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屏南新闻

屏南贵溪:金融扶贫探新路

2015-10-07 21:29

落户贵溪村的兰花种植基地。

  宁德网消息 (记者 吴道锷 文/图) “作为全国第二批3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屏南县多年探索取得的重要经验就是构建扶贫融资平台、实施小额信贷精准扶贫,信贷扶贫资金通过这一方式无一例外地到达贫困农户手上,达到‘真扶贫、扶真贫’的目的。”《精准扶贫开发融资模式》的课题负责人、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中心支行副行长詹东新,在以屏南为样本的调查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2007年,屏南县成立了非盈利性公益社团组织——屏南县小额信贷促进会,就是一个地方政府搭台、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至2014年底,这一平台累计担保贷款1.93亿元,受益农户7125户。

2014年,棠口乡贵溪村被屏南县列为第四批2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

精准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指导农户使用互联网。

 精准识别

  贫困农户档案一键知晓

今年7月刚从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连锁经营专业毕业的余玉梅,现在是贵溪村精准扶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余玉梅在电脑键盘上一点鼠标,连接电脑的大屏幕显示屏上便出现了全村的档案资料,再点击户主姓名,其家庭人口、家庭收入来源、年收入情况、子女就学状况等一目了然。输入贫困户关键词搜索,屏幕上就出现了全村25户贫困户的姓名。

“这些农户信息资料由村干部负责收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录入。由此建立的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县、乡、村三级联动平台共享。而贫困户的确定,需要贫困户自己申请,村委会核实,最后由小额信贷促进会批准。”屏南县委农办主任胡小青介绍。服务中心除了完成农户信息采集外,还建立了贫困户贷款担保评级授信资料库。这个资料库实行实时更新,以确保信息的准确。

由于资料完整,在这一平台上,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困难计生户等农户身份可以得到精准识别,为扶真贫建立了扎实的基础。

作为三级联动平台基础的村级服务中心,经过多年的摸索,现在已经整合成为融技术培训、信贷服务、政策咨询于一体的平台。每年两次的农业技术培训、帮助贫困农户申请小额贷款、利用全国“12316”云平台为农户提供涉农政策咨询、开展电子商务服务等综合性的服务平台。

“这种村级服务中心,每个乡镇都有,目前全县已经建立了30个,在两年内,还将建成50个。”胡小青说。

叶维健正在整理收购的果蔬。

精准帮扶

  农户脱贫方案量身订制

正在整理蔬果的叶维健停下了手中的活,伸出右手告诉记者,自己的五根手指都不能弯曲。在多年前一次从事食用菌加工时,叶维健的右手指被机器绞住,手术后接活,但却不能自由活动了。

不能去田里劳作,便与村里的另外两名亲戚合伙,叶维健干起来了蔬果收购批发业务。最早,他去银行贷款用作流动资金。后来村里开展小额信贷后,他与两名合伙人组成互保组,申请县小额信贷促进会担保的自助可循环贷款。“手续简便、利息负担低。”叶维健说,他们三人每人都是5万元的额度,合计15万,已经可以满足收购蔬果的流动资金需求。

自助可循环贷款就是屏南县小额信贷促进会联合金融机构针对贫困农户推出的信贷产品。一次申请、三年有效,在授信限额和有效期内,农户可以循环支用贷款用于经营周转,方便并减少了贷款户的利息负担。

正是得益于小额信贷的帮扶与自己诚信经商的理念,叶维健与他的两个合伙人将一年的蔬果销售产值做到了300余万元。三人平均每年的收入都在7万元以上。依靠这一收入,叶维健将自己的三个子女送上了大学。

2014年,贵溪村还有6户贫困户在小额信贷的帮扶下脱贫了。

2015年,贵溪村的贫困户减少至25户。

屏南县在多年的实践中,为小额信贷的农户摸索了信贷资金投入的三种模式:信托分红模式,贫困户将资金、土地委托扶贫小额信贷服务中心及县小额信贷促进会认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保底分红,并承担还贷责任;承包管理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一规划项目、统一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统一承包土地、统一建设农业设施、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提供营销服务,根据贫困户的意愿和能力将项目分割给贫困户承包管理,自负营亏;合作服务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提供贫困户富余劳动力就业,为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保姆”式服务。

 精准管理

  产业扶贫带动农户致富

引进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带动,正促进屏南县扶贫实现从“漫灌”到“滴灌”的改变。

福建扬帆农林实业有限公司贵溪食用菌生产基地面积42亩,总投资700多万元,已建成银耳专用栽培房286间,培养室36间。如今已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单批栽培“劲帆”银耳超百万袋公司,屏南县首家无公害产地、农产品认定的企业。

经过几年的磨合,扬帆农林实业有限公司已成为带动贵溪农户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公司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对接模式,实行“聚+分+聚”的生产方式,即把现有的零散菇农聚集在一起,由公司统一生产菌包──聚;而后分配到菇农承包管理──分;最后由公司统一收购──聚。这种生产方式解决了农民想种菇而找不到专业生产菌包的工人、设备。出包后承包给菇农管理,责任到位,让菇农更加放心及用心管理,最后由公司统一订单收购,切实解决了菇农销路问题。“这样,就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风险,实现了公司和农民的互利共赢。”公司总经理江承昨说。

为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园区(基地)+农户”产业带动扶贫方式。近3年来,屏南县建立了5个产业扶贫示范园区,3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带动贫困户500多户,授信担保贷款3000多万元。

为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参与农村扶贫。屏南县每年培育评选6家以上“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示范社”,每社补助10万元。对每年能够帮助15户以上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申报项目和补助。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期间,对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返乡创业大学生,按每扶持一户补助2000元的标准安排补助。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安排就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户,按照带动一户安排2万元贴息贷款的标准,最高支持贴息贷款20万元。

“‘贷款跟着产业走’是屏南县实施精准扶贫服务管理中摸索出的基本经验。金融扶贫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帮助贫困户筛选增收项目,提升发展能力,巩固脱贫后劲。”屏南县委书记程树平介绍,屏南县将千方百计确保2018年与全省、全市同步实现2975户、1.038万人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记者手记

  金融扶贫的成功实践

小额信贷促进会是屏南县在扶贫工作中探索出的一条有效途径。8年来,数以千计的贫困农户在小额信贷的帮扶下,成功脱贫。

在今年上半年,屏南县小额信贷促进会推介担保小额担保贷款5800多万元,累计推介担保小额担保贷款近2.6亿元,无不良贷款,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促进会+”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从机制上实现扶贫小额贷款全覆盖。

真扶贫、扶真贫正是精准扶贫的要义所在。屏南县的扶贫实践说明:只要你用心去做、去摸索,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就会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有效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郑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