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寿宁新闻

寿宁凤阳民间文化盛事:农民出力唱主角 乐了十里八乡人

2017-11-17 11:23 来源:宁德网 刘岩生 吴苏梅 何家进

北路戏大舞台

北路戏大舞台

赏大戏

赏大戏

三代演员同台献演

三代演员同台献演

宁德网消息(刘岩生 吴苏梅 何家进 文/图)“真没想到,一个山区小镇,能够把传统戏曲、乡土风光、地方民俗、宗祠文化等结合的如此完美,让老百姓喜闻乐见!”13日,一位来自福安的缪姓老戏迷在参观了寿宁县凤阳镇的民俗文化宣教长廊并欣赏完一个下午北路戏专场后,连连夸赞。

当天,为期四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宁北路戏凤阳文化节在寿宁县凤阳镇北路戏演艺中心进行,吸引了十里八乡众多像老缪这样的热心观众。

就在前一天,凤阳镇还举办寿宁北路戏保护与传承基地、凤阳传统民俗文化宣教中心、凤阳退休干部老教师文体活动中心挂牌成立仪式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宁北路戏凤阳文化节开幕式。在这场由当地民间承担主体投资、自发组织举办并策划编演的文化盛事上,由当地农民、县实小北路戏小小传承人、寿宁县北路戏剧团演员联袂登场的珍稀剧种北路戏表演唱腔婉转,引人入胜;地方特色的乡土风光展示和农耕文物展览俨然成了一个民间“博物馆”,让人陶醉在久远的乡愁记忆里;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与会的县镇村干部与当地群众、北路戏艺人广开言路,围绕如何推进乡村文旅产业、保护与传承优秀农耕民俗文化等话题踊跃交流,出谋献策。可容纳千余名观众的场地被来自十里八乡的群众围得水泄不通。

凤阳镇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宁北路戏的发源地。这里不仅拥有千亩富锌葡萄园、锣鼓山、黄兰湖库区风光、连片农耕梯田等优美的自然景观,更有北路戏演艺、古老民居、宗祠建筑、木偶及民间评书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遗存。早在清嘉庆年间,凤阳民间便创办了北路戏班,并经常到外地演出。300多年来,凤阳北路戏的传承及民间演艺活动从未中断。由凤阳民间艺人自发组建的民间业余剧团“阿凯班”成立于1952年,演出剧目有40多本,参演艺人30多人,一度巡演于闽东各地,享誉梨园。但该民间剧团一度因阵地缺失、经费投入有限及艺人收入低等问题而中止演出十几年,演员力量流失,经典剧目濒临失传。

为保护和传承北路戏这一珍贵民间文化遗存,凤阳广大村民自发行动,累计筹资600多万元,并无偿投工投劳出让土地,在凤阳刘氏宗祠外延部分建设北路戏保护与传承基地(凤阳演艺中心)、凤阳传统民俗文化宣教中心、凤阳退休干部老教师文体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阵地平台。与此同时,在县、镇两级政府及宣传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该镇还着力实施北路戏剧团重建和相应的演出系统配置完善工作。眼下,全面完成设备行头添置、传统剧目挖掘整理、演员团队组建,并可演出完整连本传统剧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北路戏演艺中心占地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演练大舞台、后台设施、观众席、演练坪、北路戏历史遗存及发展现状展示窗口等一应俱全。业界人士认为,作为由民间群众自发组建的寿宁北路戏保护与传承基地凤阳演艺中心,兼具演练大舞台、全套行头设备、完整本土戏班、齐全本土演员、正宗地方传统剧种演出的民间戏剧演艺活动阵地,在全市尚属前例。凤阳民众自发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文旅兴村”的发展理念值得推崇。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凤阳 北路 凤阳镇 演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