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人才引领驱动 乡村振兴破题加速
组织开展老屋修缮、举办直播带货培训、深入田间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春回地暖,万象更新,福建省屏南县处处一派繁忙景象,一个个有着不同知识背景、各具专业特长的屏南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正积极投身服务乡村的火热实践。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去年以来,屏南县改变传统引才用才模式,探索实践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制度,打破部门、行业、体制等壁垒,突破地域、身份、专业等界限,在精准分析乡村发展需求及人才队伍现状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各界发布招募令,精选特聘了一批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
如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高校教师、文创艺术家、电商主播、返乡能人、农村致富能手等各领域60余名特聘指导员,正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挥洒着他们的聪明才智……
创新性发展 “新理念”激发“新动能”
慵懒的午后,走进一间精致的咖啡屋,点上一杯香醇的热咖啡,在透明的落地窗前择一处而坐,静看窗外溪水潺潺,聆听幽林鸟语阵阵……这种现代而又古朴的屏南乡村生活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纷纷前来体验。
屏南是位于福建东北部的山区县,曾因交通闭塞、产业薄弱,导致人口一度外流、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因此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屏南屏南,又贫又难。面对世世代代屏南人无法逾越的“层峦叠嶂”,如何摆脱“又贫又难”的困境,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实现跨越赶超?实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制度,正是他们在这条路上的有益探索。
让乡村振兴插上“智库”翅膀。以“三农”专家温铁军、西南大学教授潘家恩为代表的特聘指导员队伍挑起了屏南乡村振兴“参谋长”的担子,对乡村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发展思考,为乡村振兴“路要往哪走、劲要往哪使”明思路、指方向。他们立足屏南独特的气候优势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策划生成“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推动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启动全国首个“云村民”计划,开发乡村“暗夜经济”,以新理念催生新业态、以新业态助力产业新发展,有效唤醒了农村沉睡的资源资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走好生态路,既要有思路,还要靠“造势”。特聘指导员们通过镜头,用摄影语言描绘美丽屏南,讲好屏南人文故事,采取举办摄影作品展、运营新媒体矩阵等方式,大力向外宣传推介屏南的历史人文和自然山水,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驻点乡村入选影视外景拍摄基地、与中国摄影报达成战略合作……让乡村既有“流量”又有“留量”。
屏南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陈志清开展学生研学
特聘指导员们还积极参与规划文创片区和乡村精品文创旅游线路,策划举办啤酒节、万物集市、咖啡制作体验等活动,让文化创意融入乡村发展和大众生活,将“空心村”打造成“艺术村”,成为各地游客竞相前来的“网红打卡点”。2022年,屏南县文创农产品销售额达1.2亿元,乡村旅游综合创收28亿元,龙潭文创旅游减贫入选文旅部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
全链条升级 “土特产”变成“金招牌”
阳春二月,万物复苏,漫山遍野的李花竞相绽放,一团团一簇簇缀满枝头,犹如皑皑白雪,游客三五成群徜徉于花海,或赏花拍照、或席地而坐、或追逐嬉戏,场景美不胜收。随着天气回暖,屏南县王林村6000多亩芙蓉李迎来了盛花期。
“我们王林村生产的李子个大色艳、酸甜适度、品质极佳,过去受限于经营分散、销售渠道窄等因素,大部分农户的李子都是低价批发给小商贩,一年忙碌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特聘指导员、屏南县大棠李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眉珠吁嘘说道。而今,她已带领村民创建了“大棠李”品牌商标、打开了市场销路,避免了区域内耗,将芙蓉李真正变成村民的“致富果”。
乡村振兴要提质增效,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特聘指导员们依托县域农业农村特色资源,紧盯产业链薄弱环节,结合各自特长积极变身“新农人”、农技师、网络主播,通过创办合作社、开展农技指导、直播带货等方式,着力做好“种植、加工、销售”三篇文章,助力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对接大市场,推动传统农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有效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甘棠芙蓉李产业基地、长桥食用菌产业集群、南湾百亩梯田、棠口千亩花卉产业园、仕洋万亩高山蔬菜基地……在特聘指导员的助力下,一个个特色产业迭代升级、生机勃勃,越来越多的绿色生态“土特产”正走向全国各地、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屏南的“金招牌”。
特聘指导员还积极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推动乡村旅游度假、生态养生、休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白玉不耕农场、南湾稻田摄影、四坪研学体验等“农文旅”新业态,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农村、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2022年,屏南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0.51亿元,农产品电商直播销售额超8.69亿元,特聘指导员驻点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突破35万元,屏南乡村振兴反响度跻身全省第五。
多方位治理 “古村落”展现“新风采”
清晨,阳光透过窗棱斜斜地洒进教室,课桌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画笔,学生们坐在课桌前时而涂涂抹抹,时而抬头构思,时而与老师互动……这是由特聘指导员、闽江学院社工系讲师陈兆漫组织开设的美术兴趣课堂,也是代溪镇留守儿童们周末最爱的活动之一。
“自担任特聘指导员以来,我们通过链接学院资源,已组织开展‘兴趣周末班’‘信来心往’‘暑期夏令营’等活动116余场,为屏南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素质拓展、心理健康、亲情代偿性陪伴等服务1400余人次。”陈兆漫介绍道。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针对乡村治理过程存在的文化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农民素质不高等“软件”问题,特聘指导员们积极链接高校院所、社会组织、企业团队、行业协会等单位资源,组织开展“留守儿童福蕾计划”“家庭教育巾帼孺子实践”等一系列志愿服务,策划举办乡村音乐会、 乡野艺校美育课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推动乡村文化供给从单一化逐步转变为精细化、优质化、多样化,促进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文明乡风蔚然兴起。
屏南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毛华磊在前汾溪村开展乡村美育
同时,特聘指导员们坚持“软硬”并举、“内外”兼修,积极指导实施乡村老屋修缮改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气候康养福地”品牌打造等基础设施项目,精心制定抓党建促金牌旅游村建设具体措施,不断完善“硬件”配备、加强“硬性”约束,助力解决环境治理“差一点”问题,保护以古建筑、古街巷及传统景观风貌为核心的资源本底,让换上新颜的古村还能留住渐行渐远的乡愁。
基层治理要常态长效,离不开法盾护航。特聘指导员们以“法官+半月谈”普法宣传为载体,深入乡村开展以案释法、风险预防、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等活动,全覆盖培训乡镇村“两委”,有效提升村干部和群众的法治意识,为推进乡村振兴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文治法治齐头并进,乡村治理硕果累累。2022年,屏南县创建绿盈乡村138个,龙潭、四坪、前汾溪3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北墘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功以才成,业因才广。特聘指导员队伍为屏南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的同时,屏南也把“柴米油盐”写进了人才的服务文章,配套制定《激励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十条措施》,为其量身送上集创业投融资、项目策划运作、家属就业就学等优惠政策于一体的“大礼包”,确保指导员们在屏南安心、安身、安业。
来源:全景屏南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