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屏南新闻

中国改革报 | 机制创新助推屏南乡村“新”振兴

2023-08-08 17:08 来源:中国改革报

福建屏南县在乡村治理、古村落保护利用和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有效激活乡村活力、兴旺农村业态、推动人口回流

中国改革报刊发报道


福建屏南县山清水秀,散落于山水之间的古村落如繁星点点,152个村落中有2/3以上都保存较为完整,其中有中国传统村落2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个、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7个。


近年来,屏南县在乡村治理、古村落保护利用和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有效激活乡村活力、兴旺农村业态、推动人口回流,把日渐“空心化”的乡村建设成为有情怀、有活力的美好家园,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组织先行


为破解大村与小村、强村与弱村发展不平衡,乡村产业“各自为战”“弱村难发展、强村难突破”等问题,屏南县打破村与村的界限,组建片区党委,根据片区各村的资源禀赋、地理条件、产业基础,聚合村级资源,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推动优势资源规模集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县已成立片区党委15个,覆盖村庄53个,片区内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提高6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乡村农民技术员、综治协管员、计划生育管理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公共卫生员、文化协管员等“六大员”队伍,在村级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存在着薪资待遇低、整体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2021年以来,屏南县全面开展农村“六大员”整合,将原来分散的20多个“六大员小岗”,压减至5~9个“大岗”,人数从原来的2970人缩减至1083人,在未增加财政负担的条件下,改变了过去担子没人挑、具体工作落不到实处的局面。


为避免“微腐败”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屏南县探索从“六大员”中择优组建村级监察“三员”,即村务监察员、助理监察员、特约监察员,强化村级事务监督,让农村基层“微权力”运行见光,走好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推动基层监督治理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


此外,屏南县在全省率先由公安部门为外地来屏定居创业的新村民颁发居住证,让160余位新村民享受和老村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等权利,并大胆尝试新村民参与村庄治理。

传统村落焕发活力


人来了,住在哪儿?古村落的老屋多是家族共有,存在一户多人的现象。因老宅使用权、租金等因素,让新村民租赁老屋存在顾虑。针对上述难题,屏南县探索老屋“认租”机制,即由村委会建立中介平台,先从村民手中租下那些闲置的老屋,再把这些老屋按统一标准出租给新村民,有效避免流转中出现权益纠纷、哄抬租金等无序现象。


在龙潭、四坪等古村老屋修缮过程中,屏南县总结摸索出一套以“修复性营造、保护性开发、加速要素流动、多方参与共赢”为特征的农村小型项目“工料法”管理模式,即由村委会自行购料、请工、施工,实行材料入仓、出仓、用料、用工、施工等全程监督。该机制充分发动村民参与,有效节约了修缮成本,提高了建设效率。截至目前,熙岭乡已采用“工料法”建设农村小型建设项目77个,累计投入资金7546万元,测算节约资金2600余万元、节约前期工作时间200个月以上。


目前,屏南县已累计修缮老屋300余栋,其中老屋被认租220多栋,原本破旧的老屋纷纷活化为民宿、书屋、艺术工作室等新业态,有效破解了传统村落古建筑“保”与“用”的难题,实现了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变,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农民增收的“摇钱树”。近日,屏南县成功入选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产业发展能人带动


屏南县坚持“实用即人才”理念,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招募令,精选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这些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负责指导几个村或一个产业带发展,通过领办项目、组团帮扶、订单服务、校地合作、定期研讨等多种形式,兴产业促发展、抓建设美环境、办实事惠民生,给驻点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新气象,在希望的田野上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直播间里,主播们手持农特产品,向云端的网友们进行介绍;分拣车间里,工人们紧张有序地挑选、包装产品;厂房门口,一辆辆货车整装待发,准备将农特产品运往全国各地……这是屏南众多电商企业的繁忙日常。


为解决部分农户种植的农产品缺乏资质且加工分散的问题,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黄金门,依托自身电商平台,对适合做电商的农产品进行归类整理,实现统一品控。他还与屏南县电商办合作,每年培训乡村主播3000多人次,让培训合格的主播计件售卖经过认证的农产品,短时间之内电商平台和主播销售额呈爆发式增长。


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饭碗。2020年屏南县在个别撂荒比较严重的村试点推行“购米包地”模式,2021年发展为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党员干部认领一亩田”活动,2022年由国企统一运营,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运营的转变,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屏南还因地制宜培育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柏源、白玉、南湾、厦地等各村的新村民、返乡青年、新农人、经合社、合作社等多元主体联合发力,积极探索“稻田+研学、摄影、民宿、自然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水稻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激活了乡村振兴引擎,原本单纯农耕的“小田”变为社会化多元化的“大田”。


一个个机制的创新、一幕幕看得见的变化,为屏南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中国改革报

编辑:林宇煌

审核:林翠慧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