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寿宁新闻

古镇凤阳,赴一场百年老戏之约

2017-08-17 09:19 来源:宁德网 刘岩生,何家进

北路戏大舞台

北路戏大舞台

乐赏北路戏

乐赏北路戏

幕后排练

幕后排练

获奖剧目《老仙摘桃》

获奖剧目《老仙摘桃》

宁德网消息(记者 刘岩生 通讯员 何家进 文/图)

台上演者入戏,

悠悠唱腔中举手投足,水袖传情。

台下观者动容,

兴味盎然中指点谈笑,耳目凝神。

初秋时节,寿宁县凤阳镇,古老的临水分宫古戏台上,一台北路戏演出让这个山乡浸染在浓浓的怀旧氛围中,也让村民们回到童年,重温久远的舞台记忆。

当天演出的是珍稀剧种北路戏的独有传统剧目《群英会》。该剧讲述的是赐福天官奉玉皇大帝之命,召集文圣文昌帝君、武圣关公帝君及七仙女等诸路神仙聚会,庆祝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为凡间赐福贺喜。全剧情节起伏有致,格调清新,音乐欢快,氛围祥和。其作为民间舞台的开台剧,多在春播秋收及重大民俗喜庆时段登场,深受农村观众的普遍欢迎。

一剧终了,观众们掌声雷动,意犹未尽。凤阳北路戏剧团团长刘大金再度出演主角,还为父老乡亲们加演了不久前在第十三届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中获奖的折子戏《老仙偷桃》。直到午夜,慕名前来观摩演出的宁德市作家协会作家、摄影创作者及周末休闲游客与当地群众、北路艺人们仍畅谈交流,久久沉浸于北路遗韵里。

据悉,凤阳北路戏剧团曾扬名戏苑,但一度因为阵地缺失、经费投入有限及艺人收入低下等问题而中止演出,演员因此流散各地,经典剧目濒临失传。今年以来,在县、镇、村三级的帮扶下,该镇一批北路戏老艺人动员社会力量付诸行动,使凤阳北路戏复出舞台再放光芒。镇党委书记梅春强告诉记者,近年来,凤阳以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依托,着力打造融库区农耕风光、高山生态采摘、赛事运动基地及百年老戏观赏为一体的特色休闲小镇,北路戏成为当地不可多得的靓丽人文景观。眼下,凤阳8600多亩高山富锌葡萄已蔚然成规模,希望“采摘寿宁富锌葡萄、听凤阳北路戏”会成为闽东一道全新的乡村旅游风景线。

延伸阅读

珍稀剧种凤阳北路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宁北路戏,原称为“福建乱弹”,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稀有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现仅存于闽东北,以寿宁县为主。凤阳镇系寿宁北路戏的发源地。该镇有着深厚的民间演艺传统,早在清嘉庆年间,该镇便有民间艺人创办北路戏班,巡演各地,扬名戏苑。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民间剧团“阿凯班”及其演出博采众长,为各地观众喜闻乐见。凤阳北路戏音乐贴近乡土农耕社会,奔放中带抒情,粗壮里有细腻,节奏多变,旋律起伏大,曲调跳路活泼,奔放有力,并保留有后台帮腔的原始风格。凤阳北路戏的传统剧目也比较丰富,过去经常演出的有数十种。其中代表性的有《狸猫换太子》《薛刚反唐》《薛仁贵征东》《施公案》《粉妆楼》《打金冠》《玉麒麟》《罗成写书》《齐王哭将》等连本戏。

在数百年的演出活动中,北路戏总结出一套深为农村观众所喜爱的表演形式。不管何种角色行当,都以手、眼、身、法、步等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推动剧情发展。业内人士称,这种对形体动作的强化、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均与唱腔紧密结合、高度和谐,形成且歌且舞、兼文兼武的表演艺术形式,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作为福建最有影响的珍稀剧种之一,北路戏有着极深的人文内涵和极高的历史价值。

去年以来,凤阳镇北路戏艺人及社会各界力量,极力推进北路戏演练基地第一期舞台项目建设,并吸收周边演艺力量参与,分头挖掘剧本遗存、重整行头道具、编演舞台剧目。与此同时,凤阳北路戏的保护和传承发展问题也引起政府部门和业界人士的关注。寿宁县政府和宣传部门及时将凤阳北路戏演练基地列为寿宁北路戏保护与传承基地,并拨专款补助扶持;县委宣传部及凤阳镇多次派员到现场指导、解决难题。眼下,寿宁北路戏保护与传承基地(凤阳演练中心)已完成基础工程,可望年内投入使用。经过数月来的精心整合编练,演员及奏乐队伍已然就绪,新编剧目可登台演出。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北路 凤阳 凤阳北路戏 剧种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