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屏南新闻

文创植入 打开城乡互通阀门——从供给侧改革看屏南文创产业破局

2016-09-08 09:18 来源:宁德网 张川闽

安泰艺术城。

安泰艺术城。

甘玉彤自画。

甘玉彤自画。

画友品鉴

画友品鉴

宁德网消息(张川闽  文/图)教育是传统村落复兴的根本,村里没有良好的教育平台,年轻的父母不得已只能携儿女远走他乡创业求学。随着青壮年纷纷离去,古村注定难逃衰败的宿命。文创产业的植入,令屏南县漈下村——这座拥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重焕生机,魅力四射,不仅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画画,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一些家庭还愿意将孩子转到村小上学。

“国际小学”呼之欲出

“哇,好棒!这里的教育品质比我想象当中的还要好,也特别喜欢这里的人文山水。”8月29日,刚从浙江转学到漈下小学读三年级的陈秋杭小朋友与长住在村里学画、做志愿者的陈佩今女士,母子俩边参观装修中的音乐室与图书馆,边赞叹。

“感谢林正禄老师与各界爱心人士,捐赠4万元,2台钢琴,2台电子钢琴,几百册书籍,利用旧村部,改造200多平方米的音乐室、舞蹈室、图书馆及读书长廊,为孩子们创造这么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漈下小学宋延珠校长感慨万千。

“我比哥哥姐姐幸福多了,在我这个年纪,本来都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现在因为林老师的到来,有了各界人士的关心,我们这边重新办起了四年级,这学期又有了五年级。”小画家甘玉彤说。

2015年初,随着撤点并校,漈下小学日渐萎缩破败,包括幼儿班在内只有四个班。其中幼儿班12名学生,一年级11名学生,二年级4名学生,三年级仅剩3名学生。漈下的孩子小学四年级后,只能选择出村求学。要不去距离7公里的甘棠乡中心小学就读,要不只能去县城念书。文创团队的到来,村小的窘况受到省市媒体及各级领导、热心人士的广泛关注,县里安排改善农村薄弱校项目资金30万元,挂村的县领导另外追加安排20万元,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全校师生自愿捐款10多万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厦门市分行团委、福州一中89级校友、福建日报集团妇委会等团体及个人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用于修缮漈下小学的教学楼、围墙、厕所以及添置教学设备等,办学条件显著提升。

“我觉得他们甚至比城里的孩子更有优势。今后,每个星期几节课在这里上,弹钢琴啊什么的,上面是阅览图书馆。另外来自全国各地的五位青年志愿者,就要加入到我们漈下小学的教师队伍中,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支教时间可能还会延长。”毕业于上海外事大学外语学院,专业英语八级,年初随队当翻译来过漈下村,便决定留下担任英语老师的高蓉蓉显得很兴奋。

“未来的漈下小学,随着美术、音乐等教育氛围与理念日益浓厚精进,我觉得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据我所知,已经有好多学生想来漈下小学读书了。有一对德国夫妇,父亲是位音乐家,母亲来漈下学画,被这里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吸引,打算将3个孩子转学到漈下小学,正与村民协商租房,回国办理相关手续。”林正禄老师介绍道。

文创植入惊艳世人

是什么令一个原本日益寂寥的古村,惊艳了世人的目光,文创运营团队、众多画友、观光客以及各级领导、志愿者们纷至踏来,奉献力量,创新创业?这还得从一年多前说起。

2015年3月,林正禄老师运营团队通过考察,认为屏南县许多传统村落与中国经济落后的广大农村一样,具有人口大量流失、收入低下、交通闭塞的代表性,更有自然气候条件不可多得、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凸显等独特性,加上被列入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等多重利好政策带来的新机遇,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可多得的宝地。

此时,以白水洋为龙头的屏南旅游业,历经十多年高速发展,政府与企业正使出浑身解数,力求走出旺季人满为患,淡季门可罗雀的困局。双方可谓不谋而合,联手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扎实推进文化扶贫,打造农村产业转型和全域化旅游新的引擎。屏南县通过召开“屏南县古村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会”,出台《屏南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屏南县文艺精品扶持奖励办法》等指导性文件,打造国际性文化创意硅谷和文化旅游胜地。

2015年4月,林正禄团队的到来,为古村带来了新生机。他们在这里推行“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艺术教学活动,让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村民学会画画,还能把画卖到世界各地。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好奇者”,慕名前来观光体验,他们往往一画好几天,甚至数月。

甘玉彤是漈下第一批学画的小孩,一年来,功课之余,坚持画画。至今她靠自己画画赚了上万元。除了给家人及自己买生活与学习用品,还在工商银行开了账户,积攒上大学的费用,已经存了7000多元。在她的带动下,爸爸、妈妈、姐姐、弟弟、邻居们陆续开始拿起画笔,与艺术结缘。

夜幕降临,一盏盏红灯笼染红了漈下村的夜空,散落在古村的农民画室也活跃了起来。在农耕文化之外,在青山黛瓦之中,“人人都是艺术家”就像流水一样生动活泼,像空气一样清新着这里的生活。甘小文将家中闲置的房间改造成民宿,以每间40元的价格租给画友、观光客及志愿者;长年在上海经商的甘丽湖夫妇返乡投资60多万元,利用废弃的老宅,打造15间有独立洗浴设施的“自在花时”客栈……古村现有6家农民画室、12家农民画廊、1家艺术咖啡屋、5家客栈,初步展现出文创产业及其带动效应。

互通互融走向复兴

夏秋之交,山城屏南天气渐凉,双溪镇安泰艺术城热劲未消,上百个男女老少在画架前潜心作画。当你轻轻地走过时,他们偶尔抬一下头,又继续完成自己的画作。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或过去从未拿过画笔,或是身患残疾者或忧郁症患者。因患侏儒症而身材矮小的沈明辉,不得不因胳膊与手短小而使劲靠近画面,才能把厚厚的颜色一笔一笔镶嵌在画布上。“我要多画几张,准备办个画展。”他的话语里,听出一种此前从未在他脸上见过的尊严和成就感,让人由衷高兴。林正禄老师和他的团队,驻守在双溪古镇,为这些身患残疾或忧郁症的患者提供公益教学,给他们一个施展绘画才能的机会,让他们过早被摧折的羽翼,重新飞翔。

日益老旧的古宅,自然原始的风貌,千年沿袭的民俗……这些在留守古村的村民眼中,或许习以为常,却能让无数世人向往羡慕!

贫困落后的乡村与繁华富庶的城市之间,村民与市民之间,通过文创公益教学这一纽带,传递着信息流、资金流,缔造出种种供需对接,原本被归属为老弱病残之列、帮扶对象的留守村民重拾人文与审美自信,观念、能力得以改变凸显,蜕变为有文化、有创意、有贡献的人,加上外界精英的涌入,乡贤能人的回归,乡村原有的一些常态资源,包括空余的房间、地道的厨艺、人文故事、农副产品等,成了“香馍馍”,被开发成民宿、农家菜肴、特色演艺等,用于满足每年数以万计前来学画、观光体验者的身心需求。随着艺术教育的深入,村民文创转型的推进,乡间客栈、写生基地、时尚咖啡屋、酒吧、茶座、餐饮、特色小吃、传统工艺等产业在城乡间遍地开花,撬动数亿元的消费经济发展。

屏南县通过引进外界精英,出台政策扶持,培育本土人才,依据县域旅游资源和古村落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一圈、一带、两板块”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县城突出打造旅游演艺、文化商务等产业中心,漈下村突出打造乡村艺术街区,漈头村突出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区,厦地村突出打造国际影像基地,棠口村突出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努力破解经济基础薄弱,相关人才欠缺、经验匮乏,市场运作经验不足,企业自主经营能力较弱等难题,不断优化贫困人群文化经济创造力,形成具有明显区域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创业态与文创品牌。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林正禄 古村 屏南县 文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