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屏南新闻

屏南寿山白玉村:幸福生活扑面来

2016-04-05 08:54 来源:宁德网 张尚瑶 游璐 陈新云

位于屏南县东大门的白玉村六斗自然村一角。

位于屏南县东大门的白玉村六斗自然村一角。

六斗自然村和闽台兰花基地。

六斗自然村和闽台兰花基地。

白玉新村。

白玉新村。

宁德网消息(张尚瑶  游璐  陈新云)3月18日,车出屏南县城,沿着屏宁二级公路行驶半小时,便到了绿水青山环抱的寿山乡白玉村六斗自然村。

一幅美丽乡村景象如约而至,幸福生活扑面而来。村边,一棵棵绿树环绕的巨石上雕刻的“清新寿山欢迎您”,尤其惹眼;村中,一栋栋粉饰一新连排的农家别墅,分外靓丽。村外,一座座大棚里兰花盛开,引人驻足。“易地扶贫造福搬迁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乡亲们的生活。”该乡党委书记章诗谊说。

六斗村的前世今生

“过去,六斗自然村只有两座简易的搭盖,破败不堪,孤零零立在狭窄的柏油路边。如今,这里都变成了新房。”该乡党委副书记张元产指着说,2014年,乡里精准实施易地扶贫造福搬迁工程,让这里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我做梦也没想到,今生今世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雨天再也不用担心山体滑坡、房屋倒塌了。”作为造福工程的受益者,64岁的陈发凤坐在自家楼房里,敲打着厚实新房墙壁,乐哈哈地说。

30年前,陈发凤与独生子彭李宝告别了前溪尾那栋摇摇欲塌的百年老屋,举家搬迁到六斗桥头。“当年的住房,就吊挂在这山坡上,一共就三户人家。那次下大雨,突发山崩,房子是没事,但现在想想都后怕。”陈发凤说。

2014年,由乡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立面改造、统一铺设巷道。陈发凤拿到了8.5万元的补偿款,盖起了占地72平方米、三层半的新房。 “政府好啊,从今年开始,每年给5300元低保补助。不然哪能过上这好日子啊!”陈发凤想起过去种种不容易,如今住上了新楼房,不禁眼眶湿润。

“我家也是从前溪尾搬来的,我和发凤是几十年的老街坊啦!”说话的村民叫钱金玉,今年66岁,一家十口人,两个孩子常年在外打工。老人对当年房子搬迁的事还记忆犹新,笑着说:“要是没有政府补贴的三万元,家里也不可能盖两栋新房。”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此后,通过造福搬迁工程,六斗村吸引了牛坪厂、白玉村等附近村庄十几户农民纷纷迁居六斗村,住进了人人羡慕的新房。“街道两边有26栋新房、28户人口,乡里乡亲住上了新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钱金玉乐呵呵地说。

“六斗自然村原本小而弯的通乡柏油路,现在变成了平坦的二级公路。”张元产喜滋滋地说,乡里将加大扶贫力度,利用六斗村的区位优势,扶持村民做大做强高山蔬菜、农家乐这些特色产业,拓宽其收入来源,让大家能够“稳得住、能致富”。

陈凤贵的“香格里拉”

六斗村隔河相望的是白玉主村。陈凤贵的“香格里拉”汽车旅馆是这里最为有名的。

白玉村是宁屏二级公路进入屏南县的第一个建制村,被誉为“屏南东大门”。目前,正在施工的“东大门”项目总投资800多万元,占地70多亩,涉及民房立面改造、生态防洪堤和景观改造等工程,美丽清新的屏南东大门形象充分展现。

可是,2005年,该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村里青壮年苦于找不到适合的生产项目而纷纷外出谋生。孤寡老幼守着村庄,房屋残破不堪,村巷道路崎岖不平,是典型的省级贫困村。

2010年,白玉村启动新村项目,45幢新型农民住宅拔地而起,整齐划一的规划不仅提升了村庄形象,也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农家乐”旅游。

在白玉村众多的农家乐中,陈凤贵夫妇的“香格里拉”汽车旅馆是最具特色旅馆之一。为了谋生,17岁那年,陈凤贵离开了贫困的村庄,外出打工。在长达30多年的打工生涯中,他开过杂货铺,当过货车司机,甚至还做过面包师。经过多年打拼,虽然夫妻俩在厦门买了房,但他心中始终放不下家乡故土。

2012年,在得知家乡实施造福工程、建设美丽新村后,陈凤贵毅然卖掉厦门的房子,回到村中盖了一栋3层的小康型住宅,搞起了极具特色的农村汽车旅馆。

2013年5月,在屏南旅游旺季到来之前,陈凤贵的汽车旅馆也对外营业。陈凤贵给旅馆起了一个颇有气势的名字“香格里拉”。

“旅馆最大的特色就是住农家屋,吃农家菜。”陈凤贵说,为了让旅客住得舒心,客房内不仅有电视、空调、热水器,连WIFI都装上了。而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旅客能够吃到新鲜地道的农家菜,他和妻子还在村中搞了一个小菜园,种上各类蔬菜、瓜果。

如今,陈凤贵的特色汽车旅馆在当地已颇有名气。“生意最好时,汽车旅馆的月收入高达1万余元。”陈凤贵笑着说。2015年,白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1元。

闽台兰花基地的高新农业

在白玉村,更引人注目的是闽台兰花基地。白玉村除了拓展生态旅游产业,还将主意打向了高新科技农业。

2011年,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上,白玉村与台商企业森源兰蕙公司签约,引进科技产业——闽台花卉合作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为2000万元,计划建成“1个组培中心(白玉村)、10个炼苗大棚(寿山乡)、100个养兰基地、1000个推广兰棚的“兰花种养联合体”,实现农业转型升级。

2012年11月“闽台国兰种兰组培研究大楼”正式投入运营,现已培育“无菌瓶苗”6万瓶,兰花40多万株,完成了20亩温室大棚的建设,在前圪村流转70亩土地建设兰花智能温室大棚,可容纳20万盆兰花,年收入达500万元。

这一高新科技农业项目的落地,不仅填补了宁德兰花产业的空白,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参与兰花生产,吸引农村劳动力就业,也有效促进地方现代农业的发展。

“我在兰花大棚打零工,每天能拿到150元。”46岁的韩贵清说:“我是计生户,一个女人家又没啥劳力,以前在家辛苦点的农活都干不了,基本没什么收入。”如今像她一样在“闽台国兰组培中心暨推广基地”打工的村民有数十名。

造福搬迁、扶贫攻坚、精准发力,让下山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前,白玉村提出的“打造绿色生态村庄、建设白玉小康新村”,实施科技兴村带动村民、村财双增收的典型经验,在省、市级扶贫重点村中推广。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白玉村 陈凤贵 兰花 陈发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