
随后,吴振胜将狮球娴熟自如地腾空抛起,引得青狮腾空一跳,大步前行。它紧盯狮球,时而蓄势待发、时而灵动腾挪、时而矫健扑食,威武而又活泼。一系列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青狮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形态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逼真传神的表演,令人惊叹叫绝。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在赤溪镇,青狮更成为了延续至今的重要民俗之一。那么赤溪青狮又是因何建立而成?
相传,在清同治年间,赤溪村村民喜欢将纸扎而成的狮子拿出来相互媲美。清同治五年,南狮传承人郑仁炉、郑仁灶两兄弟从长乐迁徙到赤溪,将原来呆板单一的固定狮头变成惟妙惟肖的活动狮头,而后结识了赤溪内文拳始祖杨勤厚,3人将内文拳和赤溪舞狮相结合,并名为青狮表演,在赤溪镇上开馆授徒,传播青狮文化。
据青狮队队长郑明亮介绍,赤溪青狮狮身长约2米,高1米5,整个狮身重约9公斤,其中狮头重约4公斤,狮头、狮身、狮尾、狮足,是以 “竹蔑”为架,骨以四竹环,用布披裹,表演时分狮头狮尾二人配合,以武打(内文拳)为根基,以惟妙惟肖的模仿狮子形态为表演内容。
“这个狮身是按照之前从清末留下来的狮身进行翻新另外制作的,至今已有40多年,而狮头则需4年左右就要更换一次。”郑明亮说,赤溪青狮的四肢是和狮身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更考验队员间的默契配合。
“儿时正月里最期盼的便是镇上的舞狮了!”据郑明亮回忆,小时候,只要锣鼓一响,他身体里的血液好像立刻沸腾了一样。“也许就是那时起,就种下了一颗传承青狮的种子。”郑明亮说。
“舞狮看起来过瘾,练起来却并不容易,夏天是最难熬的。”郑明亮说,在高温下,还得穿着厚厚的狮衣,做各类动作,通常训练完衣服都能拧出汗水来。“但只要听到锣鼓响声,不管天气冷热,顶起狮头,整个人都有劲儿了!”郑明亮笑称,这便是青狮最大的魅力。
“内文拳是赤溪青狮的根基,想要舞狮,就得有强健的体魄和武术功底,动作要灵活敏捷。”郑明亮告诉笔者,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舞狮师傅,需在熟悉内文拳的基础上,再经长期的磨合训练。舞动青狮的艰难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据郑明亮回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年春节,其他的乡镇、村都会上门邀请青狮队去舞狮,一起热闹热闹。1984年,赤溪青狮队还应邀参加省群众业余文艺汇演,一度轰动福州城。
如今,赤溪青狮队伍里有20多名队员,他们之中年纪最大的已经75岁。如何传承,将青狮这一优秀民间技艺发扬光大,成为青狮队的首要任务。
“我们组织了一支更专业的舞狮队伍,走出赤溪,利用蕉城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让舞狮表演成为景区旅游的观赏节目。此外,我们还计划将青狮表演作为一门特色课,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更多的青少年接触青狮,了解青狮。青狮文化一定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对于青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郑明亮有着自己新的想法和新思路,他坚信,只有把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与发展创新相结合,通过自身的继承和更新,打造精品,迈入文化市场,并进行“输血”“加氧”,才能让赤溪青狮舞得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