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寿宁新闻

民间北路戏剧团:重拾非遗剧种的复兴之路

2017-08-28 09:30 来源:宁德网 吴通华 吴加元

12

演员在演《齐王哭将·凯旋》。

宁德网消息(吴通华 吴加元 文/图)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寿宁县凤阳镇连绵数里的晚熟锌葡萄基地,一串串晶莹剔透、浑圆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在葡萄园里,年过五旬的北路戏民间艺人刘大金一边将葡萄套袋去除,一边还放开嗓子唱道:“家邦盼得太平日,万民喜迎远征人……”其妻:“儿郎归来耕荒地,男耕女织农桑兴……”两人相互对唱《齐王哭将·凯旋》中的曲词。

刘大金夫妇种植7亩葡萄,两人白天在园里干活,中午、晚上到村中临水分宫的古戏台上排戏、演戏,乐此不疲。

今年6月,封团近二十年的凤阳北路戏剧团艺人再度组团开演。同时,县城鳌阳镇北凤社区也成立了鳌峰北路戏剧团。两大民间北路戏剧团登台亮嗓,重拾非遗剧种的复兴之路。

穿越时空百年不衰剧种

每晚夜幕降临,一阵锣鼓响过之后,一段遥远而又熟悉的北路戏唱词便从凤阳村的临水分宫随风飘来。老艺人刘帝艮准时来到临水分宫,认真观赏北路戏传人排练剧目,对演员们的唱腔、姿态、演技方面进行指点。

现年82岁的刘帝艮,是老一代北路戏传人,14岁开始进入北路戏剧团,直到60岁才离开舞台。当年,刘帝艮扮演老生、青衣等角色,随团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三外出演戏直到三月初三返回,历时3个月,足迹遍布福安、周宁、屏南、古田及浙江泰顺、平阳一带。他说,备演的剧目有十几个,《穆桂英挂帅》《董永卖身》《十五贯》《薛刚返唐》等最受观众欢迎。每到一个村庄,演3至4个晚上,每晚演4至5场。刘帝艮演艺精湛,只要他一现身,全场就会掌声雷动。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老人兴奋地说:“现在做梦仍在演戏,北路戏真的不能没有传人。”

北路戏原叫福建乱弹、横哨戏,是一种稀有古老的戏曲剧种,曾流行于闽北、闽中及闽东一带,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穿越时空,薪火相传,北路戏从明朝开始一直在凤阳镇传承,最辉煌时镇内有3个戏班——南路班、东路班,北路班。3个戏班以北路戏班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1946年,北路班剧团艺人刘文楷重新组合创办北路戏班,当时以刘文楷班命名,俗称“阿楷班”,在闽浙一带名噪一时。解放后,刘文楷将凤阳北路剧团部分演员带到县城,组建了寿宁县北路戏剧团。

1963年冬,北路戏剧团编演现代戏《张高谦》,在福州举行的福建省第三届戏曲现代戏汇演中引起轰动。随后,剧团应邀到全省各地巡回演出。1965年,北路戏剧团赴赣、湘展演6个多月,行程逾万里,演出400多场,观众达40多万人,当时被称为古老剧种的“天下第一团”。

“涅槃重生”整合再现舞台

凤阳镇观看北路戏的群众。

凤阳镇观看北路戏的群众。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戏曲艺术开始呈现边缘化状态,“双轨制”又让北路戏陷入“自生自灭”的尴尬境地。寿宁北路戏剧团也渐渐步入困境,演出越多,赔得越多,形成恶性循环,演员们纷纷卸下戏装,自谋生活出路。

2006年,寿宁北路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后,北路戏艺人刘经仓、缪清奇登上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北路戏重新迎来生机,然而,由于北路戏演员已大量流失,散落民间的艺人多数已年老,剧团只有在职人员6位。

如何挖掘、抢救,让北路戏“涅槃重生”?

寿宁县委、县政府把这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摆上了议事日程,制定振兴计划,着手解决演职人员的生存与传承问题,省、市相关部门也拨出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帮助。2009年6月,寿宁县北路戏剧团与寿宁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创办北路戏艺术表演班,招收17名13至15岁的文艺表演爱好者为学员。2012年,北路戏艺术表演班十多名学员完成学业,获得国家承认的中专文凭,分配到剧团工作,享受国家事业单位员工的各项待遇。

近年来,寿宁北路戏剧团排演了《网瘾少年》《奔访》《海峡西岸正春风》《和谐奋进凯歌行》等剧目,收到很好的效果。随后,创作编排大型现代儿童剧《少年张高谦》、历史传奇剧《冯梦龙打虎》,参加福建省第25届、第26届戏剧汇演,获得剧目、剧本、导演、作曲、舞美、灯光、演员等七大项16个奖。《齐王哭将·奔访》,参加在福州举办的“福建地方戏经典折子展演”,被推选参加“晋京展演”,这是北路戏建团56年以来首次晋京演出。

民间传承保护大有可为

演一场北路戏,前台演员、后台乐器人员至少要在30人以上。寿宁县北路戏剧团虽然力量得到加强,但人手还是永远不够。每演一场戏,都要到外地请演员,传承发展仍然困难重重。

“不能让这门‘绝活’失传。”去年,凤阳镇一批热心村民及老艺人们发出共同心声,决定重新成立凤阳北路戏剧团。经过努力,30多位民间老艺人重新聚集在一起,挖掘剧本遗存、重整行头道具、编演舞台剧目。刘大金、刘经康、刘伏宝等最年轻一代的艺人,多数已年过五旬,但信心十足,重返艺术青春,成为剧团里的领航者。

今年36岁的王龙凤,早年进入福安闽剧团学习,后来与丈夫在福州闽剧团当演员,月收入超过1万元。当他们得知家乡筹备成立北路戏剧团时,十分高兴,辞掉工作双双返回凤阳,成为北路戏剧团中的一员。王龙凤:“我一点都不后悔,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北路戏能够再次扬名。”

王龙凤与丈夫种植5亩葡萄,除了干活之外,其它时间都用在北路戏的学习与排练上。

多年来,寿宁县鳌阳镇北凤社区干部吴祖良、林作斌一直在默默传承北路戏这一文化遗产。2007年,北凤社区筹集资金10万元添置服装、道具、乐器、音响等设备,聘请北路戏老艺人排演北路戏剧目《多福老太》,获得很大成功。

今年4月,北凤社区召集居住在县城的北路戏艺人及民间戏曲爱好者35人,聘请老艺人缪亦庆为艺术总监,成立鳌峰北路戏剧团。3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排练了《老仙偷桃》《八仙全台》《财神》《加冠》《雲头送子》等剧目。目前,鳌峰北路戏剧团已在竹管垅乡傍洋村、南阳镇南阳村演出2场,准备在14个乡镇巡回演出。

专业人士认为,北路戏的传承发展应以官方为主、民间为辅,标本兼治才能长期存活。寿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春民说:“民间北路戏剧团应融合专业团体和民间艺术力量,探索民办公助、合力提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让国宝级艺术珍遗再亮光芒,回归到百姓生活中。”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北路 戏剧团 艺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