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屏南新闻

用档案留住乡村记忆

2018-10-11 09:38 来源:宁德网 杨洋

复件 用档案留住乡村记忆2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杨洋)明清青花瓷、树龄逾千年的整段花梨木镂空“华夏第一斗”、马来西亚华侨结婚证、石刻圣旨……10月3日,在屏南县棠口乡漈头村,一件件满载历史的档案,有的高挂于墙上,有的静静陈列在展示柜,置身其中,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

为了用档案留住这历史韵味浓厚的“乡愁”,市档案局率先在漈头村等试点一批创建省级首批“乡村记忆档案”示范村。经过培育,目前已成功打造屏南县棠口乡漈头村、福安下白石镇英平村、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等10个省级“乡村记忆档案”示范点。

建立“记忆档案” 保护古村面貌

在漈头村古街巷中,只见古村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与自然山水、乡风民俗融于一体,所经之处,整齐有序,毫不突兀。

千城一面的窘境,不仅让城市识别性下降,也阻碍了城市文脉传承,使世人心田的那一缕“乡愁”无处安放。为了留住乡愁,市档案局于2015年底率先在漈头村试点创建省级首批“乡村记忆档案”示范村。

在创建过程中,除了联合当地政府保护好漈头村古民宅、古祠堂、古道、古廊桥等传统建筑,市档案局投入资金并指导帮助该村建立了280多平方米的“乡村记忆档案”展厅,收集了富有漈头特色的农耕、生活等实物档案30多个门类共1万余件,开辟了历史文物展馆、清风正气史鉴馆、木雕精品展馆、农耕文化体验馆等11个展馆,通过室内展示与室外记忆场所联动,打造能参观游览的“乡村记忆档案”展示村。

国庆期间,不少游客也被美好的乡村记忆所吸引。“我是带着孩子一起过来参观的,来到这里不仅勾起了自己童年的回忆,也让孩子了解到当下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来漈头村游玩的蕉城籍游客颜明说。

为了保存古村落历史风貌,我市档案部门还积极利用档案编研成果来传播“乡愁”文化。近年来,市档案局编研撰写了《漈头村村史》,拍摄了漈头村专题电视宣传片,举办乡村记忆档案展等,以此丰富现存历史古迹、文化遗存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宣传了漈头村的民俗风情、文化历史、古迹胜景和发展历程。

深入挖掘示范 留住乡村记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描写的田园乡村。然而,这种鸡犬之声相闻,炊烟袅袅的乡村美景,却是许多城市人永远走不进去的图画。

作为承载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记忆的传统村落、传统街区,如何留住乡村记忆?

2015年,我省启动“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计划用两年时间着力打造全省57个“乡村记忆档案”示范村,推动和规范乡村记忆档案收集、整理、编研、展览、开发及保护工作。

作为全省首批被列入“乡村记忆档案”省级示范点数量最多的设区市,去年以来,我市积极先行先试推进“乡村记忆档案”建设,在省档案局的牵头下,市档案局全程参与了“乡村记忆档案”研究项目组,全市有10个乡村被列入“乡村记忆档案”省级示范点。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深入挖掘与整合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利用实物、图文、音视频等形式,建立档案展厅、村史展馆,不断推出档案文化精品,倾力打造“乡村记忆档案”,力求用档案留住“乡愁”。

“乡村记忆档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记录各种乡愁的记忆载体。”据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用档案留住这历史韵味浓厚的“乡愁”,我们对全市乡村背景进行摸排,优先选择文化背景浓郁、人文历史悠久的10个村作为示范点。通过深入挖掘示范点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量身制定项目方案,彰显乡村特色、突出文化内涵。经过努力,目前,我市10个省级“乡村记忆档案”示范点在全省率先全面通过项目验收,成功打造了福安市下白石镇英平村、屏南县棠口乡漈头村、蕉城区金涵乡上金贝村、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等一批省级优秀“乡村记忆档案”示范点。

与此同时,我市档案部门深入挖掘整理该村相关纸质文件材料,目前已收集归档清代嘉庆年间至民国时期的契约6卷、1951年至今文书档案300卷、常住人口档案61卷、会计档案49卷、照片档案3册,并在该村修建村级档案室,以便更好地保存这些档案。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