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红曲酒 今朝更飘香
——屏南县积极推动黄酒产业健康发展
屏南北墘村
酒香引得宾客来
屏南第一届黄酒民俗文化节
旅游文化节上,黄酒文化成为一大亮点
5
龙潭虎潮潭黄酒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王志凌 通讯员 甘叶斌 文/图)
闽派红曲黄酒自唐宋以来多有文字记载。苏东坡谪居岭南时,留有 “去年举君苜蓿盘,夜倾闽酒赤如丹”的诗句。其中的闽酒,即红曲黄酒。过去隶属于福州府,深藏在闽东北山区的屏南、古田二镇,是闽派黄酒最重要的起源地。
屏南山高林密,清泉醇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质大米与泉水。千百年来,乡民传承古法酿造传统,以家酿或小作坊生产红曲黄酒。红曲黄酒也一直是屏南重要的传统产业与外销产品。2008 年,屏南红曲黄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6年 11月,屏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红曲黄酒文化之乡”。一路走来,红曲黄酒已经成为屏南乃至福建的一张“金名片”。
工匠精神代代传
自古美酒出深山,千年酿造一坛香。屏南有句俗谚“人生三杯酒”,指的是本地人从出生到入土为安皆围绕着三杯酒打转。婴儿出生、订婚、结婚、寿酒、丧葬,各种节日、祭祀、农事习俗等,都离不开一杯黄酒。
深厚的酒文化带来了市场,也为黄酒产业发展打下牢固根基。1949年,屏南县有酒曲作坊87家、一年可制作红曲75吨;酿酒作坊98家、年生产黄酒128吨。上世纪七十年代,“屏南老酒”多次荣获全国金奖;八十年代,“白鹭”牌红曲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
从新酒的清香到老酒的馥郁,生生不息的轮回中,酿酒的技法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延续至今。
车出屏南,50分钟许,便到了群山环抱的熙岭乡龙潭村,村子后山蜿蜒起伏数百里形似一条巨龙,半山腰有一道瀑布高十丈,下有一个深潭,叫龙潭。陈氏祖先每年冬至必取龙潭水酿造黄酒,好山,好水,好米,好曲,好技艺,造出了龙潭好酒。
山里有村,便有黄酒飘香。龙潭人好饮酒,也善酿酒。在龙潭村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曲坯坊,曾经是村里制作、发酵酒曲的地方。时光荏苒,如今的曲坯坊已经废弃,但龙潭酒香不绝。
从事黄酒酿造50余年的陈官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屏南红曲黄酒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打从父辈那里接下这酿酒技术,他精工细作,让陈家的酒香从农舍飘逸而出,弥漫千家万户,醉满江南城乡。
“冬至时节,万物收藏,是黄酒冬酿的好时节。”陈官唱说,屏南人多在冬至时节酿酒,按照现代的观点看,主要是因为气温较低,有利于酵母菌的活动。
龙潭当地黄酒制作,从曲母选育、制曲到酿造,工艺流程繁多,技艺全靠师徒传承或族内世代相传,特别是对酿造温度、湿度的感觉,全凭经验掌握。
陈官唱的儿子陈孝好,23岁开始便向父亲学习酿酒技艺。他说,黄酒酿造一定要选高山产的糯米,且要选颗粒饱满的圆糯,它的生长期长,酿出来的酒就特别香;水只用当地龙潭的水,那里山高林密,清泉醇冽。“曲骨、水血、技铸魂”这是酿好龙潭黄酒的秘诀。酿好后的黄酒,色如琥珀,鲜艳澄清,馥郁芬芳,味甘醇似饴,喝在嘴里,醉在心里。
为了让黄酒酿造技艺代代相传,陈官唱带领儿子陈孝总、陈孝好创办了“福建白水洋酒业有限公司”,注册了“龙潭里”“虎潮潭”两个品牌。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陈官唱,仍坚持每天6 点起床,到酒厂各处走走看看,时时叮嘱两个儿子,要守好技艺,发扬光大品牌,把企业做大做强。
纵览屏南红曲黄酒行业,酿酒大师何止陈官唱一人,无数酿酒师为屏南红曲黄酒这块金字招牌默默奉献着。善溪黄氏、玉洋邱氏和郑氏等都传承了红曲制作与酿酒技艺,并开枝散叶,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屏南县注册生产黄酒的企业超过百家,年产量达5万吨,年产值超过5亿元。
守正创新促发展
6月12日,福建省红曲酒重点企业座谈会在福建省商务厅召开。座谈会上,福建惠泽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允滔代表红曲酒产业联盟,对规范红曲酒产业发展、增强消费者的文化自信、引领健康消费、理性饮酒提出重要建议。
惠泽龙酒业是一家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回归企业,在政府多年扶持下,已成为福建省黄酒生产企业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第一家有机黄酒生产企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数十个金字招牌。
“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转型升级已成必然。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惠泽龙公司总经理程禹铭说,惠泽龙酒业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早在多年前,就通过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大罐发酵技术和10万级无菌灌装技术,对传统黄酒酿造工艺和灌装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实现了传统酿造到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的转型升级。下一步,公司还计划增加一条异形瓶生产线。
在产品创新方面,多年来,惠泽龙一直致力于突破传统黄酒的桎梏,采用科学方法设计产品的风味和口感,调整酒的配方。“我们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开发了不同口味的黄酒。比如,闽西北地区的人口味较重,闽东好甜,闽南人则口味较为清淡。”程禹铭说,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公司研发出贵宾尊享系列、醇系列、坛系列等高端品牌,以及吉祥美满、屏南老酒料酒等大众化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公司生产的红曲黄酒全国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都排名第一。
以量打开市场,更以质站稳脚跟。闽派黄酒不再怕巷子深,屏南当地的黄酒知名品牌不断冒出。由非遗传承人郑福田创立的屏南县福田酒业有限公司,生产传统型甜黄酒,年销售量200多吨。2014年,女传承人黄林招创立屏南善溪醇酒业有限公司,短短几年,产量超过500吨。屏南还有白水洋酒业、北墘老酒、四坪老酒、九洋老酒等,各有品牌定位、技术手段,让闽派黄酒声名鹊起。
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厚重的酒文化、千年的酿酒技艺传承以及本地优秀造曲酿酒企业成长壮大,让屏南成为福建省红曲黄酒产量最大的县,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承担着福建黄酒重振雄风的重任。
2016年,福建红曲黄酒产业联盟成立,邱允滔任理事长。通过联盟合作,在行业规范、产品标准、人才培养、市场营销各方面达成合作,带动集群发展。
美酒斟杯中,觥筹交错间,传统与现代正在红曲黄酒之乡上演着奇妙的化学反应,融合碰撞之中,屏南老酒更加回味无穷。
产业融合打新牌
诗意北墘,黄酒飘香。
每年冬至时节,代溪镇北墘村都会如期上演黄酒文化节。百米长的传统老街酒灯高挂,酒旗飘扬,舞龙舞狮的队伍走街串户,祈愿吉祥;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村民挑着水和酒,锣鼓喧天,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恭请酒神、诵读祭文、赏福活动……一场“乡村风情秀”伴着醇厚酒香,成为游客心中美好的记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高林密,清泉醇洌的北墘,独占制曲酿酒之优良条件。谈起酿酒,北墘人个个是行家里手,千百年来,这里家家酿酒,户户有酒窖,少则数坛,多则上百坛。数百年来,代代相承,最终铸就了北墘深厚的酒文化。
近年来,该村响应乡村振兴号召,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酒”为媒,打造乡村旅游新品牌。村内的古民居、祠堂、牌匾等遗迹均与酒文化息息相关。酒坊、酒窖旧址,街头巷尾、农家院落随处可见的酒缸、酒坛等酿酒器具,都得到了积极的保护。一到节假日,游客接踵而至。
产业融合还吸引了阳光学院在村里设立教研基地,帮助村里策划包装生成7个文创产品。省老年艺术家协会、省老年大学随后也在村里设立基地。村里也通过央视直播和媒体、企业家和商会的共同推动,来推广“北墘老酒”品牌。黄酒文化展示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特色风情民宿区等项目将陆续建设使用,在黄酒产业的主导下,名宿、文创、旅游等产业俨然成为村中的另一派图景。
今年初,北墘黄酒文化旅游景区被认定为国家3A级景区,这让代溪镇党委书记陈章铨对北墘村的发展和“闽派黄酒”的未来更加信心十足。“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动代溪黄酒文化展示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特色风情民宿区等项目建设,让黄酒产业向更新的方向融合发展。”
(本版部分图片由屏南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