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农业机械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咣咣咣……”随着齿轮声响,一筐筐沉甸甸的玉米,搭乘“轻轨”从山脚到达坡头。这部“轻轨”正是蕉城区石后乡定洋村种粮大户马茂泽今年刚刚投入使用的轨道运输机,轨道全长800多米。
定洋村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十分适合种植玉米。这几年,马茂泽建成一个占地280余亩玉米种植基地,然而基地建在山地上,农资运输始终是个大难题。
“化肥等农资都挺重,全靠人工搬运,费时费力,山里的路还特别陡,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今有了轨道运输机,省时省力还安全,预计节约人工成本50%以上。” 马茂泽说道。
马茂泽说,在轨道运输机购置上,有关部门还帮助落实购置补贴。目前,轨道运输机机头补助为农户省了一大笔资金。下一步,他还打算加大资金投入,继续铺设300多米运输轨道,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
眼下正是中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期,在蕉城区各地稻田里,人工劳作的身影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植保无人机。在农机手的操作下,植保无人机展翅盘旋,短短几分钟就完成飞防作业。
“今年,蕉城区大力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各地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我们合作社共有50多名农机手,在各乡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包括早稻收割、田间管理、统防统治等。”蕉城区三方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邱定栎说。
据邱定栎介绍,2017年3月,他们积极响应国家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号召,创办宁德市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探索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一站式”服务。蕉城区三方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成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年均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2万亩,既满足了周边农户的农机使用需求,也带动了不少农机手增收。
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积极有效运用各项惠农政策,着力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积极探寻粮食生产新技术,加快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2012年以来,我市累计落实农机购置补贴2.18亿元,共补贴各类农机具15.88万台,受益农户近7.56万户次,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连续多年快速提升。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陈容
编辑:陈娥
审核:林翠慧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