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屏南新闻

龙潭燕归来

昔日人去楼空燕南飞,今朝村兴人旺燕归来。农家燕的归去来兮,见证着屏南熙岭乡龙潭村从冷落到兴旺的振兴之路——

2019-06-02 14:58 来源:宁德网 王志凌 叶陈芬

12

文创助力,龙潭古村重焕生机 本报记者 王志凌 摄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王志凌 叶陈芬 通讯员 甘叶斌)初夏清晨6时许,雨后的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四野云雾缭绕,芳草青碧、翠林如海,一片清新。燕鸣声声里,闲不住的村民迈出家门,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新村民何素珍大姐已习惯了在呢喃燕语中醒来。一个月前,一对燕子飞来,在她家屋檐下筑巢,每天衔来泥草扩大燕窝,忙碌穿梭。

“估计是一对情侣燕子共筑爱巢呢。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何大姐打趣地说。

冬去春来,龙潭新燕啄春泥。其实,在龙潭已许久不见这样的情景。

在众多乡亲眼里,燕子是有烟火气,有灵性的。哪里人气兴旺,它就爱在哪里筑巢。多年前的龙潭,当村民们还熙熙攘攘地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时,这里就曾是燕子翻飞的乐园。

“只要有人家的房子里,几乎都有燕子筑巢。冬去春来,年年不息。”忆起家园的过往,龙潭村民陈孝眷总有说不完的故事。那时,祖辈留下的老宅里,他家和叔伯们共8户人家生活在一起。与之神奇“匹配”的是,就有8窝燕子在此安家,一户不落。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看燕子辛勤忙碌,啄泥筑巢、孵蛋育雏,成了村里孩子们共同的童年记忆。燕儿飞,粪便难免。当冬天来临,燕子们南飞越冬后,细心的大人们还会选一个不影响日常生活的角落,在其上方屋檐下钉一块隔板,引导来年春天燕子归来时在此筑巢。

让陈孝眷印象更深刻的情景,是在夏夜。龙潭村口有座桥,桥上方电线飞架,连向山头。华灯初上,饭后的村民们三三两两向桥头聚拢,乘凉闲谈。而燕子们也像约好了一般,叽叽喳喳落满电线,与村民共赴一场清凉夜宴。桥上是人,天上是燕;人声燕语,和谐融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传统村落邂逅“外出大潮”,原本1400多人口的龙潭村走得仅剩200多人,日渐萧条。人去楼空村冷落,燕儿们似乎也伤透了心,扑楞楞一去不返。人燕和谐,往事随风。

怀揣年轻的梦想,陈孝眷也离家,从军、复员、就业,在城里安了家。每每返村,走进残破的老宅,空落落的乡愁止不住涌上心头:“前庭新苔绿,后院草花丛。多少人事物,只留睡梦中。”

“人走了,家空了,村没了,我们还是有故乡的人吗?”一声叹息,落在龙潭人心间。

春风又绿江南岸。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屏南立足当地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探索文创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龙潭“绝境逢生”。

2017年5月,龙潭文创项目启动。文创团队入驻,修复古村、复兴文化,一栋栋破败老宅化为书吧、茶室、民宿,文艺范十足,村子重现生机。八方游客慕名而来,更有来自北京、上海、厦门、香港、英国等地的“新村民”租赁老宅,修复、改造、安家,他乡成故乡。

来自北京的何素珍大姐,就是其中一位。56岁的她,原籍山东。退休后,2017年7月到龙潭游玩,恋上了这里悠然的“慢生活”。随后,她以15年期限租下一栋荒废老宅,修缮改造成民宿、画室,并取名“悠然之家”。2018年初,她和女儿正式迁居龙潭,学油画、国画以及园林花艺,开启了安逸的古村生活。

伴随着她的入住,当年春天,这座老宅迎来了久违的归客——一对燕子在大厅屋檐下筑巢安家。何大姐还特意在燕窝下钉上木板,一防燕子粪便,二防雏燕跌落。入冬,燕子拖家带口飞离越冬。今春,又一对新燕归来,何大姐满心欣喜。在她眼里,燕子已成为这栋老宅的一员,热闹喜气、生机盎然。

徜徉当下龙潭,往昔燕儿翻飞的情景正在重现。走进一栋栋新生的老宅,不时可见燕窝燕影。一户新村民甚至还将老宅改造后的民宿取名“燕窝”,田园味十足。

龙潭又见燕归来,声声燕语里是古村由里及外的复兴之势。 (下转第2版)

记者手记

文创的魅力

一粒文创种子,能萌发出怎样的精彩?看看龙潭农家燕归去来兮的故事,便可见一斑。

昔日人去楼空燕南飞,今朝村兴人旺燕归来。在屏南,文创激活的村落不仅仅龙潭一个。目前,屏南已形成“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文创发展模式,并催生了“文创+供给侧改革”“文创+精准扶贫”“文创+全域化旅游”“文创+古村复兴”“文创+传统产业融合”等新业态,一批古村由此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宜业宜游胜地。

来之不易的新景象背后,是地方党政部门从政策到资金到人才孜孜不倦的全力培育,是立足当地资源的精准施策。同时,创新古村保护模式,秉持“保护风貌、活化利用、有机发展”的理念,突出活化利用,实现乡村振兴与古村保护“双赢”。

放眼闽东,乡村振兴是当下广大农民最热切的期盼、最动人的梦想。市委、市政府更高站位谋篇布局,制定《宁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吹响了打造升级版特色新乡村的号角。因村制宜,强化产业引领,突显特色亮点、提升人居环境,看得见“绿水青山”、摸得着“金山银山”,乡村未来令人期待!  (上接第1版)据介绍,至今,龙潭已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村民近百人,首批10位居住已逾半年的新村民还领到了公安部门发放的居住证。他们还通过支教,帮村里复办了小学。昔日外出的村民也陆续返乡创业,开餐馆、办民宿,全村人口已恢复到600多人,日渐热闹。去年中秋,央视《传奇中国节·中秋》特别直播节目中,龙潭村成为全国10个直播连线点之一,并以“龙潭村的变化,是现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向全国人民推荐。

清澈的溪流、悠长的巷道、错落的老宅,恬静的田园生活、浓郁的文艺气息。随着文创项目的深入推进,如今的龙潭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网红”之地,每逢节假,游客盈门。仅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接待游客就近万人,专程前来住民宿体验古村生活的游客约1500多人,民宿火爆、一房难求。

“乡村振兴了,回到故乡,心就安了,再也不走了!”刚刚返乡创办餐馆的龙潭村民陈子藏由衷地说。

而村民陈孝眷一有空闲都会从城里回村逛逛。昔日落破的老宅经租赁、改造已成为龙潭美术馆,并在“五一”期间举办了首次画展,游客如织。

“梁上更新瓦,庭内藓无痕。行家施妙手,老屋客盈门。”一首新诗,写出了他对龙潭新气象的感慨。他知道:故乡,又回来了!

责任编辑:陈淑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