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屏南岭下:蹄疾步稳谋发展 砥砺奋进踏歌行
青山绵延,沃野千里,一派生机。
眼下,徜徉屏南县岭下乡,万物欣欣向荣。乡野田间,晚熟芙蓉李缀满枝头,饱满圆润;育苗中心,各类蔬菜苗茁壮成长,绿意盎然;古村景点,各地游客打卡拍照,欢声笑语不断……一幅多姿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
十年辛勤耕耘,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来,在屏南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岭下乡党委、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围绕“打造全省一流的高山农业基地”战略目标,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谱写出一首首产业质效提升、发展后劲增强、人居环境改善、民生福祉增进的动人诗篇。
田园筑梦
绘就现代农业新画卷
岭下乡党委书记张新建在海峡现代种业产业园与项目负责人探讨种业生产情况 王东东 摄
9月中旬,秋意渐浓。在屏南县岭下乡海峡现代种业产业园,一排排花椰菜、青花菜、菠菜长势喜人,焕发出勃勃生机。这让岭下乡党委书记张新建和海峡现代种业产业园项目经理李光乾喜笑颜开。
“我们计划种植3000多个蔬菜新品种,于今年11月在首届福建省蔬菜种业创新大会上展出。目前,已种植各类蔬菜50多亩、1000多个品种。”李光乾笑着说。
做强种业“芯片”可筑牢粮食安全“大坝”。岭下乡积极推进“小分队”招商,今年7月,成功对接厦门中厦蔬菜种籽有限公司入驻海峡现代种业产业园,开展工厂化育苗生产、蔬菜新品种选育,加快现代化农业进程。
“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不仅为本地农户提供更多种植品种选择,还能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张新建说。
岭下高山果蔬食用菌分拣中心
据了解,岭下乡位于屏南县西北部,全乡平均海拔1070米,境内地势平坦,各村均坐落于平整的洼地上,素有“高山夹平原”之美称。该乡气候宜人,耕地、水田面积广阔,是典型的农业发展乡镇,群众常年种植高山蔬菜、食用菌、水果、毛竹等作物。
如何把握优势、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岭下乡立足自身资源,不断配套完善农业产业生产、冷链物流、经营销售等环节,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为打造全省一流的高山农业基地添砖加瓦。
走进岭下高山果蔬食用菌分拣中心,11个交易窗口一字排开,宽敞的交易大厅、先进的配套设施、便利的交通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8月,分拣中心刚通过验收,我们积极吸引龙头企业‘落户’,负责运营工作。等到丰收时节,全乡的蔬菜可在此过磅装车、集中销售。”张新建介绍,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前来实地考察,引来“金凤凰”指日可待。
农户正在装运农产品
分拣中心的建成改变原先的散户式交易,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华丽转身”,不断新建和升级换代的冷库,则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让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如今,岭下乡建有40多家果蔬保鲜冷库,海峡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发展如火如荼,“育种+种植+冷链”的蔬菜产业链闭环基本形成。
不仅如此,多年来,岭下乡大力提升产业质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稳步推进标准化、现代化耕作新模式,持续巩固高山蔬菜产业基础,近年,岭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入选全国农业创业园区,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岭下乡创新订单农业发展方式,引进农业企业和订单农业机构,与乡种植大户签订订单农业购销合同;建成岭下乡电商直播仓储营销中心,以“创业+电子商务”模式拓宽特色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乡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田园筑梦,沃野生金。岭下现有高山蔬菜种植户2000多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公司22家、合作社39家、家庭农场30家,从事收购贸易的有26家,产品除供应福建本省,还远销广东、上海、黑龙江、浙江等地,高山农业品牌逐步打响。2021年,岭下乡高山蔬菜播种面积2.5万亩,年产量62000多吨,年产值2.5亿元。
农旅融合
“融”出乡村振兴新局面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闽东大地,东峰尖的山顶已涌满了来自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日出、群山、云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心旷神怡,他们纷纷举起相机,定格美好瞬间。
游客正在屏南县岭下乡上楼村前坂自然村游玩
这是岭下乡野中随处可见的一幕。如今的岭下,东峰尖上人潮涌动,大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在此观景拍照;天然水松古树群落备受关注,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调研;在上楼村,浓厚的红色文化吸引游人研学打卡……然而,十年前的岭下,空有一番好山水,却是个无人问津的小山乡,与如今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如何让边远山乡“活”起来?岭下乡乡长杨书勤的话道破“玄机”:“多年来,我们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岭下迎来了‘新生’。”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是岭下文旅发展的“底色”。在这里,闽东境内第二高峰“东峰尖”破云而立,两大淡水湖“龙凤双湖”美丽幽静,72株成片的冰川时期活化石——水松林为世界之独有。在这里,一代又一代岭下人留下了丰厚的人文积淀与纯朴的风情民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广福桥、广利桥等木拱廊桥引人注目;太府堂、大王始商周文化遗址令人倾心;古民居建筑群、古寺庙千姿百态,风景如画。
着眼于把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近年来,岭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旅产业的培育,推进小流域治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户厕改造、污水管网建设等工作,完善垃圾处理转运、农村幸福院、停车场等民生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举办横坑村春晚嘉年华、富竹村民俗文化节、端午走桥、闹元宵等文化惠民活动,传承保护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文旅新亮点;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引擎,探索谢坑村、上楼村等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建设传统村落特色典型发展样板。
来到革命老区基点村上楼村,这里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丰富。该村积极探索“红+绿”融合发展,推动“教学研游”特色产业链条,有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深挖红色文化,丰富绿色资源。今年以来,上楼村共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红绿融合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上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陈贵介绍,近年,上楼村党支部牵头组建文旅研学发展工作小组,统筹规划当地资源,推动环境整治、道路修建、民宿开发;投资3400万元拓宽改造红色旅游线路,修葺战斗遗迹、汇编红色故事、建设教学场所,将红色文化纳入上楼文旅研学基地教学课程;围绕连片天然水松林,将湿地与文化、休闲、科研、科普等融合,推动建成省级湿地公园,还引进风力发电项目,将打造集登山、露营、风车、花卉、雾凇、赏雪于一体的旅游观光景点。
屏南县岭下乡水松林
端稳“生态碗”,吃上“旅游饭”,上楼村的蝶变仅是岭下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一道缩影。未来,岭下乡将深化农旅融合,发展葡萄采摘、种业参观、校外实践等旅游项目,结合传统村落、自然风光、红色文化等资源,打造具有多重文化体验的旅游线路,助推乡村振兴迈上“快车道”。
党建引领
谱写砥砺奋进新篇章
天气晴好,微风不燥。近日,在岭下乡富竹村与东峰村交界处,一所大型冷库正在抓紧建设。富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长旺兴奋地说:“我们将建设4个冷库和一个交易市场,预计年底完工。建成后,两村的农作物都可在此储存、销售,每年能增加村财收入约8万元,这可多亏了村经合社的投资与帮助。”
据了解,富竹村是以高山蔬菜种植为主的生态型村庄,全村现种植高山蔬菜2625亩,蔬菜收购冷链库12家。然而,邻村东峰村没有冷库,往年,东峰村的蔬果需送往富竹村收购,运输过程中蔬果容易颠簸、损坏,影响品质。
抱团发展村村强。了解到东峰村的难处,富竹村两委班子和村经合社成员立即找上门来,经过商讨,由东峰村负责土地流转、富竹村经合社投资180万元着手在两村中间建设大型冷库,共谋发展路。
党建引领,强村富民,这样的故事在岭下乡还有很多。多年来,岭下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县委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抓基层打基础、强班子带队伍、抓作风聚人心、保稳定促发展”总要求,不断夯实基层党建根基、提升党建水平,砥砺奋进开启岭下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近年,我们设定几个经合社试点村,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又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行‘党建+经合社+农户’‘党建+协会+农户’等模式,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及村集体占30%股份的形式,投资发展产业项目,让党员、群众聚在产业链,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双赢。”岭下乡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张家美说。
走进谢坑村,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焕发出振兴的新活力。2021年8月,谢坑村党支部带头领办“福建省屏南县大林山农业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陆东萱担任合作社理事长,通过村集体占30%股份的形式投资建设水稻种植、高山茶叶种植等培育基地。目前,已复垦抛荒地30多亩,有序开展“我在屏南有亩田”种植水稻活动,今年正着手改造30多亩村集体低效经济林,计划三年时间开垦茶山300亩至400亩,同时,进行茶叶品种改良、优化种植方式、扩大种植规模,不断延伸高山茶叶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
不仅是谢坑村,村集体入股、按比例分红的模式提振了群众致富的信心,大伙儿齐头并进经营属于全村的村集体经济。2021年,葛畲村、上楼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50万元以上,东峰村、梅溪村、开源村和岭下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0万元以上。
党建引领,绘出村强民富的新蓝图。这几年,岭下乡党委不断加强党建工作领导和党员干部思想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高质量完成村级组织换届与“六大员”整合工作,针对性强化挂钩联系指导帮扶,从严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积极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乡党委的带领下,岭下基层党建工作质量逐步提升、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现代农业发展有声有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未来,岭下乡将继续抓好项目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抓好产业发展,巩固高山农业强镇地位,抓好民生保障,构筑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推动岭下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陈映红
编辑:陈娥
审核:林翠慧 周邦在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屏南县岭下乡提供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