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屏南新闻

屏南小梨洋村: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打造乡村旅游金名片

2017-02-16 11:01 来源:宁德网 郑凯 陈孝眷 张川闽

甘氏后裔祖孙三代同台书法展示

甘氏后裔祖孙三代同台书法展示

宁德网消息 (郑凯 陈孝眷 张川闽 文/图) 元宵节期间,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举办了一场别具特色的甘国宝文化节,吸引周边县市的数千游客前往,着实让这座山里的小乡村火了一把。文化节上,由该村甘氏后裔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精彩纷呈,向游客们展示了小梨洋村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这正是近年来,小梨洋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积极打造乡村旅游金名片的举措之一。

青山绿水愁发展

守着元宝难致富

“一星期前就在微信群里看到小梨洋村要举办甘国宝文化节的信息,平时也经常听身边的朋友们说这两年小梨洋村的变化很大,今天正好借此机会和朋友们自驾来这里。”游客韩美芳向笔者说道。

小梨洋村环境优美,新建的国宝公园更能让游客感受到美丽乡村的魅力,如同置身于“村是花园、园中是村”的画卷中。

“我印象中的小梨洋与外面联系的是一条不到3米宽的小马路。按小梨洋人自己的话说,雨天是水泥路,晴天是扬灰路。两条溪流,大河漂垃圾,小河流臭水,家猪满村跑,野猫小巷串……”演出节目《话说小梨洋》就道出了曾经小梨洋村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场景。

“以前村里的产业单一,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80%的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反季节蔬菜与外出务工,但由于缺乏技术与交通不便,很多时候,村民的劳动成果只能烂在地里。”谈起当年村里的情况,村支书甘毓钦还历历在目,他说:“很长一段时间,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村集体收入为零。2014年小梨洋村被列为省重点贫困村,2015年被列为省扶贫‘两会’重点挂钩帮扶村。”

小梨洋村是省级传统古村落,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出生地,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古文化积淀,先后出现过两位进士、3位举人,还有8处极富神话传说的自然景观,特色旅游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村民们守着“金元宝”,却过着苦日子。

借全域旅游东风

国宝故里焕新颜

随着近年来,屏南县“全域旅游时代”揭开序幕,小梨洋村改变思路,借助屏南白水洋鸳鸯溪和全域化旅游这个大平台,充分挖掘本村甘国宝文化品牌及“梅花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每年定期举办甘国宝文化节,发挥历史名人效应,开发乡村游,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金名片。

2015年,小梨洋村多渠道筹措资金680多万元完善村内各类基础设施,对村中街道、巷弄及空地进行绿化,同时,对甘国宝故居、祠堂及一些有一定价值的古民居进行保护性修复。

小梨洋村不仅在改造村容村貌、保护名将故里上下功夫,还引进旅游公司,在发挥名人效应的同时,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开发配套设施。

早年曾在小梨洋村担任过村支部书记的甘代琳,看见到家乡发生巨变,且发展前景良好,本在福州工作的他毅然提前退休,带头引进旅游公司到小梨洋村,并由其亲自任公司代理人。

“春节期间,我们小梨洋村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收入可达6万多元。仅正月初一就有1400多人来我们村游玩。”甘代琳向笔者介绍说,去年村里建成了甘国宝展示馆、乡村河道漂流、国宝休闲山庄,在为游客们提供甘国宝文化游和美丽乡村游的同时,打造“吃、住、游、购、乐、娱”全方位的优质旅游乡村。

“2016年夏天,每天前来游玩并体验乡村河道漂流的游客就有200多人,每天可收入1.5万元,整个夏季的旅游收入可达到45万元左右。”甘代琳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游客不断增多,当地的土特产品也变得十分走俏,现在村民只需在自家门口就能销售农产品,甚至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更有大胆创新的村民干脆在家门口办起了果蔬采摘园,让游客自行前往采摘,连采摘农产品的时间都省下了。

“自己种的菜,客人自己摘还能赚到钱,在以前这可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村民甘役军笑着说。

如今,小梨洋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同时,被列入全国旅游重点扶贫村以及屏古高速的加快建设,让距高速公路连接口不到5公里的小梨洋村增添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梨洋村 小梨洋 甘国宝 甘代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