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县熙岭乡大塅村:驻村“大妈”带领村民脱贫
宁德网消息(甘叶斌)春风拂面,暖意浓浓。日前,笔者走进屏南县熙岭乡大塅村,一座依山而建的农民休闲广场映入眼帘,古树成荫、清新静幽,这里已然是村民和孩子们休闲、玩耍的好去处。
“‘大妈’一心扑在村上。”‘大妈’是个热心人。” ……
走在大塅村,无论是村民还是村干部,提起苏梅,大家对这位驻村第一书记无不交口称赞,并亲切地称她为“大妈”。
2014年6月,该县科技局干部苏梅下派到熙岭乡大塅村任第一书记。在她的带领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日益凋敝的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进村公路拓改,山高不再路险;龙头农企引进,脱贫步伐加快。
大塅村,一个地处僻壤山野的县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全村共有156户、538人口、3个自然村,主村为地质灾害点,享受低保对象人数9户28人,残疾人数11人,享受“五保”对象4人。2014年人均收入为6200元,村财为零,由于村经济基础薄弱,村两委一直寻找不出带领乡亲摆脱贫的困好路子。
驻村伊始,一脚迈进大塅村,眼前的景象至今让苏梅难以忘怀:村外,村道崎岖、坑洼不平;村内,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她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尽快改变这一切。思想决定出路,她立即挨家挨户登门了解村民们的想法。说干就干,跑项目、报材料,挨家咨询相关部门,上上下下她都不知跑了多少趟,终于争取项目资金123.5万元。先后完成村委楼修缮,农民休闲广场、人行漫道、排水沟、村内道路硬化等建设。
如今,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爱护环境卫生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强,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容村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帮助村民脱贫问题摆眼前,苏梅通过引进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创建农民合作社,建立村产业示范基地,引导村民参与高优农业生产,种植芙蓉李,水蜜桃,锥栗等。同时通过发展特色高山反季节蔬菜,利用该村的地理优势分析市场前景与技术部门对接,通过甜玉米示范种植互帮互助小组促使该村户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以此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吴瑞运是该村困难户,一个有着7口人的家庭,上有年近八旬的父母,下有妻子和3个在校念书的孩子。2011年,他不幸患上间接性精神分裂症,曾先后3次入住市、县两级精神病康复医院治疗,花费了巨额医疗费,但病情始终未能痊愈。本是家中的主心骨,却连最起码的生活来源都要靠年迈的双亲来维持,且在发病期间经常驱赶殴打妻子,致使妻子多次想离家出走。全家人挤在一幢破旧的,不足60平方米的危房中。能有什么法子能让这样的困难户摆脱贫困,苏梅绞尽了脑子,本着“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建立机制、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她与村两委主干多方沟通后决定以扶贫先扶志为引导,先打消他的思想负担,减轻他的生活压力。先让这一家老小搬进新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从驻村起,苏梅对这个特殊的家庭注入了所有的心血,驻村两年多来,通过多方争取筹资,她帮助吴瑞运建起新房,同时还通过成立村精准扶贫“互帮互助小组”提高吴瑞运的收入。“看到自己通过劳动有了稳定收入,增强了吴瑞运的自信心,一年多来已未患病,现在经常能在田间里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苏梅说道。
2016年,大塅村人均收入达9000多元,全村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户只剩下1户。此外。该村2016年底申请退出贫困村管理。
苏梅“大妈”驻村期间,一心都扑在工作上,奔走于村民们的大事小情。一到村里或入户时,大家看到她都很自然的叫一声“大妈”。苏梅说:“听到这一声声‘大妈’,她很欣慰,也真切感受到乡亲们的认可。”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