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屏南新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文创赋能,屏南再出发

2020-10-23 13:42 来源:闽东日报 叶陈芬 王志凌 通讯员 甘叶斌

p1_s四坪村秋色p4_s国庆假期,龙潭村举办重声音乐节p5_s厦地古村,稻花飘香p3_s北墘村黄酒文化旅游节p6_s国庆假期,双溪古镇拜月祈福活动p9_s厦地先锋水田书店p7_s前汾溪村,公益乡野美术教学p8_s双溪文创艺术城p2_s 龙潭夕照

宁德网消息(记者 叶陈芬 王志凌 通讯员 甘叶斌 文/图)金秋传喜讯。“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近日在北京揭晓,屏南熙岭乡龙潭村“用‘文创+旅游’模式激发乡村减贫内生动力”案例上榜,为国际旅游减贫事业贡献“屏南智慧”。

这些年,从龙潭村到屏南县,“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佳话名扬四方,点赞连连。10月9日,中共屏南县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科学谋划屏南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目标、举措、路径,也赋予了文创产业新的使命任务。号角已响,文创赋能,屏南再出发!

创新实践,美名传扬

从新的起点再出发,屏南文创底气十足。

这底气来自县委、县政府的高瞻远瞩、高度重视,来自“文创”发展五年来的经验和成就。

屏南拥有国内集中保存完整的古村落群,然而,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的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空心村”不断涌现,不少国家级、省级古村落、非遗项目面临着消失的尴尬境遇。

古村如何复兴,成为摆在屏南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和挑战。

2015年以来,屏南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做出了以传统村落为载体,文创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决策转变。在思想理念上,摒弃“原始的生产生活形态是凋敝古村落实现振兴的一大包袱”观念,将一些看似派不上用场、却极具乡韵乡愁的破旧老宅、古街古巷和废弃农具等,当做“人无我有”的稀缺资源,通过文创加以活化利用。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工作推动上,屏南改变“大修大建”“堆盆景”等“输血式”的帮扶做法,成立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指挥部,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编制“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引领传统村落走出一条“产业发展有特色项目、村民致富有内生动力”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在资金保障上,除了从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金融扶贫示范县等“金字招牌”中找项目、找资金外,更加注重创新“文创搭台、市场唱戏”模式,引进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南京先锋书店等企业投入2500万元培育文创项目9个,有效破解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资金投入大、县级财政难以支撑的困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屏南县积极开创“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模式,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人才、构建乡村文创人才发展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乡村振兴谁来振兴的难题。

创新机制,引进“高人”。在出台人才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像对待龙头企业、知名企业家一样,对高端文创人才及团队实行县领导专人挂钩联系、“一人一事一议”、赋予乡村建设治理中一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等“特殊待遇”,成功引进林正碌团队、瑞典籍华人艺术家程美信团队、复旦大学张勇团队、中国美院陈子劲团队等一批专家团队20多人。

创造条件,引回“亲人”。创新返乡创业奖补政策,对本地农民、返乡驻创并产生带动效应的个人或企业,给予5000元至30000元开办补助和一定的租金补贴或税费补助等。同时,让返乡创业者与外来客商享受无差别待遇,吸引了大量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仅龙潭村就回流村民300多人。

创建平台,引来“新人”。在修缮古民居古建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级医疗站点、复办村级小学的同时,在福建省率先为外来人口发放居住证、并视情发放“荣誉村民”称号,增强“新村民”归属感和幸福感,吸引了大批有思想、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新村民”定居。仅龙潭村长期居住的来自英国和我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国内外“新村民”就达100多人。

从双溪镇前洋村的复旦大学实践基地到代溪镇北墘村的黄酒飘香,从寿山乡寿山村的公益艺术教育中心到屏城乡前汾溪村的美学之旅……如今在屏南,一个个古村沐浴着文创春风重焕生机。

兴村富民,信心满满

在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屏南乡村旅游大放异彩,好戏精彩连连——

秋风送爽,稻花飘香。在厦地村,游客或漫步稻田之间,或穿梭小巷之中,或在先锋水田书店里驻足休憩,稻香融着书香,沁人心脾,让人尽情享受古村新生的魅力;

月影婆娑,花灯绰绰。在双溪镇,简单而古朴的拜月祈福活动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观看,更有为期七天的安泰艺术展,让游客在旅游之余感悟当地的历史魅力、欣赏多彩的文艺之美;

溪水潺潺,红鲤摆尾。在漈头村,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夹道而建,欢迎着游客的到来,耕读文化博物馆内,1万余件各类古物、文物,让人惊叹连连,透过这些,仿佛能触摸到古村的千年文脉……

文创赋能,乡村旅游发展突飞猛进。数据显示,今年“双节”假期,屏南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7亿元。其中,乡村旅游人数超过15万人次,成为屏南旅游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四平戏回响,庶民酒飘香,拥抱新时代,古村美名扬……”这是国庆假期,在外工作的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民陈孝眷返乡游玩时的感慨。

此时的龙潭古村秋意正浓:山间,翠竹梯田,黄了稻谷,红了柿子;山下,小桥流水,古屋长廊,游客熙攘。早在国庆佳节来临前,村里的40家民宿、380张床位预订率已超八成。8天长假,这里接待游客约3.5万人,民宿、餐馆、农特产等收益共计约150万元。作为屏南的“网红村”,龙潭古村在意料中又火了一把。

自2017年龙潭开启文创之旅以来,这里的常住人口逐年攀升,已从最初的200多人恢复到600多人;创办各类艺术共享空间28个,拥有民宿床位300多张,新增企业经营主体12家。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7985元提高到2019年的178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5.7万元增至2019年的16.9万元。

5年来,文创在屏南创造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全域旅游上,更赋予了农村发展“造血”功能,点燃了乡村振兴火种。

沈明辉是屏南县双溪镇双溪村人,自小身体有疾,16岁丧母,与修鞋匠父亲相依为命。2015年10月,屏南双溪镇国际残疾人公益教育中心成立。一个月后,在县残疾人联合会的联系下,走进了教育中心,开启了学画之路。“教学中心免费提供绘画材料,如果画作卖出去,扣除成本后的收入全给作者。”沈明辉说。

虽说并无绘画基础,可老师教得耐心,沈明辉学得认真。短短几个月后,他就能在画板上挥洒起来。

拿起画笔5年多,沈明辉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作品在网络上有了市场,每月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2017年,沈明辉的作品被送往法国里昂参加当代艺术双年展。他还开办了个人工作室,不少人慕名前来欣赏、购买画作。

“文创+精准扶贫”,点燃了贫困群众的希望之光。屏南积极实施文创“种子工程”,300多位贫困户、残障人士通过作画卖画增加收入,有的转型为农民画家或农民创客,沈明辉、杨发旺、薛美兰、杨夏妹、林苑松等残障人士年收入过万元,成为励志榜样。

此外,文创还为屏南乡村发展带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文创+朋友圈经济”,充分利用外来人员人际网络,带动当地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等外销,嫁接和吸引社会资本到乡村投资;“文创+招商引资”,引进南京先锋书店在厦地建设乡村书店、宁德千乘桥文创公司在前汾溪建设社会美育综合实践基地,天津泰达当代美术馆在棠口建设文创基地等,带动乡村文化、农旅等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农民生活富足和精神满足。

乘势发力,未来可期

底气撑,信心足,豪气展。抢抓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中共屏南县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体会议提出,将打造国内一流的文旅休闲康养基地,并明确举措:将打响多产业融合的“清新福建、绿色宁德、生态屏南”全域旅游品牌,提升白水洋、鸳鸯溪核心景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打造古韵、红色、文创、特色农业等精品旅游点,做足做优“旅游+”“+旅游”文章,打造“古韵+白水洋”“红色+白水洋”“文创+白水洋”“特色农业+白水洋”等数个精品旅游线路,整体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层次,提高旅游综合带动效应;要统一策划、分片实施,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和优势资源,与数字经济、自媒体等新模式、新业态深度融合,探索龙潭片区、厦地、北墘等不同发展模式,推进文创产业逐步实现品牌化、特色化。

围绕目标,加快文创产业发展,从顶层到部门到乡村,付诸的、筹谋的,已在这片激情土地上扎实展开。

据了解,立足产业基础,屏南典型示范、串点成片,着力打造3条“文创带”——以双溪、寿山片区为核心的东北带,以龙潭片区为核心的东南带,以厦地、前汾溪片区为核心的西南带,涵盖全县10个乡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形成连片联动发展格局,进一步放大文创产业促旅兴村富民效应。

在以双溪、寿山片区为核心的东北带,领军的双溪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重点镇,域内有保存完好的丰富文化古迹,还有堪称“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白水洋·鸳鸯溪风景名胜区。2015年8月,屏南召开古村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会,并率先在双溪古镇与漈下古村推进文创转型,拉开了屏南全力发展文创产业的大序幕。随着文创产业不断推进,双溪镇从镇区到下辖村庄,都悄然换了新貌,并辐射带动了周边其他乡镇。今年5月21日,寿山乡寿山村公益艺术教育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屏南县第四家乡村公益艺术教育中心。“新村民”入户,免费教村民画画,打造民宿产业,文创“新”潮澎湃。 

在以龙潭片区为核心的东南带,“网红村”龙潭带动周边的四坪、墘头等落寞古村美丽新生,串点成片,甘棠乡漈下村、代溪镇北墘村则为两冀,三辆“马车”驱动,带动熙岭乡、甘棠乡、代溪镇,后劲十足。值得一提的是,以黄酒产业为核心的北墘村,构建了一条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集影视制作、包装创意设计、黄酒技艺培训、商业运营和衍生产品开发的文化旅游地,不断吸引外来人员到此休闲度假、摄影采风。 

在以厦地、前汾溪为核心的西南带,醉卧稻香里的厦地先锋水田书店,落成不到一年时间便让厦地“书乡”美名传扬,游人如织。乘势而上,厦地村通过充分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加快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开办公益电影培训班、举办电影导演节、举办民间艺术活动等,以发展民宿、写生基地、时尚咖啡屋、传统工艺、先锋书店等文化旅游配套业态,文旅产业的引擎支撑不断强化。位于汾溪河畔的前汾溪村则与“美”字结下不解之缘,中国美院与村里在此共建了一所集艺术教育、休闲观光、写生创作为一体的校地互助共享基地,不仅成为众多高校学子开展写真、社会艺术调研等活动的绝佳平台,还为地方提供教学、研究、文化推广等社会服务,普及村民艺术教育,增强前汾溪文创旅游的综合实力。 

梦想照亮前方,奋进正当其时。逐梦新征程,文创屏南令人期待。正如2020“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慰问演出走进龙潭村时,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刚强所感慨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又有这么好的文创产业项目,我相信龙潭村的发展包括整个屏南县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