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屏南新闻

打响“特色牌” 谱就“振兴曲”——屏南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侧记

2021-03-19 10:01 来源:闽东日报 叶陈芬 王志凌 通讯员 甘叶斌

电商产业

长桥镇西亭洋村,农妇在分拣球盖菇

蔬菜丰收

普岭村

龙漈花海

龙潭村

厦地村新村民为当地群众义务拍新春全家福 张丹 摄 

前汾溪村

芳院村梅花点点迎新春 李锐 摄

直播带货

食用菌产业

厦地村

宁德网消息(记者 叶陈芬 王志凌 通讯员 甘叶斌 文/图)

万紫千红总是春。从甘棠乡王林村的一夜李花白,到路下乡芳院村的点点梅红闹新春,到代溪镇玉洋村的十里桃林醉花阴,秀丽春景正在屏川大地次第铺开。踏着春的鼓点,从田间地头抢抓农时的春耕生产,到农家巷陌乡村振兴指导员的坚实脚步,到平畴山野红红火火的家园建设,屏南新一轮乡村振兴发展大幕也扎实拉开。

当下屏南,乡村振兴是最激荡人心的音符。近年来,屏南立足资源特色,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乡风文明为抓手、以治理有效为导向、以生活富裕为目标、以示范引领为支撑,固本强基,全面发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具有屏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处处生机勃发。

春风吹来产业兴

农事催人忙,不负好春光。

眼下,正是农忙时节,在屏南县棠口镇仕洋村片区高山蔬菜基地,举目可见广阔的田野上阡陌交错,种下的花菜已经冒出新绿,农户们忙着除草施肥,描绘出一幅“闹春耕”的生动画面。

据介绍,这片基地由仕洋、孔源、西村、上厝等4个村蔬菜基地连片而成,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屏南最大的高山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年产量达1万多吨。菜农们联合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起21个存储冷库,蔬菜收成后经筛分品级,销往广东、江苏、浙江甚至香港市场,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与此同时,在长桥镇西亭洋造福新村,农妇们同样忙得不可开交。她们三三两两坐在自家门前,一边聊天一边对面前一筐筐的球盖菇进行剪根、清理、分拣,一派繁忙景象。

在长桥镇,食用菌是当之无愧支柱产业,全镇食用菌年产量达2亿多袋、年产值5亿多元,其中以茶树菇为主,种植覆盖该镇18个行政村中的16个。该镇将此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富民兴村的重点产业来抓,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以扶持,推动产业做大做优做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屏南县立足实际,制定完善152个村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林竹、茶叶、水果、花卉、畜禽、农村电商、文创、旅游等10个特色产业,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做实产业到村到户项目,成为“靠山吃山唱山歌”的生动注脚。

2020年,屏南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2亿元,增长4%。完成6.2万亩水稻功能区建设,新增补充耕地810亩,稳定粮食产量4.62万吨。高山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稳步发展,棠口千亩高山花卉产业园、龙漈花海四季观光园、塘后玫瑰园、上凤溪多肉基地等加快建设,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亿元;引进上市公司傲农集团,建成全省最大的单体生猪养殖场;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1个,“屏南高山花菜”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入选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县、黑山羊特色养殖优势区。

此外,为了不让资金成乡村振兴“拦路虎”,屏南县创新“小额信贷促进会+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资金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机制,实现“放得准、用得好、收得回”,5年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8亿元,覆盖60%以上贫困户,贷款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新年新使命,今年屏南县将持续推动高山蔬菜、冷凉花卉、水果、茶叶、食用菌、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五化”进程,做强多肉、菊花、兰花、玫瑰等花卉品牌,新增花卉种植面积1300亩。加大经营主体培育和品牌创建,力争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5家、家庭农场10家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个以上。

秀美乡村入画来

百亩梅花枝头俏,暗香浮动迎春来。今年春节期间,恰逢路下乡芳院村的梅花盛开,灿若云霞的花海点缀出古村冬日的秀美,游人漫步其间,一睹梅花盛景。

芳院村,位于屏南县路下乡西部,属华侨重点村、革命老区基点村,有1100多名华侨分布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2013年,芳院村被列为中国传统古村落,村内有书斋岭、墓头岭、侯门楼岭、岔头顶;厝弄有直弄、横弄、上府弄、里厝弄,村周边有“双田夹水”“一镜圆池”等八大景观。

近年来,芳院村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契机,加强村庄特色风貌塑造。目前,五幢古房屋完成修缮,并修建了长约200米的环湖雨廊,为古村增添一道亮丽风景线。此外,村里还新建公厕,拆除了大量猪栏、旱厕等,专门聘请3名保洁员进行日常卫生维护,有效治理脏乱差现象。截至目前,修缮古村落等累计投入100多万元。

绿色屏南、山水如画,县域152个村庄如明珠般散落在崇山峻岭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生态美起来、环境亮起来,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乡村振兴,顺应广大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期待的必然要求。

屏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同时注重传统村落保护,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幅幅秀美的乡村新图景徐徐展开。

代溪镇长宦村强化村容村貌建设,整治简易搭盖、美化农房立面、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及空闲地种植蔬菜或由村委会进行统一绿化、建设500米水岸景观工程……一个崭新的“多彩长宦”逐渐成形。

屏城乡南峭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发展契机下,结合生态环境,开辟荒山,种植樱花,建设一条以樱花为主的彩色林业观光带,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着重打造县城“后花园”这张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甘棠乡小梨洋村以传统村落改造、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和3A景区创建为抓手,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村内各项基础设施,绿化街道巷弄、修缮古民居、引进旅游公司开发配套设施,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金名片……

2020年,屏南县扎实推进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实施裸房整治1077幢,新增村庄绿地450亩、“绿盈乡村”43个,建成旅游公厕14座、乡村公厕37座,完成自然村改水5个,农村改水改厕通过市级验收。

同时,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屏南县还牢牢抓住“生态”这张闪亮名片,加快生态乡村建设,突出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总要求,以实施农村生态人居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美好家园建设。

文创赋能古村新

新春,记者走进寿山乡,依山而建的寿山文化广场让人眼前一亮,沿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只见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错落有致,蜿蜒的雨廊连接起一个个文创空间,特色十足。站在观景台上眺望,茶盐古道和古村落群尽收眼底。

如今的寿山乡,因为“文创+旅游”,成为屏南乡村游热点之一,人气渐旺。

2019年10月,寿山乡启动文创产业,项目包括寿山文化广场升级改造,新建风雨长廊,实施古村外立面改造,完善给排水、消防、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开创艺术驻创空间,发展民宿、微型酒店、商铺商业体,提升古村落的品质和水准。

截至目前,完成投资约260万元,完成寿山文化广场改造升级、新建风雨长廊约300米、新建商业空间9处;修缮寿山村8号空间,设立寿山村公益艺术教育中心;建设完成文化广场舞台1座等。吸引入驻新村民15人,已认领5处,“七味亭”青海特色小吃店与音麦纪音乐酒吧2处已开业,初步奠定了文创产业基础。

“下一步,寿山乡将继续围绕寿山文创项目这个中心,引进文创和专业设计人才,继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把寿山文创做大做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寿山乡干部说。

屏南文创起于2015年、兴于2017年,如今已是遍地开花,呈现全面发展的态势。漈下村、厦地村、龙潭村、前洋村、四坪村、棠口村、北乾村……一个个曾经日渐凋敝的村庄,因文创产业发展呈现出由里及外振兴之势。

为促进文创产业发展,屏南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的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指挥部,出台《屏南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编制“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预算资金用于引导、扶持和孵化文创产业。

机制、政策、资金等全要素保障,屏南厚植起了文创沃土。在项目实践中,屏南持续创新、高效推进:对古村,突出活化利用,创新保护模式,秉持“保护风貌、活化利用、有机发展”的理念,以古建筑、古街巷及传统景观风貌为核心资源,结合古村文物保护和老屋修缮工作,认真筛选修复对象,分期分批进行修复利用;在融合多方筹资渠道保护古村的基础上,创新“以村委会为中介平台,由村委会分别与屋主和‘新移民’签订租赁合同,‘新村民’出资、村委会代为修缮”的模式,创建老屋“认租15年”等运作机制,吸引外来资金注入,破解资金瓶颈,解决了传统村落“保”与“用”的难题,闲置、荒废的老屋“变废为宝”。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屏南大力实施“三引三创”办法。“三引”,即创新人才政策引进“高人”、改善创业环境引回“亲人”、构建新型社区引来“新人”;“三创”,即创建魅力新古村、创设融资新平台、创立修缮新模式。截至目前,屏南共引进专家团队6支,引来国内外“新村民”100多名。

顶层设计、创新推进,屏南文创引领乡村振兴精彩画卷恢宏铺开,并催生出“文创+精准扶贫”“文创+全域旅游”“文创+古村复兴”“文创+朋友圈经济”“文创+招商引资”“文创+N”等文创与扶贫、旅游等不同领域的新业态。2020年,屏南全年接待游客18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另外,与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等3所高等院校合作成立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聘请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担任院长;龙潭村“文创+旅游”减贫模式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广阔农村大有可为,乡村振兴前景可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屏南将以更有力举措、汇聚更强大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