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屏南新闻

屏南:每一分钱,都花在脱贫的刀刃上

2015-12-07 10:06 来源:宁德网

宁德网消息 劳动力强的农户有发展机会,劳动力弱的家庭也有办法增加收入,屏南县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实现扶贫效益可持续——

2008年,屏南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试点县。2014年11月,屏南成为全国第二批3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承担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在扶贫开发的试验田里,如何做到精准,实行能造血、见实效、可持续?

金融扶贫成为突破口。屏南搭建从县到村的小额信贷三级联动平台,实现金融扶贫不出村;创新推出三种金融扶贫模式,让有劳力和劳力弱的家庭都能享受到金融活水带来的可持续扶贫效益。

贷款跟着产业走

近日,笔者来到屏南岭下乡横坑村,10多亩由屏南瑞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当地村民合建的葡萄园长势喜人。

“这10多亩葡萄园,公司前期投入约20万元。村民加入合作社后,把每人5万元的小额贷款借给企业使用,企业支付利息,并无偿提供基础设施、肥料和技术辅导等,村民出工打理,前3年的产出完全归村民所有。”公司负责人倪亨代说,目前大约有10户贫困户加入。

县委农办主任胡小青介绍,信贷扶贫有三种模式,即合作服务型、承包管理型、信托分红型。瑞恒与贫困户之间属于合作服务的模式,即经济实体优先提供贫困户富余劳动力就业,为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保姆”式服务。村民不但获得了种植和劳务收入,还学到了技术。后期还可以成为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目前,屏南已有3个经济实体加入这种模式,带动50户村民。

对致富能力更强的村民,屏南设计了承包管理型的金融扶贫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一规划项目、统一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统一承包土地、统一建设农业设施、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提供营销服务,根据贫困户的意愿和能力将项目分给贫困户管理,自负盈亏。

长桥镇半圳村的茶树菇专业合作社就采用这种模式。该村200多户村民大多从事茶树菇栽培,原先都是大家自己搭简易棚,浪费土地资源,产量也不高。两年前,村民何韵辉发起成立合作社,出资建设标准化菇房,再把菇房承包给村民经营。去年底,合作社6名成员共同出资,已完成50个标准化菇房建设。

村民何道齐在上一轮种植中尝到了甜头,今年发动家人又租了4间菇棚。“进驻标准化菇房虽然要花租金,但每个菌包产量可以达到原来的两倍,质量和售价也比原来高,算下来效益高多了。”他说。

“贷款跟着产业走,是屏南金融扶贫的基本经验。”屏南县委书记程树平说,通过整合资源,县里对食用菌、高山蔬菜、竹业等10个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建设10个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将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园区建设成扶贫对象创业就业的载体和服务平台。目前,已建设5个产业园区,吸引30个经济实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了600多户贫困户发展,促进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贫困家庭全覆盖

有了以上两种金融扶贫模式,拥有劳动力的家庭获得了发展机会,但劳动力不足的贫困家庭怎么办?

屏南进行大胆尝试,创新了信托分红的产业扶贫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贫困户将小额信贷资金委托产业扶贫服务中心认定的经济实体经营,连续3年,每年享受15%以上的分红,农户分红收益再投入自主创业或留在经济实体经营。

50岁的郑贵生是棠口乡贵溪村的贫困户,父母和妻子均得了重病。他耕种家里的4亩地,一年纯收入约1万元,但3人的医药费让他难以承受。今年,村支书陆万建建议他加入信托分红,以小额贷款5万元入股村里的兰花基地。今年8月,5万元小额贷款已按协议委托白水洋兰花有限公司经营,企业向他支付每年24%的分红。扣除利息,再加上县里2500元的贷款贴息,他明年可获得超过1万元的分红。目前,贵溪村已建档的26户贫困户中,有16户加入了这种扶贫模式。

据悉,这种信托分红模式通过资金、土地等信托管理,一般贫困户年均增收在5000元以上。目前,屏南已有15家企业加入这种模式,涉及到兰花、葡萄、食用菌、酿酒等产业,带动贫困户310多户。

为实现扶贫小额贷款全覆盖,屏南已建立起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三级平台,实现金融扶贫不出村,即建立一个小额信贷促进会、一支金融协理员队伍、一批村级金融服务站点、一套贫困户信贷信息档案、一个金融服务信息互动网络、一笔扶持资金,构建起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基于该平台,贫困户办理5万元以下贷款,当天就可放款。

多重保障保安全

金融扶贫引来“活水”,但是,如果村民或企业种植和经营亏本,产生不良贷款怎么办?

“村民贷款,大多用于种植菇类、板栗和蔬菜,风险不大。如果真的有一时难以还款的村民,我们有过桥周转基金帮助临时渡过难关。”胡小青说,金融扶贫运转几年下来,还没出现不良贷款。

对企业来说,加入小额信贷扶贫的企业均通过严格的考察,并有相应的抵押。以白水洋兰花有限公司为例,经考察,公司属龙头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低,产品市场前景较好,符合信托分红经济实体的条件。

同时,为降低信贷风险,屏南在建立起较完善的农户信贷信息档案的基础上,通过农户出资、财政扶持和社会资助等渠道,筹集1600万元资金建立担保贷款风险金;对2万元以上的小额贷款实行农户向促进会反担保的措施,贫困户通过自然人信用担保、林权抵押担保、土地经营租赁质押担保等10多种方式向促进会提供反担保。今年1至7月,该县为贫困户推介担保小额贷款6500多万元,累计推介担保小额贷款达2.7亿多元,基本做到贫困户小额贷款需求全覆盖,并实现推介担保贷款回收率100%。

“有了这些金融扶贫模式,贫困户在屏南都有发展机会,这是现阶段农村金融扶贫的有益尝试。”胡小青说,接下来,县财政将每年预算安排精准扶贫专项资金40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1000万元,争取信贷资金5000万元,整合强农惠农政策资金,加大精准帮扶投入,以确保2018年实现2975户、1.038万人稳定脱贫。

换穷貌、改穷业、挪穷窝、拔穷根——

屏南农村综合改革这样改

“硬骨头”,怎么啃?

屏南是福建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08年,屏南被省农办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试点县;2014年11月,经农业部等13部门联合批复,屏南成为全国第二批3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承担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任务。

按计划,屏南将围绕“换穷貌、改穷业、挪穷窝、拔穷根”,从精准扶贫三级平台建设、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产业扶贫、造福搬迁易地安置、社会扶贫等5方面有序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用5到6年的探索实践,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东部扶贫模式。

任务艰巨。先要找到需要改革的问题症结,寻找突破点。

屏南县委书记程树平介绍,该县在扶贫开发和贫困户稳定增收方面,遭遇一系列挑战:传统养殖业面临生产要素相对匮乏和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双重挤压,其生产项目成本高、抗风险能力低、增收可持续性差的弱点日渐暴露。因此,挖掘适合贫困户增收的产业和生产模式成破解增收难亟待解决的问题。

屏南农民收入逾六成来自农业,逾三成来自打工,财产性收入仅占0.2%。不难看出,目前剩下的贫困户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扶贫要有“硬本领”。

如何破题?屏南人开启先行先试的改革创新,实行领导和单位挂村、资金项目扶持、扶持集体经济发展、企业结对帮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党建扶持等“六到村”,干部挂户、龙头带动、造福搬迁、信贷扶持、能力培养、社会保障等“六到户”措施,实行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

今年,屏南探索出整合培训、信贷、政策,规划建设产业扶贫园区和龙头带动扶贫利益联结“三位一体”产业扶贫机制。按这种模式,屏南建5个产业园区,吸引30个扶贫经济实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600多户贫困户发展,促进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活水”,怎么引?

在屏南县棠口乡棠口村,贫困户周修船刚收完本季的滑菇。“今年又贷了5万元用于扩大生产,滑菇种了4万袋,白木耳3万袋。”

2009年,他得知县里成立了小额信贷促进会,村里也有协理员,可提供低息贷款,就有了贷款种菇的念头。“我种过十几年的菇,县里也扶持发展种菇业,我想能不能贷点钱做这行。”

于是,他找到村主任兼协理员周为团,提交了相关资料,再由村镇干部提供担保,很快拿到2万元贷款。当年他种下9000多袋白木耳和1万袋滑菇,赚了几万元。

“小额信贷让我起步了,现在我的信用级别高了,还清上年借款后,每年可贷5万元用来扩大生产。”周修船说,现在他每年约有10万元收入,建起了新房,女儿也上了大学,生活越来越好。

在周为团手中,为村民提供的担保已达700万元。据屏南县委农办主任胡小青介绍,像周为团这样的协理员,全县共有410人。

屏南县在成立社团法人屏南县小额信贷促进会的基础上,乡镇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乡镇干部专门负责金融扶贫工作;村级设1至2名协理员,建立“促进会+”金融扶贫模式。

“贷款跟着产业走,是屏南县金融扶贫的基本经验。”程树平说,屏南县创新扶贫小额信贷担保机制,历经7年探索实践,累计担保贷款2.6亿元,基本解决了农户30万元以下贷款的贷款难、担保难问题。

据悉,屏南金融扶贫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并被列入全国66个金融扶贫示范县之一,在内蒙古、湖南、河南等地以及省内19个县(市)推广。

创新,如何可持续?

屏南综合改革试验,如何做到可持续?

金融扶贫,有规避风险机制才可推广。胡小青介绍,屏南通过农户出资、财政扶持和社会资助等渠道,筹集1600万元建立担保贷款风险金;对2万元以上的小额贷款实行农户向促进会反担保措施,贫困户通过自然人信用担保、林权抵押担保、土地经营租赁质押担保等10多种方式向促进会提供反担保,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改革创新,建立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才能长久。目前,屏南采取公共服务与市场取向相结合,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扶贫办负责县域扶贫事务的主协调和扶贫信息服务,协同财政、审计建立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机制。参与扶贫的社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公平机会获得组织孵化、项目财政支持,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进行资源激励。政府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涉及扶贫的事务性工作、辅助性职能移交、授权给社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整合各项资源,创新才能更有效。为避免出现试验项目与部门业务“两张皮”,该县分解落实试验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试验区办公室协调下推进试验项目,并将试验项目与部门业务工作相衔接。

同时,该县对一时突破不了的政策,采取过渡性措施,稳妥开展试验,大力争取农村信息化、电子商务、现代农业、扶贫开发、贷款贴息、支农再贷款、村财增收等政策。当地还广泛推动社会组织参与试验区建设,组建产业扶贫协会,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工作的纽带和桥梁,着力推动产业扶贫。

目前,屏南县已将县域发展与精准扶贫联动推进,坚持“县域发展带动精准扶贫,精准扶贫促进县域发展”,从更高高度规划实施改革,让改革发挥更大影响力。

 

责任编辑:吴圣锦

关键词

扶贫 屏南 贫困户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