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屏南新闻

全域兴旅 风帆正劲

——屏南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侧记

2020-08-26 16:45 来源:闽东日报 叶陈芬 王志凌 通讯员 甘叶斌

p1_s

▲ 青山绿水鸳鸯溪p3_s

写生p4_s

戏水p2_s前汾溪村

p5_s

乡村文化节p7_s

芳院村p6_s

龙潭村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王志凌 通讯员 甘叶斌 文/图)盛夏,避暑屏南,与当地凉爽天气相反的是一个个“热”力十足的景点——

在白水洋,水上广场波光粼粼,十里水街游客云集,泼水嬉戏纵享清凉;

在双溪镇,艺术城里人头攒动,画田园绘山水,慕名而来的游客挥毫弄墨游“艺”海;

在龙潭村,老宅新生,化为书吧、茶室、民宿,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游客纷至沓来,悠悠古巷觅乡愁……

屏南山奇水秀,不仅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白水洋·鸳鸯溪,还有散落于山水之间的古廊桥、古村落,以及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些都为屏南发展全域旅游积淀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6年,屏南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成为福建省9个入围的区县之一,也是宁德市唯一入围的县份。抢抓这一发展契机,屏南县委、县政府按照国家、省、市的部署要求,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为指导,围绕“打造省会后花园城市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目标,深入开展全域旅游建设,全面推进屏南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体制机制在持续完善。今年, 屏南成立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屏南县全域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印发《屏南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屏南县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多次组织召开全域旅游创建推进会,科学部署、加快创建。

政策保障在持续强化。屏南从旅游项目用地、资金、用水用电等方面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全域旅游建设,壮大旅游实体经济。同时,着手制定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政策、旅游民宿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厚植发展沃土。

公共服务在持续提升。2016年至今,已完成旅游厕所新建33座、改建17座,全力推进厕所革命;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夜景工程、全域旅游交通标识系统等项目已完工投入使用,指挥中心投入试运行,白改黑工程已基本完成,白水洋自驾车营地、城区立体停车场已完工,旅游基础设施不断优化。

产品供给在持续丰富。充分发挥市交投集团的资金、管理、经营等优势,不断加大核心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和宣传力度;加大A级景区创建力度。2018年以来,漈头古村落、小梨洋、北墘黄酒文化、双溪古镇、漈下古村等旅游景区成功评定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以休闲度假、亲水体验、生态观光为主题,突出资源禀赋,注重乡镇差异,重点培育棠口镇药膳养生、双溪镇文创旅游、长桥镇万安桥文化休闲、甘棠乡甘国宝文旅、代溪镇黄酒、岭下乡田园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挖掘开发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以主要景区为中心,特色旅游小镇共同发展格局,尽显风情……

屏南还大力推动“旅游+”跨界融合,通过旅游+体育、旅游+文创、旅游+休闲农业、旅游+药膳美食等,形成生态观光游、人文休闲体验游等旅游产业链及“旅游带百业,百业促旅游”联动效应;通过推动“文创+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农民画室、农民画廊、乡村客栈,形成民宿、写生、时尚、餐饮、传统工艺的完整旅游业态;创设融资新平台、创立修缮新模式、创建魅力新古村,闯出了一条“文创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产业发展,归根结底是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在推进全域旅游中,屏南始终坚持这一点,积极引导群众融入产业发展,实现增收。熙岭龙潭古村的新生,就是其中的生动缩影。曾经的龙潭缺乏产业支撑,1400多人的村子走得仅剩200多人常年留守,日渐冷落。以农民画室为发轫平台,文创产业不断注入,让这里重燃希翼。来自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100多人安家于此,将36栋老宅改造成各类文创空间,在这些文创项目的带动下,300多名在外打拼的龙潭村民回乡创业,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敞。如今的龙潭,已从昔日的“空心村”变为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眼中的“网红村”,每年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去年,村民人均收入18350元,比引入文创产业前增长了3倍。今年3月,龙潭村旅游减贫经验作为全省典型案例上报世界旅游联盟,有望作为2020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在第三届“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活动中发布。

乘势发力,屏南串点成片加快推进文创产业,着力打造3条“文创带”——以双溪、寿山片区为中心的东北带,以龙潭片区为中心的东南带,以厦地、前汾溪片区为中心的西南带,涵盖全县10个乡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形成连片联动发展格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屏南乡村振兴之路,再展屏南旅游兴村富民效应。

“文创梦”开始的地方

●屏南文创带之东北带    

以双溪、寿山片区为核心,涵盖双溪镇、寿山乡、棠口镇、岭下乡

在安泰艺术城感受油画艺术的魅力,在薛府文化艺术中心体验现代生活与古典建筑的完美融合,在陆氏宗祠、文庙、城隍庙倾听人文历史的声音……初秋时节,记者走进双溪镇,仿佛走进了一段凝固的历史。来来往往的游客在这里驻足,倾听岁月声音,饱享文化盛宴。

双溪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重点镇。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文庙、城隍庙、瑞光塔、北岩寺、古民居等文化古迹,还有堪称“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洋·鸳鸯溪”风景名胜区。

在国家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背景下,2015年8月29日,屏南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屏南县古村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会”,并率先在双溪古镇与漈下古村推进文创转型,拉开了屏南县全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序幕。

以此为契机,双溪镇依托文化资源优势,以保护和开发并重为原则,有效整合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红色旅游、文创旅游等各种旅游资源,提高双溪镇的旅游品位,旅游产业化不断提升。

随着“文创”产业不断发展,双溪镇从镇区到下辖村庄,都悄然换了新貌。

作为人文气质的代表,双溪镇前洋村不仅是澳门大学珍禧书院、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的研学目的地,还是复旦大学正式签约的书院教育实践基地。复旦大学副教授张勇带领团队精心修复村中的古民居,在尊崇当地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再现清雅宋风,打造了一个集艺术驻创、修身养性于一体的高端文化体验型村落。在这个小小的深山古村中,孕育出陶瓷、竹编等多座博物馆,还举办了“梦里前洋——2017年生态雕塑展”“国风西行——海上丝路东西方瓷韵文化交流展”等高品位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前洋村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双溪文创工作的成功,辐射带动了周边其他乡镇不少文创基地的发展,寿山乡寿山村公益艺术教育中心就是其中一个。

近三个月以来,寿山乡村民林宝珍有了一个新的爱好,就是空闲时到寿山村公益艺术教育中心学画画。2020年5月21日,屏南县第四家乡村公益艺术教育中心——寿山村公益艺术教育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艺术中心总面积150平方米,2名“新村民”入户,免费教村民画画。

“我今年已经66岁了,第一次拿起画笔。”林阿姨笑着告诉记者,她来这里学画主要是受到儿子儿媳的鼓励,“这么老了,还能学画觉得很开心。”

艺术教育中心的开放,繁荣了寿山乡文化事业,也催发了乡村文化旅游。下一阶段,寿山乡将动员青坪岗新村村民盘活闲置房屋资源,打造民宿产业。

落寞古村的华丽涅槃

●屏南文创带之东南带    

以龙潭片区为核心,涵盖熙岭乡、甘棠乡、代溪镇

错落有致的老宅、干净清澈的穿村小溪、古朴有致的廊桥……8月13日,2020“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慰问演出走进龙潭村,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刚强、演员刘诗诗来到这个掩映于青山绿水间的传统古村落,感受该村日新月异的新风貌。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美妙的歌声在古村响起,嘉宾们与村民共同演唱《你笑起来真好看》,用歌声唱响古村发展新曲。围观的村民们兴奋地欢呼、鼓掌,村民陈成早上6点多就等候在演出现场,他说:“今天能见到这么多明星来这里,作为龙潭人我非常激动!期待明星们能够帮助推广龙潭特色。”

“来到龙潭已经是凌晨,虽然困意十足,但还是被这迷人的星空迷到不忍入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又有这么好的文创产业项目,我相信龙潭村的发展包括整个屏南县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而且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刚强感慨道。

作为屏南文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这三年多来,龙潭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地村民从原来不到200人恢复到600多人,还有200多名“新村民”在这里扎根,龙潭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8万元。

无独有偶,在距离龙潭村仅10分钟车程的四坪村也因文创迎来了转机。通过文创注入、修复古村,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村民竞相入住。同时,该村与毗邻的龙潭等文创村落串连成线,成为屏南乡村旅游的新热点。

以龙潭片区为核心,漈下、北墘为两冀,是屏南文创“东南带”的主要内容。

在甘棠乡漈下村,随着文创项目的推广,“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成为持续推动当地旅游发展的一道风景线。在清澈的河道边,开了不少特色店,每逢双休日都有大量游客慕名前来游玩,在河岸写生的学生也多了起来,原本在外打拼的村民也纷纷返乡创业。

在代溪镇北墘村,以黄酒产业为核心,构建了一条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集影视制作、包装创意设计、黄酒技艺培训、商业运营和衍生产品开发的文化旅游地,不断吸引外来人员到此休闲度假、摄影采风……

下一阶段,屏南县将进一步深化龙潭片区建设,巩固漈下村文创基地,加强北墘村古村保护和开发,努力打造有情怀、有温度的美丽乡村。

开启人文与美学之旅

●屏南文创带之西南带    

以厦地、前汾溪为核心,涵盖屏城乡、路下乡、长桥镇

悠悠古村传新韵,乡野书香绕心田。在一个夏日的清晨,记者来到屏城乡厦地村,沿着蜿蜒微陡的石阶而下,巷子两边是修缮一新的古民居,咖啡屋、休闲茶室等“城市产物”,奇妙又和谐地与陈旧的古村共存着。还有几栋古民居内陆续传来锯木头、凿大梁等各种木工活的声音,意味着再过不久,这些原本破败的民房将摇身一变成为新的文创栖息地。

在一片漠漠水田之间,落成不到一年的先锋水田书店让厦地“书乡”的美名在新时代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2015年开始,厦地村秉承“还原性修复、保护性开发”的理念,积极推动厦地村文旅产业,通过充分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加快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开办公益电影培训班、举办电影导演节、举办民间艺术活动等,以发展民宿、写生基地、时尚咖啡屋、传统工艺、先锋书店等文化旅游配套业态,不断强化文旅产业的“新引擎”作用,为厦地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永续动力,通过“文创+农民+政府+互联网+旅游”的新模式,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文旅产业发展融合的新实践。

离开厦地,沿着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驱车前行,不到20分钟,就到达屏南文创“西南带”的另一个核心区——屏城乡前汾溪村。

2017年,位于汾溪河畔的前汾溪村与“美”字结下不解之缘。来到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座别致的黛蓝色和白色建筑,这是中国美院与前汾溪村共同建立的一所集艺术教育、休闲观光、写生创作为一体的校地互助共享基地。

基地由荒废的原林业站、供销社、粮站旧址改建而成,外观上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如夯土墙、青砖等屏南乡土建筑的特点,又融入了现代钢结构的建设,是传统与现代碰撞的融合体,既古朴又美观。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建设,自建成以来,不仅成为众多高校学子开展写真、社会艺术调研等活动的绝佳平台,还为地方提供教学、研究、文化推广等社会服务,普及村民艺术教育,增强前汾溪文创旅游的综合实力,并辐射带动周边村落的旅游业发展。

此外,屏南文创“西南带”还延伸至路下乡、长桥镇,辐射带动芳院村、长桥村、柏源村等周边村庄发展,形成连片联动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