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屏南新闻

栉风沐雨四十载 大道如虹通山海——屏南改革开放四十年交通发展纪实

2018-12-24 10:29 来源:宁德网 叶陈芬 王志凌

微信图片_20181224092525

屏南城区 高年祖 摄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王志凌 通讯员 甘叶斌 文/图) 屏南,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鹫峰山脉中段。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建县,幅员1487平方公里,辖5镇6乡,人口20.53万。这里是革命老区县、高山生态县、风景名胜县、文化厚重县,是一方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宝地。

微信图片_20181224092313

宁屏路

然而,曾经的屏南深陷交通桎梏,重重大山阻隔了她联通外界的脚步,外面的人进不来,山里的好产品出不去,导致“昔日屏南又贫又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遍尝交通制约屏南人发展的苦果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屏南县的交通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1988年,县道天浙线(宁德天湖至屏南浙洋)代溪至界首岔公路建成通车,屏南至宁德里程缩短30公里;2007年7月1日,屏南至宁德二级公路开通,城关至宁德路程仅需1小时45分左右;2012年,全县151个行政村通客车,通村率达96.7%;2012年6月宁武高速公路屏南连络线通车……特别是“十二五”以来,该县发力补齐交通短板,大力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镇镇有干线”、农村公路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有9个交通类项目被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总投资约98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县共有5个交通类项目被列入市县重点项目,总投资6.8亿元。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从1977年的152.6公里增长至2017年的865公里,高速公路、铁路实现零的突破。

今昔对比让人心旷神怡!大道如虹,缩短了山与海、乡村与城镇、屏南与世界的距离。

致富大道出深山

车出屏南县城,沿着县城至代溪镇二级公路,行驶了27公里,仅25分钟时间,便到了群山环抱的熙岭乡塘后村。

村中,楼房一幢赛一幢漂亮;地里,一座座菇棚耸立。 记者见到菇农李志银时,他正在采摘香菇。今年,他一家种了近5万袋香菇,根本不愁销路。李志银感慨地告诉记者, 这都得益于家门口那条水泥路。

地处山区深处的塘后村地少人多,全村近600人口,主要以种植食用菌和反季节蔬菜为主。可在两年前,农业产业的发展却受到交通瓶颈的制约,当地群众进县城的必经之路是一条崎岖的山路,汽车走完这条坡陡弯多的路需要1个多小时。这让村里食用菌原材料的运进和成品的输出都十分不便。

2015年12月,随着熙岭乡到坂兜村路段主体工程的完工,屏南在宁德市率先实现“镇镇有干线”,自此所有乡镇驱车到县城都能在半小时内到达。

对于干线公路能经过自家门口,塘后村沸腾了,村民对部分田地、菇棚被征用都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如今这条二级公路开通后,村民只需要20分钟就能到达县城,大型货车也能在村口直接装卸货物,而不必在临近乡镇中转。“集装箱可以直接进村了,鲜菇、蔬果成了抢手货,这条路彻底改变了塘后村的面貌。” 村支书吴瑞昂笑着说。

要致富,先修路。屏南县一直把乡镇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产业结合起来,2013年启动“镇镇有干线”项目,共实施项目7个,总里程76公里,全部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总投资5.77亿元,项目覆盖10个乡镇。2015年底,屏南县在全市率先完成“镇镇有干线”,实现以县城为中心半小时“交通圈”, 惠及十几万群众。

同时,“十二五”以来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93公里,开展“村村通客车”工程,完成线路规划、车型选定,全县已完成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100%。积极争取农村客运奖励资金,对农村客运企业购车和运营进行补助,采取“以乡镇为中心、向建制村延伸辐射”模式,新投放15辆小型客车,使5个乡镇、10个建制村、16万群众受益。

一条条平坦宽敞的“玉带”开始飞舞于山水间,让百姓的致富梦越来越清晰,也让创业者看到了家乡发展的潜力。

12月12日,在路下乡菊花基地,负责人江昌仕正和员工一起搭建新的菊花种植大棚,打算将种植规模从20亩扩建到60亩。

江昌仕是屏南县长桥镇人,年轻的时候就外出创业,在三明市、江苏等地做了十几年的花卉生意。虽在外打拼,但江昌仕仍心系家乡,他返乡考察家乡投资环境,感受到家乡的新变化。其中,日趋好转的交通环境是江昌仕决定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

“其实几年前我就有回到屏南的打算。”江昌仕告诉记者,路下乡是很适合菊花生长的地方,但是该乡早年的交通却让他望而却步。

上个世纪80年代铺设而成的沥青路在山腰间蜿蜒曲折,弯多路急崎岖无比,加上破损沉陷,行车日益艰难。从屏南城关至路下乡开车需要1.5个小时左右,不便的交通造成路下乡百姓“力耕所出,不足以供”,民生维艰。

2014年,“镇镇有干线”前汾溪村至路下段公路开始建设,并于2015年建成。弯道取直走新路,原来21.67公里的盘山路缩短成12.67公里的坦途,到城关的车程也缩短至20分钟左右。

路畅通了,乡里百姓出行方便,也为路下乡带来了发展机遇。

“天时地利人和”,今年初,经过深思熟虑,江昌仕将菊花基地建在了路下乡。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性发展一些适应于本地栽植、观赏价值高、商品性强的菊花品种,截至目前,该基地先后有近25万枝鲜切菊花随着物流远销日本、韩国等地,发展势头良好。“所以我打算继续扩大规模,拓宽种植品种,远景目标是在屏南县拥有500亩的花卉种植面积。”江昌仕说。

建路不易,养路更难。屏南县根据省、市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指示要求,以规划引领,实行“路长制”,管好、养好公路,全县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屏南县农村公路列养总里程为751.65公里,其中县道179.896公里、乡道424.522公里、村道147.232公里。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管理机制实施养护,给予配套管护资金。县交通运输局每年组织不少于两次农村道路养护评比检查,并给予一定奖励补助。“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养护资金1198.55万元。同时,进一步优化公路绿化,加强公路水毁抢修,提升农村路容路貌。

青山绿水间, 山岭丘陵处,村落交错旁……地处深山的屏南县,用一条条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道路,打通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畅途。

开放之路连四海

2014年,海西高速屏古联络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转眼四年过去,这条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阳光坦途”建设已经步入尾声。

微信图片_20181224092307

屏古高速

屏古高速公路全长53.3公里,起于屏南县城,终于古田排头枢纽互通,一路风光旖旎,令人赏心悦目。全线共设甘棠、大桥、翠屏湖、排头等4处互通立交,甘棠、大桥、翠屏湖3处匝道收费站,鸳鸯溪、临水2处服务区。建成通车后,屏南到古田的车程将从1.5个小时缩短至半个小时,到福州也才1.5个小时,对屏南加快建设“省会后花园城市”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桥连隧,隧连桥,桥隧相连成坦途。如果说“镇镇有干线”打通了屏南的交通“局域网”,那么已经建成或在建的国省干线、高速、铁路则加快了屏南冲破山门、连接世界的脚步。

2007年,宁屏二级公路通车,屏南至宁德的路程缩短至1小时45分钟左右;

2012年,屏南第一条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屏南连接线通车,每年源源不断的外地游客沿着这条高速路来到屏南;

2015年,城关慈溪至路下乡二级公路开通,全县形成贯通南北国道G235(原省道202线)东西国道G237(原省道303线)的交通格局;

2018年12月28日,屏古高速将正式通车;

2020年,全线建成通车的衢宁铁路将让屏南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

横“路”临空,天堑变通途。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陆续建设,不仅解决了屏南人民出行难、坐车难和运输难等问题,屏南县委县政府更是审时度势、借“路”生力,翻开了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旅游业是屏南县的支柱产业,该县拥有白水洋、鸳鸯溪两大5A级景区,生态景观奇特,人文古韵淳厚,药膳美食诱人,是海西难得的避暑休闲旅游胜地。然而,在多年前,囿于交通瓶颈,一切美景均“养在深闺人未识”。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旅游出行变得更加便利,到访屏南的游客呈快速增长态势。2017年,屏南全县接待旅游人数405.99万人次,比增22%,旅游综合收入31.68亿元,比增30.5%,全域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国道G235(原省道202线)线途经屏南甘棠乡、屏城乡、古峰镇、棠口镇、双溪镇等乡镇,是屏南县进入白水洋、鸳鸯溪景区唯一的国省干线公路。

这是一条“旅游路”,沿新提级改造的宽广公路前行,沿线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以及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古村落,勾勒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漈下古村、小梨洋旅游景区、千乘桥、双溪古镇等一个个旅游景区及景点串珠成链、连线成片,让人不经意间恍然生出一种“车在山间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地方政府的主导及规划下,沿线群众积极打造现代农业种植及乡村游、农家乐等产业,让那些一直闲置的房子和门面也得到了有效利用,甚至变成了“旺铺”,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社会经济结构,让百姓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

工业曾经是屏南县的短板。现如今,伴着越发便捷的交通条件,屏南区位优势变得更加凸显,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时代新能源、中源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精细化工园等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企业8家,2017年屏南县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8亿元。

交通建设提速推动了屏南农业“提质增效”。昔日山高路远的屏南正依托四通八达的路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生态畜牧、高山蔬菜、食用菌、茶叶、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应有尽有,大山深处的优质农产品乘着“快车”上抵北京上海、下达广州深圳,更远销海外。

一路通,百业兴。屏南县正在形成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城市路网提格局

“出去两年回来,没想到屏南变化这么大。” 近日,家住城北路的吴玉琪,在福州工作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骑着电动车在屏南城区转了一圈。对于屏南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她感慨不已。

“看着这一条条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水马龙,幸福感油然而生。”吴玉琪说,家门口那条狭窄、路况差的环城路,经过“白改黑”改造后,极大地方便了附近居民出行。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大交通”突飞猛进的时候,屏南的“小交通”建设也跟上了步伐。

屏南中心城区面积狭小,随着城市发展加快,城区机动车数量剧增,城区道路承载压力大,市民出行难的问题已经日益凸显。部分主干道商铺密集,人流车流饱和,部分路面破损、交通拥堵等现象已经严重制约屏南县发展,群众呼声很高。

2013年屏南提出“东进、西扩、北展、南优、提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围绕提升城市承载力、畅通市民出行,大力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加快城郊快速通道、长坋中路、西环路、文化东路、国道G235上洋头段等“五路”建设,加速推进东棠大道(东区至棠口)建设,构建“两镇同城”,做大城市体量。同时,对城区主次干道几乎全覆盖,共计12.23公里进行“白改黑”改造,提升市民交通出行质量。

从城关驱车出发,往东,就来到了屏南县进城景观大道——国宝大道。纵眼望去,路正道宽,干净整洁,笔直向前;道路两旁绿树婆娑、景观如画。这条总长2.9公里、38米宽双向四车道的沥青大道横贯城区与高速公路、铁路之间。在它两侧,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项目、屏南一中新校区、移民创业园、皇庭半岛等一大批项目建设火热。

往西,历时三年建设的西环路赫然呈现眼前。该路全长2.46公里、宽36米,连接屏南城关至国省道城区过境段,有效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成为一条标志性景观大道。同时,西环路片区规划面积增加2.2平方公里,容纳3万人口,激活了县城西部资源,拓展了城市空间。

往北,国道G235(原省道202线)上洋头段道路拓宽项目正火热建设中。该路段是屏南前往白水洋、鸳鸯溪景区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城关与棠口镇、岭下乡、双溪镇的主干线。拓宽改造后,将进一步完善屏南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同时将盘活沿线1200多亩土地,为县城“北展”打下坚实基础。

……

从城东到城南,从老城到新城,屏南在全面加速城区道路升级改造的同时,还大力完善道路的配套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市容市貌。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道路修建到哪里,绿化和生态修复跟进到哪里,投资900多万元,完成了2.9公里长的国宝大道绿化建设,以及国宝路两侧单位拆墙透绿、立体绿化、花化彩化等工程。完成了西环路、东环路、翠屏路等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提升改造及城区其他道路的行道树缺株补植工程,有效提升了城市绿化、亮化水平。一条条道路,就像一道道流动的风景,成为屏南城市的颜值担当。

对建成区范围内的主次干道路,按照“畅通工程”评价体系标准,通过实施路口交通渠化,改进信号灯控制方式,调整交通标志、标线,对学校、医院、新村等有条件的路段漆划一批占道停车泊位,缓解一系列交通矛盾,提高了城区道路的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系数。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和科技装备投入力度。至目前,全县投入使用各类交通标志标牌达3000多块,交通护栏60多千米。新增电子监控系统探头60个,建成17个“三位一体”交通管控系统。公共自行车投放使用,为市民出行和健身提供更多选择,每一处细微的考量都浸润着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得到众多市民的称许和游客的点赞。

雄关漫道真如铁,踏平坎坷成大道。借力交通畅通,屏南上下正以“不服输”的意志后发赶超,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快速前进。

微信图片_20181224092317

屏南西环路

微信图片_20181224092320

衢宁铁路万米级隧道贯通

微信图片_20181224092323

宁武高速屏南连接线

微信图片_20181224092327

镇镇有干线

(本版部分图片由屏南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