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解决农村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在选人、用人方面蕉城区制定了《蕉城区选聘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实施方案》,全区各乡镇(村)在外企事业单位专技人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优秀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等,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由组织部门牵头,区驻沪党工委、乡镇党委具体落实,通过“一对一”对接,鼓励有意愿的人才“回村”担任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
这项制度,不仅利乡,也给了广大在沪党员、乡亲乡贤,提供了一个回报桑梓的途径和舞台。今年初,张雄接到了区驻沪党工委书记谢基文的电话,邀请他加入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行列,张雄欣然、愉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资料图
张雄自幼在蕉城生活、读书,曾在原洋中公社凤田大队插过队。恢复高考后,成了首届大学生,同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期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留过学,在英国格拉斯歌大学当过访问教授,专业是建筑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并主持过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近期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已有多项科技成果在福建省境内落地实施。在厦门市、漳州市和三明市有与大型企业合作的产学研基地。
“至今没有与宁德、特别是蕉城的企业合作,没能报效过养育的故土,一直是埋在内心的愧疚。”张雄心中的遗憾,现在有了却心愿的地方。展开调研是他工作的第一步,深入认识地方资源了解地方需求,发现和挖掘地方市场和优势。通过“引智”把生态环境材料、良田改造等技术项目带回家乡;通过“引资”推动中药材、甜菊叶等适合蕉城农村的种植项目落地。“同时要发挥自己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原所长的资源优势,为养育过自己的这方热土引入更多的人才和项目,履行好作为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的职责。”张雄笑着说。
近年来,蕉城区坚持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第一资源”,积极拓展乡村振兴指导员用才机制,累计下派指导员109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之源。乡村振兴指导员面向的是体制内领导干部,特聘指导员则打破了部门、行业、体制等壁垒,突破地域、身份、专业等界限,有利于把方方面面的人才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使用起来。
这样的措施,就是要让特聘指导员因地制宜找准各发展定位和追赶的目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探索形成“精准选才、因村用才、以农留才、以业促才”的乡村人才振兴的蕉城经验,从而推动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