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冷土逆袭记
格桑花开迎客来
宁德网消息(张川闽 甘叶斌 文/图)
山高路陡,地瘠人穷,摆脱贫困,出路何在?依托科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农民增收才有盼头。近日,走访屏南县几个重点贫困村,探访他们在脱贫路上的尝试和探索——
屏南上村
屏南上村——
撂荒地建起生态观光园
“绚烂的格桑花,在上村安了家,好美!”初夏时节,屏南县棠口乡漈头上村的格桑花迅速“蹿红”,刷爆微信朋友圈,赢得无数点赞。
5月21日,慕名前往上村自然村,一睹高原圣花的芳容。驱车从漈头村口沿公路溯溪而上,一路车水马龙,过了慈音寺,只见村边的空地上和道路旁停满各式车辆。溪畔农田里,连片的格桑花色彩绚丽、婀娜多姿,众多游客在花海中流连忘返,大家兴致勃勃用相机、手机拍照,留住最美瞬间。
“格桑花也叫幸福花,是藏族百姓象征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正在引导停车的“龙岗山”农庄主张宜灿告诉我们,上村种的格桑花学名叫波斯菊,原产于墨西哥的观赏植物,在藏区则被称作“张大人花”。
春节期间,在外经商的上村村民张宜灿发现,变美的家乡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休闲观光。然而,由于村里的景点不够丰富,许多游客仅仅是逛逛“耕读博物馆”就走了。而上村位于漈头上游约300米,一路上,山清水秀,古树苍天,寺院深深。这里,春季桃红柳绿,夏日碧荷映红,犹如一处“桃源圣境”。觅到了商机,张宜灿盘下村口30多亩撂荒地,种下了格桑花、荷花等观赏花卉,搭好凉亭等休闲场所,打造起集观光、体验、烧烤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农庄,开始试营业。
近年来,屏南县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中,致力打造自然风光品牌的同时,推进人文景观培育,擦亮特色乡土文化名片。该县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在公路沿线、景点周边撂荒地培植桃花、油菜花、樱花、格桑花、荷花等景观花果,引导村民“以花为媒”,打造“花果村”,开办农家乐,增强旅游产业内蕴和魅力。
格桑花的试种成功,不仅提升了古村漈头的“颜值”,还增加了人气,沿伸了游兴。入夏以来,每天吸引成百上千人前往上村游玩,成了“网红”后,给村里带来了可观经济收益。张宜灿介绍说,“本周未,来观赏格桑花的游客就有2000多人,仅村里的扁肉店,每天就能卖出几千碗,营业额达上万元。”
甘棠乡小梨洋村——
瓜果飘香 旅游初兴
近日,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赏传统古村落,体验农产品采摘,品农家菜。
小梨洋村是省级传统古村落,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故里,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可一直以来,村民们过着苦日子。
“小梨洋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80%的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高山花菜,但由于缺技术、少信息,村民大都只知跟着别人种菜,价格好赚一些,价格不好只能烂地里。”村支书甘毓钦说,长年来,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村集体收入为零。2014年,小梨洋村被列为省重点贫困村。
“小梨洋村蔬菜产业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品种结构单一,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省农科院驻村第一书记蔡盛文到村里后发现这一问题。随后,紫皮长茄、玉米、四季豆等15个蔬菜新品种被引进并开展小规模试种,根据试验结果,由农户自主选择种植。
跟着科技走,生产不发愁。“专家现场指导果树剪枝和管理,才知原来品质和价格差这么多。”村民兰明忠去年种菜赚了钱,今年又流转5亩山地,种植新品种水果。
两年多来,种植结构调整产生两大效应: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采收期,有效化解菜农的市场风险;同时,从农历二月到十月下霜之前都有果蔬采摘,为村里发展农业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旅游,小梨洋村日新月异。村里修起一条县里最宽的村道,一座农民生态公园、2座现代化公厕,河道两岸20多栋民房整修一新。2015年,小梨洋村人均年收入超8000元。产业发展了,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了,大家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了。
官岭村
代溪镇官岭村——
入股种果 以短养长
沿盘山公路一路向上,来到屏南县代溪镇官岭村。
“今年桃子少量挂果,我们送去省里检测,甜度和品质都非常好。”在道路一旁的果园里,村主任孙德铣与几个村民正忙着为果树修剪枝条。明年这批果树将进入丰产期,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
地无三尺平的官岭村,海拔从最低300多米,逐渐上升至1000米。
“各家的地东一坵西一垅的,不连片,没规模,种粮种菜都没效益,起早摸黑干一年,还抵不上外出打个把月工。村里大片土地荒芜,心也挺疼。”孙德铣说。
2014年,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派驻村第一书记宋雪宇初次来到这里时,看到这样一个近乎空壳的村庄:大部分村民因生活所迫纷纷外出谋生,常住人口从600人剩下不足100人,其中,还有建档立卡的扶贫户18户。
有什么产业能让乡亲们脱贫,有什么办法能让外出群众归来?
带着这些问题,宋雪宇找到省农科院,专家多次调研后建议,这里山多地少劳动力缺乏,但日夜温差大,适合发展水果种植,并提出可为村里免费提供苗木和技术作为扶贫支持。
新的问题来了,这些苗木该怎么分?这让宋雪宇犯了愁:“谁家多分了少分了都不合适,分完后也形不成规模效应,最终还是竹篮打水。”经村民大会讨论,最终“成立合作社经营,股权量化到户”的方案以绝对优势通过。
随后,孙德铣带头成立官岭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100亩山种植锦绣黄桃、黄金蜜等8个品种的早熟低温品种桃树,不少贫困户入股合作社。
由于桃树要三年才进入丰产期,合作社采取林下种养来实现以短养长。去年套种10亩西瓜收益3万多元,套养300只鸡,收入3万元。贫困户在桃园打工,每天可收入120元,一年下来有七八千元的务工费。去年底,合作社社员每人分红几百元。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