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创新,传统制硋生机重现
轮制法制作小型硋器。
宁德网消息(记者 李民雄 徐烽 通讯员 甘叶斌 图/文)9月中旬,记者来到屏南县棠口乡棠口村和硋厂村的两家制硋厂采访,看到其中一个硋窑厂忙着制作传统的酒缸、菜坛等传统大型硋器,另一个硋窑厂则赶着烘窑一批茶壶、茶盏、酒盏等新型小硋器。目前,屏南县棠口乡棠口村和硋厂村还保留着4个硋窑厂。
“白溪门,白溪门,世世代代捏土黄……”这首在屏南县棠口乡白溪一带广为流传的童谣唱出了屏南硋器制作的悠久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常有棠口白溪制硋人肩挑硋器外出叫卖。
屏南传统制硋工艺包括手制法和轮制法,主要原料有当地的粘土和紫山釉土,包括采土、练土、揉土、拉坯、修坯、阴干(素烧)、上釉、入窑、封窑、烘窑、开窑等制作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得精心侍候。
“龙窑”又叫“蜈蚣窑”“阶梯窑”,沿山坡隔仓而建,长达几十米,当地现存最老的“龙窑”已有112年历史。采访当天,县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吴伦站正与徒弟在“龙窑”边掌控火候,他17岁跟随父亲、舅舅学做硋器,家族传承已有4、5代。“烘窑过程需要几天几夜(小窑两天一夜,大窑四天三夜),期间必须不间断地添柴,控制火温在1200度以上。”吴伦站边说边观察“天眼”上冒出的火苗大小,熟练地把控着添柴的时机。
“入窑清一色,出窑千万彩”,古老的柴窑比现代气窑和电窑多了一份古朴的韵味。窑变中硋器的釉色会不会出现铁锈斑、以及斑点种类等,师傅的经验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也常会因为温度、风向等因素而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硋器釉色多样性的美妙就在于其中。
黄良城是棠口贵溪硋厂村棠窑的老板,他发现周边20多条龙窑中有19条的窑主师傅祖籍都是屏南,证实了屏南的硋器基础的牢靠。5年来,棠窑不断创新产品,烧制出了不少硋器精品,包括兔毫、油滴等千奇百怪的窑变,吸引了海内外宾客出高价收藏。
屏南县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传统制硋业的传承与发展。2016年9月,屏南县与苏州太湖窑陶瓷等公司共同成立屏南硋暨瓷研究中心和屏南硋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特色的硋文化,屏南制硋业生机重现。
手制法制作大型硋器。
给硋器上釉。
师傅在掌控“龙窑”火候。
品种多样的硋器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