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水总关情——记省人社厅派驻前梨洋村驻村干部刘新月
刘新月慰问群众。
刘新月访问棉被生产户。
刘新月与农民交流。
前梨洋村文化体育公园。
宁德网消息(陈孝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他自己却落下了难以治愈的胃病;他经常为村民的困难四处奔忙,妻儿生病时却总不在身边;他是驻村的外来“书记”,却比村民更了解村情……
走进前梨洋村,一座依山而建的文化体育公园映入眼帘,这里古树成荫、清新静幽,是村民和孩子们休闲、玩耍的好去处;穿村而过的小溪静静流淌,鱼儿们正在干净整洁的溪水里悠闲地享受时光。
2014年4月,省人社厅干部刘新月主动请缨驻村帮扶,成为屏南县熙岭乡前梨洋村第一书记,而他的到来,令这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开始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转观念 春风化雨润无声
站在前梨洋村口,刚从省城一路风尘而来的刘新月,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吸引。群山环抱中,郁郁葱葱的树林与错落有致的民居相映成趣,和煦的春风,送来清新凉爽的好空气,令人神清气爽,忘却疲惫。
“可是在去村委会报到的路上,我却看到巷道内、小溪里村民随手乱丢的垃圾,卫生环境差,我感到很痛心。”刘新月说。
如何让村民转变观念?刘新月首先想到了儿童。他利用“六一儿童节”的机会,与小朋友们一起讲爱护环境的小故事,发放小礼物等方式,启发他们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让孩子们影响家里的大人。
同时,向上级积极争取资金,对村内河道进行清淤、坂岸修复、硬化及河岸绿化,并在溪中放养1000多斤鲤鱼苗;动员村民投入“家园清洁”活动,对自家的房前屋后进行清理整治,村里还购置了800多棵桂花、香樟等苗木绿化村庄;通过村补自建的方式对全村60多栋红砖裸房进行立面改造;将村口的荒山改建成村文化体育公园,成了留守老人、小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如今,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爱护环境卫生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强,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树榜样 桃李不言蹊自成
“不管做什么项目,小刘书记都要召开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没有私心,账目公开透明,而且都是跟着大家一起干,每件事都深受群众的好评和欢迎。”
“小刘书记真是上级派来的好干部,给我们村里一个好盼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走在前梨洋村,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提起刘新月,大家对这位省派的驻村第一书记无不交口称赞,并亲切的称他为小刘书记。
前梨洋村依山势而居,进村道路狭窄,没有安全防护,经常有村民开农用车摔到一两米深的地里受伤,一直以来,村民都盼望着有一条环村道路。特别是由于新修二级公路改道后,班车路线也随之调整,村民只能走年久失修、泥泞不堪的旧路,村民怪村干部没有争取到新路从村里通过,怨气大,对村干部非常不信任,道路问题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也损害了干群关系。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刘新月了解情况后,下定决心要为村民完成这个夙愿。
说干就干。跑项目、报材料,厚着脸皮挨家拜访省里各部门,刘新月上上下下不知跑了多少趟,终于争取到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等部门支持的120多万专项资金。
资金有了,可还是难在征地上。勘察确定的环村路线,因涉及全村60多户村民,地不好征,以往修路便是因此而未能修成。刘新月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沟通、反复协调,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最终凭借他的实干和一心为公的精神所感动,沿路村民全都抛下私心,同意征地修路。2016年2月,总长1.2公里的环村路顺利建成通车。
“想了几十年都没有修成的环村路,在刘书记手上终于开通了,而且只用了两个多月,真是件大功事啊!”70多岁的村民刘监篆由衷地感慨道。
兴产业 扶贫路上志不渝
前梨洋村由于在村年轻人少、文化程度低、技术薄弱,如何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彻底摘掉“穷帽子”成了刘新月牵肠挂肚的大事。
“多亏刘书记的帮助和支持,帮我度过最艰难的创业初期,让我更加坚定信心继续创业,继续为家乡的产业发展贡献微薄力量。”返乡创业青年、现前梨洋村团委书记胡丽兴是在村微信群中,在刘新月不断呼吁和创业政策宣讲的影响下,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然而,由于缺乏技术和农产品销售经验,胡丽兴的创业之路并不顺利。
为此,刘新月积极帮助胡丽兴争取省院士办专家服务基层项目的支持,还主动联系记者,对胡丽兴返乡创业之路的困惑和诉求进行深度报道。在刘新月的鼓励下,胡丽兴的陌上亭家庭农场项目申报了高校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在全省300多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省级三等奖,得到了数万元的经费资助和生活补贴,企业生产经营逐步走上了正轨。
水蜜桃一直是前梨洋村的主导产业,然而村里1000多亩的果园却遭遇品种老旧和病虫害的影响。为了推动水蜜桃产业的发展,刘新月和村两委经过反复探讨,提出引进新品种、创立本土品牌的思路,成立了屏南鸿梨洋种养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鸿梨洋”商标,借助公共媒体,推进“鸿梨洋”品牌宣传和打造。2015年7月,首批“鸿梨洋”高山蜜桃在福州新华都等多家大型超市实现产地直销,不仅扩大了品牌影响,也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合作社也因此先后被评上了市级、省级示范合作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
刘新月还积极挖掘和保护前梨洋村“手工弹棉被”这项传统技艺,积极申报并成功获评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项传统技艺重新焕发新魅力。现在以复兴传统弹棉产业为主题的精准扶贫产业园正在有序推进,创业青年投资100多万元的生产棉被为主的家纺企业也已建成并投入生产,将积极调动村里农闲劳动力和精准扶贫户的积极性,努力打造成助力全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由中央统战部牵头的河仁慈善基金会联村扶贫项目,于2016年6月正式落地前梨洋村,基金会将每年资助该村里100万元,连续支持三年,用于发展经济脱贫一批的项目。引进多肉种植公司、发展山羊养殖、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提升食用菌和高山蔬菜产业,努力带动精准扶贫户全面率先脱贫……“几乎每天清晨,都能看到刘书记独自一人在村头巷尾,为村里的建设和发展思索着。”一位细心的村民如是说。
在推进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的同时,刘新月深刻体会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始终把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作为驻村工作成果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为此,在选派单位省人社厅的重视支持下,前梨洋村探索总结出了精准扶贫队伍建设“12333”工作机制:即“1”是围绕一个中心,要围绕基层党组织引领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中心;“2”是指抓好两支队伍,充分发挥返乡创业青年和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三个“3”指的是依托三个平台,出台三项具体措施,扶持三个特色产业。
“驻村有期,情谊无限。忘不了儿子摔伤耳朵撕裂、发高烧不能回去照看时,内心对妻儿的愧疚,忘不了生病时老乡特意为我熬的草药汤,更忘不了乡亲们殷切期盼的目光。我只希望在有限的驻村时间里,多为勤劳朴实的乡亲们多做点实事,为他们多留下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早日实现脱贫致富!”谈起驻村两年多来的最大感受,刘新月深情地说道。
民富村兴志不渝,一山一水总关情。刘新月驻村两年多来,共为村里争取政策性资金和帮扶慰问金800多万元,前梨洋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省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市级廉政文化进农村试点村、县级基层党建典型示范点等荣誉称号,他自己也被评为宁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熙岭乡优秀村主干、优秀驻村干部,并被推选为屏南县党代表。
如今,刘新月依旧奋进在驻村扶贫的道路上……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