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蕉城新闻

文旅档案:霍童古镇

2019-03-12 14:46 杨洋 整理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杨洋 整理)

霍童古镇

霍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西北部,距宁德市区47.7公里。

据霍童溪沿岸芦坪岗遗址考古发掘证实,至少在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痕迹。据《寰宇》记载,昔有仙人霍桐住霍桐山,在唐天宝六年(747年)改霍桐山为霍童山。隋末黄鞠离开中原避祸南迁到霍童,黄鞠在此定居后,将中原的农业文化、生产技术,尤其是水利灌溉引进霍童,奠定了霍童千年以来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从而使霍童谷地变成沃野千顷的人间乐土。

霍童溪自西向东贯穿整个镇域,自古是屏南、周宁两县木材、毛竹运输要道。其水纯风清水碧,远山近林,视野宽阔,超凡脱俗,有文人将桂林阳朔与之相比;霍童溪水深处可藏龙,水浅处鱼动鹭飞。两岸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文昌阁、黄鞠故里、邑坂八卦村等古建筑群。全国佛教重点寺院支提山华严寺位于境内。

霍童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生态乡镇。霍童镇还曾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福建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并入选中国美丽宜居村镇、十大最具影响力名镇。

霍童“二月二”灯会

霍童“二月二”灯会的由来,可追溯到隋朝年间。据当地史料记载,隋谏议大夫黄鞠为避隋炀帝迫害,迁徙咸村,后与早年定居石桥村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为报答姑丈情谊,就在每年农历二月举行灯会,活动的方式为白天表演踩高跷,傍晚举行纸扎、铁枝、线狮、舞龙等游艺。至明正德八年(1513年),按“二十里排”各甲办灯会,发展到霍童全村四境每境表演一个晚上,称为“小迎”;逢五年一轮,各境重复举行一次称为“大迎”。再后来又发展到霍童村四境各姓以“堡”为表演单位(如黄姓,即“黄堡”)参与,有灯兆丰年、天下太平之寓意。

霍童“二月二”灯会是为纪念先祖黄鞠迁徙开拓之功而演绎出来的节俗。在这里已延续上千年,充分保留了民间节俗的原生性,民俗特点非常鲜明,整体形式有如北方的庙会夜场。当地四境各姓除亮灯游行外,还将自己信仰的神像抬出游行,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灯会有一整套程序,体系完整具有独特的祭祀仪式和线狮、纸扎、抬阁、踩高跷等表演形态,以及附着其中的许多传说故事、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民间竞技,都是当地独特民俗风情的集中反映,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山乡风情之博览”。灯会不仅保留着自隋朝以来民间节俗的艺术特征,也集中体现了当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全面、完整、生动地保留了民风、民情,灯节融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较高的审美观,对研究地方传统民俗、社会历史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霍童线狮

线狮是通过绳索操纵狮子来表演各种动作,集文、武于一身,表演者站在台后提绳子,人距离狮子少则5米,多则超过10米;十数位线狮艺人得分成数组,每组中一人为主,其他人为辅,配合无间;舞狮者以不同的节奏或频率拉扯绳索,表演出狮子的各种动作神态;舞狮者不但要有熟练的技巧,更要有充沛的体力。

其表演有单狮(雄)、双狮(一雄一雌)、三狮(一母二子)、五狮(宁德霍童线狮一母四子)4种形式。线狮表演最早是沿途行进,边走边舞,后转为固定台表演。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实践性创造,线狮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能表演坐立、蹲卧、苏醒、伸展、登山等各种不同姿态,仅狮子戏球就有寻球、追球、得球等动作。狮子所有的这些动态表演,全凭艺人们集体的操纵和密切的配合加以实现。狮头制作每年也有变化,有憨态可掬的,有威武凶猛的,有俏皮伶俐的。制作的材料以毛线、麻绳为主,染上五颜六色。

2006年5月,霍童线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春节期间,霍童线狮代表福建省民间艺术,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2014新加坡“布海同心”妆艺大游行,这是霍童线狮团首次出国演出 。2015年10月18日,参与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开幕式表演 。2016年1月30日,北京卫视《传承者》总决赛第二期中,由霍童线狮、广东醒狮、泉州提线木偶组成的“三狮狂舞”组合,战胜由泰州石锁、津门大刀、嘉兴掼牛组成的“尚武之风”组合,获得了献演联合国的资格。

责任编辑:郑力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