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为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
千乘桥风光
宁德网消息(张尚瑶 陈孝眷 甘叶斌 文/图) 屏南县地处我省东北部,长期以来因为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一直未被世人所关注。然而,这个内陆山区小县却隐藏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5A级景区两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12个、国家级文保廊桥3座……从去年开始,屏南县通过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知名度,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
红色遗址育后人
清明小长假期间,位于屏南县棠口乡的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前人来人往,有些是来祭祖的先烈后人,更多的则是参观红色遗址的游客。
家住宁德市区的张女士特地驱车两个多小时,带着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前来参观。张女士告诉笔者,今年儿子要参加中考,希望通过接受红色教育,让儿子更懂得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年的新四军三支队六团战士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他们北上抗日以后,先后参加夜袭江苏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淞沪战斗等,立下赫赫战功。现在这1380多位革命先烈的名字就印在纪念碑的背面,大家可以参观一下。”一名带队的旅行社导游,正向组团前来的游客介绍着纪念碑的由来。当地人也不时地向游客们介绍,“这些老六团官兵中,抗战胜利后生还的不过两三百人,名剧《沙家浜》中坚持斗争的36名伤病员原型中,绝大多数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屏南县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守当告诉笔者,目前,屏南已被列入全国第三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县有红色遗址60多个,“这些红色景区正在成为屏南旅游新的增长点”。
一步千年古村路
从县城出发,沿屏宁公路向东5公里,就来到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古村落——漈头村。
漈头村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走进古老的村庄,明清风格的土木建筑比比皆是。
村里的路很窄,最宽的地方也只有一米多,最吸引游客的地方是每走几步就会发现在农户大门上方悬挂的“文魁”牌匾。如果游客有闲情跟当地的百姓交谈,就会发现每块牌匾背后都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
“我们这历史上曾有过‘叔侄两进士,父子三贡生’的辉煌,历代科举人士有200多人,名列屏南‘四大书乡’之首。”对于古村的光辉历史,在自家门口晒太阳的村民们都如数家珍。
通过充分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内涵,如今的漈头村,已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等四块“国字号”金字招牌。游客纷至沓来,也带火了当地的农家乐,增加了村民收入。村民张职强经营一家扁肉店,大量游客慕名前来,也让他的腰包鼓了起来。“最忙的时候一天能卖3000多碗。”张职强笑眯眯地说。
廊桥遗梦山水间
屏南山多,水多,桥也多。涓涓溪流之上,一座座廊桥凌空架设,犹如长虹卧波,连接着山里山外。其中木拱廊桥最负盛名,它是中国传统木架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在屏南,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木拱廊桥有13座,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3座。
屏南有着廊桥“百千万”的说法,分别对应三座古桥——百祥桥、千乘桥、万安桥。其中万安桥全长98米,横跨龙江溪,是全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千乘桥桥名千乘,意思是指桥的宽广足以容纳上千辆一车四马的兵车,“往来之通衙”的记载,见证着古桥在交通不便的岁月里起到的重要作用。百祥桥地处屏南最边远的棠口乡坑底村和寿山乡白洋村的交界地带。古时,这里是连接屏南和蕉城的交通必经要道,整个屏南乃至闽东北山区的山货要外运入海,都需要经过此桥。
当地旅游部门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在古代,造桥铺路是农村的一项大善举,动辄耗费数千两银子,需要从当地百姓筹集而来。为了让乡民放心,主持造桥的董事和造桥的主墨木匠之间需要签订“桥约”:如何造桥、如何结算,甚至包括后期如何维护,堪比现代的商业合同。
采访中,笔者还了解到,通过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屏南旅游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去年,屏南接待游客280万人,旅游创收19亿元,同比增长13.4%和17.2%。
今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屏南县也入选在列。“屏南有着向北对接大武夷旅游圈,向南融入大福州都市圈的区位优势,目前制约旅游业腾飞的主要因素只剩下交通不便了。”陈守当告诉笔者,这一瓶颈有望在2018年之前得到解决,途经屏南的铁路已经动工,屏古高速路也有望在两年内通车。
责任编辑:s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