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蕉城新闻

飞鸾观察 | 碗窑:泥与火不朽的“碗作”年轮

2023-06-14 17:19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柔和的海风

卷起细碎的浪花,拍打着

碗窑村4500米的滩涂岸线

潮汐之间,中国南方千年碗作文化的活化石

依然完美遗存

……

这个曾经以粗厚瓷碗生产技艺,养活了祖祖辈辈从闽南迁居而来的先人,并代代繁衍至今。

曾几何时,村巷瓦砾间的窑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进化”为当地文化之“魂”。初到小村,我们惊奇地发现,它的故事很多很长。

碗窑村,一个宁静的不被时光打扰的小天地,这里的村居沿路而建,面朝大海,背靠青山,花开花落间与潮汐相伴。

碗窑,因制碗烧龙窑而得名,与世界良港三都澳毗邻,是典型的闽南“方言岛”。祖辈由闽南迁居至此,主要姓氏为黄、罗、蔡、吴、叶等。

小村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信步在曲折迂回的巷陌之间,一座座由窑盒垒砌而成的房屋总是在不经意间闯入眼帘,圆形的“碗”交叉堆叠而成的墙体,远远望去,墙体犹如麻绳编织的艺术品。

这种采用烧窑的匣盒建成的老屋,当地人称之为“匝盒屋”。抚摸沉沉的窑盒,阅读沉沉的旧时光,辗转流年,依然不改其终日如一的独特风韵。

梳理碗窑的碗作脉络,要从宋朝说起。宁德制瓷业早在宋朝就出现于飞鸾镇,距今已有七八百年时光。

明末崇祯年间,碗窑的先祖们带着当时先进的制瓷技术,由闽南泉州一带迁居于此,开创窑业。

康熙、乾隆年间,陆续大量人口扎根于碗窑从事烧窑手工业。

李在定摄

十九世纪(1899年),三都澳门开埠,迎来了碗窑村陶瓷的鼎盛时期。当时,宁德的茶叶经由三都澳港口运出,碗窑成了港口中转站。在海洋运输过程中,又需要重器皿来压仓,碗窑的瓷碗因其厚重成为了首选。茶市的繁荣带来了物品流通空前的繁华,瓷碗的输出同样为欧亚大陆所喜爱。一条茶路连接了欧亚大陆之文明,中国东南海上“茶叶之路”的形成,让作为中转站的碗窑冠上了“小香港”的美称。

一时之间,碗窑瓷业迅速发展,产品内销福州、宁波、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外销欧亚大陆、东南亚一带国家,成为闻名遐迩的陶瓷之乡,最繁忙时期,村内有龙窑达36透(座),龙窑形如其名,像一条龙斜卧在山坡上,给村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村中黄氏中西合璧的建筑就见证了这段繁荣历史。

到了清末时期,碗窑曾出现大小一百多座制瓷作坊,形成了宁德最早的工业雏形。建国以后国营瓷厂不仅向周边县市传授了制瓷工业,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宁德工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国营瓷厂在上世纪90年代倒闭,但是村中大多数村民还掌握着熟练的手工制瓷工艺。

那么,这个村庄,为何要用碗盒来砌房子?

据史料记载,明末崇祯年间,碗窑的先祖们迁居后开创了窑业。碗窑村紧挨山海,祖先刚迁入时,没有生产工具,既不能加工石头,也无法生产砖块,造房子时怎么办?

聪明的祖先变废为宝,采用窑厂废弃的碗盒,这样的奇思妙想,造就了碗窑“匝盒屋”与众不同的迷人气质。

碗盒,是烧制瓷碗用的外盒,在烧制的过程中,经过约1500摄氏度高温的淬炼,且用过两三次就要废弃。

用碗盒砌民房,又因碗盒中空,墙体由里外两层碗盒砌成,隔热、隔音效果好,有冬暖夏凉的效果,不仅体现了民间工匠精湛的手工艺术,这样集中连片,又巧夺天工的“匝盒屋”,更是全国少见,闽东独一。

在“匝盒屋”的那些年代,“栖身”是第一要素,没有一个合适的安身处,又怎么追求更高的奢望?

于是,在十九世纪物流繁华之后,古民居“梅花五厝”便陆续诞生。

“梅花五厝”始建于清代的五座古厝,是目前碗窑村保存最为完好又具有深厚闽南文化底蕴的古厝,为当时蔡氏五兄弟共同建造。

由四座巨大的古宅子,围着中间一座,呈现一朵梅花形状,象征五兄弟同心协力,其中最大的宅院有108间房间。

不仅如此,在短短数十年间,“梅花五厝”周边又陆续盖起了大木房四十余座,很多民居大门上挂起“贡元”大牌。

如果用飞鸟的角度俯瞰,犹如一朵盛开的梅花,明清建筑风格,院落宽敞,雕花精致,布局考究,既有浓郁的闽东地方建筑特色,又杂糅了闽南建筑风格,特别是梁枋、托梁、雀替、斗拱间的彩绘,复杂多变、气派非凡。

纵观碗窑古民居,又以清新秀雅、宛如水墨画般的艺术风格,在闽东民居体系中独树一帜。幽静的天井、高高耸立的马头墙、淡雅的黑白色调,还有精美的砖、木、石三雕,共同构成了民居的重要特征。精湛的雕刻工艺除了在“梅花五厝”民居中随处可见,在其他古民居中亦可看到,如梁、枋、斗拱、雀替上的雕刻,可分为浮雕、透雕、线雕等,精美的木雕与民居粉墙黛瓦的清丽形象组成一幅淡雅自然、质朴无华的画卷,向世人展示它的美。

目前,碗窑村现有清代大型建筑十余座,保存完整。这些古民居,既有浓郁的闽东地方建筑特色,又综合了闽南建筑和西洋建筑风格,与闽东山区的古建筑形成了强烈对比,给人以复杂多变、气派非凡之感。

在日益喧哗的今天,碗窑的“匝盒屋”“梅花五厝”、中西合璧的晚清建筑、闲庭小院的悠然,满足了我们对于一个城市文化符号的所有幻想,似乎听到了文物在海风中的传信呐喊。

对于加大碗窑古村落整体性保护力度,飞鸾镇党委书记黄杨清有自己的规划和设想:碗窑村的地理位置优势凸显,对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将加大碗窑古村落整体性保护力度,规划陶瓷摄影旅游文化创意园,促进文旅结合,改善基础设施,打造海上走廊风景带。同时,发挥碗窑村作为三都澳旅游中转站的地理优势,与多部门合作,打造摄影游客集散中心,吸引摄影爱好者,带来新机遇。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不仅如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战略中,飞鸾镇将以国道228的建设为契机,以碗窑传统古村落的申报为重点,连接新飞路建设,规划形成“碗作文化海上走廊风景带”。

同时,毗邻在建的大黄鱼产业园,已被纳入三都澳大黄鱼特色小镇规划的研究范围,计划利用碗窑村现有人文景观资源,合理开发古村落旅游,并结合龙窑遗址,利用规划区北侧俊杰瓷业,适当发展制碗作坊,增强游客的体验性与趣味性,开发古窑体验类旅游产品。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记者 郑承东 孙伏明/图  林翠慧 周邦在/文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