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寿宁新闻

寿宁“刘石江农民书屋”走红:只为当年初衷,他坚守了43年

2017-11-21 11:07 来源:宁德网 虎妍

夜幕降临,村里的孩子们聚集在刘石江书屋里看书。

夜幕降临,村里的孩子们聚集在刘石江书屋里看书。

刘石江和妻子给前来拜访的读者展示他们的结婚照。

刘石江和妻子给前来拜访的读者展示他们的结婚照。

宁德网消息(记者  虎妍  文/图)1974年,刘石江高中毕业,是全公社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他卖掉了家里一头猪,借了400元钱,自建书屋免费向全村开放。

1979年,改革开放第二年,其大儿子出生,家里一贫如洗,刘石江忍痛宣布图书馆关闭,趁着经济大发展机会进城打工。

1988年,经过多年打拼,刘石江将手头一万多元余钱全部投资到书屋上,昔日破旧的小茅屋摇身一变成了一栋两层楼房。“刘石江农家书屋”挂牌成立。

1993年,刘石江攒下了一笔积蓄,增订了2000多册书本、一台电脑、一台卡拉OK、一张台球桌,书屋有了报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室、村史展览室和休闲娱乐室。

2017年,当年只有19岁的刘石江到62岁依然为建设书屋东奔西走的刘老头,他的“草根图书馆”赢得了网民的一片好评,“我读高中时,学校很少上文化课,学生们大多时间在劳动。那时课外书也比较少,农村里大多数是文盲。”刘石江说,少年时知识和书本的匮乏,还有文化观念淡薄的生活环境,是他1974年高中毕业回到生产队时最想改变的事情之一,也是他决心开一家免费书屋的重要动力。他说,“等我走了,这图书馆捐了,让它一直开下去”。

70年代:    

寿宁第一所农家书屋

刘石江作为家里的独子,从小深受父母疼爱。“父亲比较顺着我,我当时说要筹建书屋,他把家里的一头猪卖了200元钱,用来支持我。”刘石江玩笑的语气中带着感激,“他虽然不识字,也不知道图书馆是什么样子,但他知道我是整个乡里读书最多的,觉得我做什么都对。”

200元只够买一些桌椅,书籍的钱怎么办?刘石江再一次由父亲做担保,向生产队借了400元。很快,一间空房间、1000多本书、一套桌椅布置完成。刘石江的农家书屋开放了。

刘石江回忆,没过几天,他开创免费书屋的消息在家乡寿宁县竹管垅乡竹管垅村传开了,当时公社里说他的书屋是全县第一家农民自建的图书馆,应该给予支持,一年发给他15元的资金补助。

90年代:  

村里茶叶大户“取经地”

1979年,刘石江开办书屋以来第一次遇到两难的选择。当时大儿子出生,家里需要钱,可如果这样,书屋就得宣布关门。

再三思考后,刘石江决定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出门学习了木工。1988年,经过多年努力,刘石江用攒下的一万多元钱自建全村第一栋两层楼房。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刘石江将原本可以用来出租店铺的两间房建成了图书馆。

“我在外面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富,必须加强学习的道理,所以我购买了很多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让村民们学习。”90年代初,刘石江成了打工回乡的“有钱人”,可是乡亲们依然过着贫穷日子。

刘石江考虑到竹管垄村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但产量一直不高这一现状,花了近一万元买了5000本茶叶种植书籍,办起农民茶叶研究会,专门教村民如何增加产量。

在刘石江帮助下,村里困难户柳民林、柳德江等人成了当地有名的茶叶大户。村民们也纷纷效仿,村里的茶叶越种越多,越卖越好。

眼看村里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刘石江萌生购置娱乐设施的想法。1993年,刘石江又花了几万元钱增购了2000多册图书,订了多种报刊杂志,还购买了电脑、台球、卡拉OK设备等文化生活娱乐设施。并把三间房间腾出来,设置了报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和村史展览室。

如今:  

孩子的乐园  老人的“情感寄托”

“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经常叫我们去城里住,但我一走,村里的老人孩子们就没地方看书聊天了。”刘石江说,自己一直不愿意关掉书屋的原因,是放不下那些习惯了有空就到他书屋里坐坐的老人孩子们。

近年来,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竹管垄村留下的大多数是老人孩子。每天饭后,老人们总会带着孙子孙女到刘石江的农家书屋,孩子们在这里看书画画、听刘石江讲故事,老人们在这里聊着陈年旧事,追寻逝去的记忆。不知不觉中,“刘石江农家图书馆”成了全村老少的情感寄托。

老人们感叹,“每天在老刘书屋里坐一坐,感觉日子不那么孤单了”。

上周,刘石江的故事在网上走红,很多读者慕名前来拜访这个隐匿在大山深处的图书馆。

“我想通过外面的声音,让更多人建更多的图书馆,让更多读不到书的人读到书。”面对每一个走进家门的陌生人,刘石江和妻子柳德声都会热情招待,不厌其烦地讲着自己的经历。

“一共投资了多少钱,我还没仔细算过,应该不止十万吧。”当记者问书屋的总投资和发展计划时,刘石江说,“如果有一天我走了,我想把它捐了,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永远开下去。”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刘石江 书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