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大岭村:送福下乡暖意浓
雨雾漫山,春寒料峭,蕉城区石后乡大岭村村委楼里却是“暖意浓浓”。2月25日,正月十六,在市乡村振兴促进会举办的“送福下乡”新春座谈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老科协第二届理事会会长林坤华,市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魏福根与村干部、村民、海外侨胞围坐一堂,为乡村发展、群众增收找路子、谋良策。
“产业发展存在哪些瓶颈?”“作为省级旅游村,大岭要保护好石壁岭古道、黄隐公祠堂等历史古迹、古建筑。”“新的一年要持续推进茶园配套设施建设”........在大家的一言一语中,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逐渐清晰。
大岭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虽有一方“好风景”,但随着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和大量的抛荒地。
“青山绿水就是最好的财富,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为大岭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扎下殷实的基础。”大岭村党支部书记黄银义说。黄银义是土生土长的大岭村人,1998年他从部队退伍后,长期在外地工作,一次回乡探亲,发现家乡发展严重滞后,便萌生了返乡创业,带领村民致富的想法。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在林坤华、市农科所以及乡政府等一批“智囊团”的指导下,黄银义带领村干部探索“五方共建”新模式,大力发展茶产业。“‘五方共建’即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项目土地;区乡投集团主导,对接金融机构获取支农资金,实施茶园开发;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宁德分行提供资金保障;区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牵头组建科技服务团队;盛世大翔茶业负责茶叶加工、市场销售。‘五方’各尽其力,实现从茶园开发、茶山管理、工厂加工到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协作。”黄银义介绍。
荒地变茶园,托起乡村振兴“金叶子”。据悉,大岭村白茶产业园示范基地规划1300亩,一期建设256亩,统一按照标准化有机茶园模式进行高水平建设和管理,带动留守老年村民就业增收,预计每年可为大岭村增加村财20多万。
夜色将近,热闹的座谈会不知不觉接近尾声,窗外烟花绽放,鞭炮响起。黄银义从林坤华手中接过承载美好祝愿的福字,向“老干部”“老领导”们多年来的悉心帮助表示感谢。
“‘五方共建’促振兴,一路樱花满目春。”魏福根有感而发。新的一年,大岭村将继续谱写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朱灵塬 文/图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