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北路戏发祥地廷加洋村
学生在学习北路戏基本动作。
授牌仪式。
宁德网消息(何家进 文/图)梨园一萃北路珍遗,艺苑百家东方绝韵。11月16日,寿宁县凤阳镇在凤阳中学开展国家非遗文化“北路戏”进校园活动。凤阳北路戏剧团演员为师生们表演了《颂凤阳》唱段,手把手给学生传教北路戏基本动作,详细介绍了凤阳北路戏文化渊源及发展现状。通过现场讲解、互动交流及专场文艺演出等形式,让师生们领略了国家级非遗“北路戏”的独特魅力。当天凤阳镇政府领导还为凤阳中学和凤阳小学“凤阳北路戏演习基地”授牌及捐赠《乐土凤阳·北路乡音》书籍。
“凤阳作为北路戏的发源地,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它、学习它、热爱它,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凤阳中学老师陈凤琴如是说。
此次,北路戏走进校园,向师生们传授了凤阳北路戏的传统技艺。传统文化进校园即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学生们对凤阳北路戏的认识与保护意识;也是加强学生们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青年学生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效做法。
“福建乱弹”历史源远流长
北路戏原为“福建乱弹”,因主要演奏乐器为长膜笛,又俗称“横哨戏”,是中国稀有古老剧种之一,目前除了官办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外,在发源地凤阳镇民间依然传承着逢年过节的演出传统,300余年从未间断。在上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原北路戏艺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又重新组建凤阳北路戏剧团,让北路戏唱响舞台,扬名梨园。主要剧目有《槐荫记》《七星纸马记》《对珠环》《李旦登基》《文武圣》《包公探阴山》《薛刚反唐》《施公案》《粉妆楼》《打金冠》《王麒麟》《罗成写书》《齐王哭将》等。早在1960年凤阳村北路戏剧团还代表县参加地区会演,《董永卖身》《宋江杀惜》分别获得创作奖和表演奖。
历史上“福建乱弹”流布于闽北、闽东各地。明代,闽东北各地民间戏曲颇为兴盛。崇祯十年(1637年),寿宁知县冯梦龙撰写的《寿宁待志》中记载:“西溪人多习戏,然力不能具行头,多往浙合班。大家有庆喜好事者,则于福安迎之演戏。”可见当时在福安、寿宁至泰顺这一地区戏曲活动之端倪。到清康熙、乾隆时期,由于清王朝采取“与民生息”的措施,农业经济得到恢复之时,商品经济也得到发展,活跃于民间的“乱弹诸腔”得以繁盛到广泛流行。乱弹班社层出不穷,在当时民间便有了“上路班”“下路班”“南路班”“北路班”之称。由于昔时寿宁隶属建宁府(相当于现代的闽北辖区),诞生并传承于廷加洋村的横哨戏,很自然就被民间归到活动于闽北一带“北路班”体系之中。
责任编辑:叶朝玉